夜幕下的示范区日月湖片区。记者崔坤摄
今年,商丘各地的消费市场不断升温,不只是白天的主力军消费,迅速火起来的“夜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内生力量,持续释放着消费活力。
市井小巷,马路边边,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你看,商丘古城内的乐队和歌手挥洒自如,尽情演绎着青春之歌;你看,宁陵昆仑路商业街东段的“马路市场”,摊位上各式小吃摊旁围满了食客;你看,虞城响河南畔的澜湾夜市一条街灯火通明,人们吃肉喝酒间谈笑风生……仲夏之夜,啤酒为媒夜色亮,美食为介人气高。
随着商丘“夜经济”的升温,经营者也与时俱进,不仅仅讲究菜品的“色香味”,更对夜市的环境卫生、菜品花色、配套服务等有了新升级,更贴心周到人性化。
发展“夜经济”,是促消费、提信心、扩内需、保民生的重要载体。
今年以来,商丘市凝聚合力、释放潜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陆续推出多项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激发消费新活力,让市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与此同时,商丘还创新思路,借鉴外地经验,融合商丘实际,不断引导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特色小吃一条街、步行街美食城、梁园区868文化艺术创意园等地,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人气爆棚的同时,更让商丘“夜经济”的“烟火气”愈加浓厚。(记者高会鹏)
睢阳区畅享古城“夜风情”
“夜市是城市的灵魂,这里充斥着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和人潮涌动的乐趣,我很喜欢和朋友来这里吃饭、喝酒、聊天、听歌,感受灯光璀璨的繁华夜色,共享热闹非凡的烟火美满。”正在大隅首夜市吃饭的市民程磊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这么大,也就在夜市最放松了。”
商丘古城大隅首夜市的美食吸引了众多食客。记者邵群峰摄
漫步在古城内的青石板上,观古色古香的街景,逛琳琅满目的店铺,听婉转动听的音乐,尝各色各样的美食……游人无不沉浸在“古城风、现代味、人间色、烟火气”这一人文历史与现代经济碰撞带来的别致体验中。
为丰富夜经济消费业态,商丘古城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打造“夜商丘·醉古城”品牌,创新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并推出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和旅游惠民措施。自5月22日起,为期3个月的商丘古城广场文化演出季活动拉开帷幕,进一步推动“夜经济”持续升温。
地处商丘中心城区的睢阳区新城街道办事处,承担着经济、文化、金融等多方面重要发展职能。今年以来,该街道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将夜经济作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新引擎。目前,已形成学院路、珠江路夜间主题美食一条街,金世纪广场、凯帝广场特色消费商圈,香君路、长江路社区消费新场景夜间经济新模式,实现了商业、餐饮、文旅等多个行业的多赢共促。
睢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充分挖掘潜在优势,用好用活本地资源,丰富消费业态,打造品牌亮点,让夜间消费“火”起来,让群众生活“乐”起来,助力燃旺城市“烟火气”,擦亮商丘夜经济名片。(记者邵群峰)
示范区建业总部港集市摆摊“花样多”
入夏以来,商丘建业总部港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打造吃喝玩乐购一体化消费中心,各具特色的手作、热气腾腾的美食、美妙动听的音乐,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让城市“夜经济”更加“活”起来。
今年以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商业氛围,商丘建业总部港策划开展了“点亮夜经济畅嗨总部港”五一特别活动、“中国好声音”音乐会及多场的音乐舞蹈演出活动,不断聚集人气。总部港已成为城市创文示范街区、网红打卡地、商业潮玩地和总部经济聚集地,为商丘城市塑造了一张新名片。
商丘建业总部港集市。记者马晓伟摄
“烟火气”与“夜经济”的汇聚,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也为创业者创造了商机。王女士下班后就会来总部港集市摆摊,主要销售怀旧小零食,她告诉记者:“这里人流量还是可以的,我们这种摊位挺受年轻人喜欢。”传统摊位与年轻态的完美结合,在活跃夜经济的同时,更让市民感受到了久违的“烟火气”。
舌尖盛宴,视听畅享。记者了解到,端午节期间建业总部港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城市之光”啤酒音乐节,除了舞台演艺、特色小吃,还有儿童游乐等区域等你来打卡。
烟火气里,灯火掩映的是嗞嗞作响的憧憬,也是鲜活人间的百态之姿。今年以来,示范区经济发展局以提振消费信心、丰富市场供给、激发消费活力为主线,采取线上线下结合、部门联动等方式,聚焦消费领域,打出促消费活动“组合拳”,培育消费增长点,加速点亮城市“夜经济”。(记者马晓伟通讯员宋伟宇)
永城市夜间经济有声有色
夜幕降临,位于永城市百花路、金博大广场等地的商业街逐渐热闹起来,从夜市到商超,从特色活动到娱乐体验,各具特色的手作、热气腾腾的美食,吸引着众多市民,大众消费需求正在加速释放。
永城市金博大广场商业街。记者袁国豪摄
“铁板鱿鱼”“淀粉肠5元两根”……百花路夜市上吆喝声不绝于耳,飘香的小吃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三五好友相邀而来,年轻情侣牵手同行,还有幸福的一家几口东瞧西看,整条街生活感满满、“烟火气”十足。
夜市摊主王宇正在忙碌。“现在摆摊是为开店做准备,目前已经培养了不少稳定客户。”王宇说,晚上6点至8点是最忙的时候,收入还不错,一天营业额有300元—500元。
不同于24小时“不打烊”的食肆,“燃烧我的卡路里”已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忙碌的上班族只能选择在晚间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同时满足消费和社交需求,这也直接带动了城市夜经济的发展。
做美甲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商场里的餐饮店到了晚上用餐高峰期需要排队等候;下班后,想在一家装修风格别致的店里选一个中意的就餐位置,需要与店主提前沟通预留……弥漫市井烟火的“夜经济”,不仅点亮了城市“烟火气”,也为消费者创造更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活力。(记者袁国豪通讯员刘月)
夏邑县会亭镇小镇夏夜人气旺
趁着端午小长假,在外创业的张雪峰返乡探亲。“一年一大变,三年是巨变。今天在地摊撸串,让我对会亭的夜市经济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里已经不逊色于山东淄博了。”在夏邑县会亭镇中心广场一处夜市摊点就餐的张雪峰感慨地说。
夏邑县会亭镇的小吃摊点。记者韩丰摄
“会亭镇小吃摊点有200多家,每天下午5时以后,市场就一片繁荣,人群熙熙攘攘。”会亭镇执法大队大队长韩银华说。
会亭镇的夜市小吃名声在外,也是千年隋唐大运河故道“六里饭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延续。这里的群众有经商的天赋,糟鱼、牛肉盒、馓子、糖糕、豆粥、枣糕、油茶、水煎包、鸡蛋壮馍等小吃各有特色。近年来,商家又开发出了烤羊肉串、烤羊排、烤掌中宝、烤各种素菜等吃食,吸引了大量食客光顾。
市场要火,还要有消费的群众基础。会亭镇是工业强镇,铸造、打火机等主导产业吸纳了2万多人就近务工,群众月工资高的近万元、少的也有三四千元,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打火机厂插盘、贴画,每天也能挣三四十元。他们下了班后,到广场买些豆粥、小菜、鸡蛋壮馍,就是一家人的晚餐了。会亭镇镇区面积5.9平方公里,各类商家2000多家。由于交通方便,邻近乡镇的食客也经常慕名前来。
“据统计,每天晚上在会亭镇消费的食客不少于4000人。下一步,我们计划实施‘运河古驿,烟火会亭’文旅项目,引导小吃摊点向大金沟两侧、郭吕庄文化广场等区域集中,实现市场繁荣与交通顺畅的双赢。”夏邑县会亭镇党委书记王文涛说。(记者韩丰通讯员周明欣)
音乐、演艺、咖啡、美食、文化……历经半个夏天风雨的洗涤,梁园区868文化艺术创意园已经成长为美丽和魅力兼柔、文雅与风韵并存的“妙龄女郎”。
梁园区868文化艺术创意园。记者单保良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记者再次走进位于平原路与新兴路交叉口西北角的梁园区868文化艺术创意园,一轮明月下,几盏明灯前,人如潮、歌如海,欢声笑语和着烧烤的香味飘荡开来。
梁园区868文化艺术创意园运营总监曲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入驻率已经超过70%,单日最高人流量超10万,开业至今营业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带动就业近千人。文化创意的潜能正在转化为生产力。
曲强介绍,梁园区868文化艺术创意园大致分为6个片区,A区西侧文化机构最为集中,汇集了文创、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等各类文化机构;园区中央设有星空市集、文创手绘、美食汇聚、买手店集群。
据梁园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个集优质餐饮、教育展览、文创艺术、亲子娱乐一体的“868”,坚持以创新发展模式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协同发展,已经打造成我市极具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区领导多次莅临考察。
在谈及整个园区的建造过程时,曲强说:“这里原来虽然是一个废旧仓库房,却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我们是在一张白纸上精心绘制出一幅画。当地政府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政策优待,才逐步有了现在的成果。”
借助网络的力量,“868”加快网红基地的建设步伐,占据网红经济入口,不断壮大“夜经济”,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记者单保良)
虞城县城关镇老木兰广场美食多
夜市经济,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今年以来,为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虞城县城关镇利用现有资源,让“夜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吸引了人气、商气,更点燃全镇的“烟火气”。
虞城县城关镇老木兰广场小吃街,人们三五成群撸串喝酒。记者刘建谠摄
忙碌了一天后,用美食来犒劳自己是最好的选择。走进人民路老木兰广场的小吃街,一个个美食摊与夜宵店已经准备就绪。烧烤店炉炭火燃起、麻辣鲜香的小龙虾、油香四溢的烧烤、热闹的啤酒摊、精致的特色小吃……大家三五成群撸串喝酒、谈笑风生。百米长的街道,云集了羊肉串、小龙虾、凉皮、蒸饺、小笼包、卤味、芝麻盐馍等,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在这干了十几年了,生意一直都不错。”苏记烧烤店老板娘说。
随着暑假的到来,上班族和大学生成为摆摊商贩主力军,为夜间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多新鲜血液。夜间经济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也为很多人提供了“第二职业”。在这里,摊主们自觉遵守管理秩序,市场繁忙热闹而有条不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老木兰这一块可是虞城以前最繁华的地方,美食特别多,好几家老馆子我都吃了好多年。”居民朱晓天笑着说。
最是抚人烟火气,民生只在寸心间。繁华的夜间经济想要持久“点亮”,离不开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为了活跃夜市经济,虞城县城关镇加大夜间巡逻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序、温馨的消费环境。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各种“新夜态”下丰富多元的夜间生活,唤醒了城镇“八小时外”的新活力,虞城县城关镇将不断探索与优化夜间经济发展,全力促进“夜经济”提档升级,切实为市民打造多元化的夜间消费新场景。(记者刘建谠通讯员田沅鑫)
柘城县美食美景待客来
天还没黑,夜市上就聚拢来消费的人群。在春水东路三角区绿地旁边,是柘城县比较古老的三角区夜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让“夜经济”红火的同时又不影响环境,柘城县城乡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夜市进行了治理和规范。要求营业业主统一餐车外形设计,统一在划线区域内经营,统一在晚上6时出摊,统一配置两个垃圾箱(一个盛固体垃圾,一个盛废水油污),统一铺设地板革不让垃圾落地,统一打宣传标语(弘扬柘城精神,共创文明城市),统一厨师的衣帽口罩,统一摊位牌照。这被称为柘城县夜市的“八统一”,让曾经环境混乱的夜市变得规范有序、干净卫生。良好的环境吸引来更多的顾客,摊贩的营业额不断攀升。三角区夜市有一家“耳坠馄饨”,是当地著名的小吃。之所以叫耳坠馄饨,是因为经营这家馄饨的摊贩的名字叫王耳坠。王耳坠说,他在三角区夜市摆摊20多年了。如今,他每天晚上的营业额几千元,周末更多。
华景路夜市与容湖国家湿地公园毗邻,很多游玩的人会顺便到夜市逛逛,吃点小吃,买些小饰品。每天晚上,这里都人流如织。相比于以经营小吃为主的三角区夜市,华景夜市上还有很多如手机贴膜、气枪打气球等摊点,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
位于柘城县城春水西路的邵园夜市规模较小,但附近居民区较集中,每晚人声鼎沸。在那里摆摊卖骨汤串串香的崔军华说:“夜市生意最好的时候,一般在七八月份,一晚上能收入几千元。”(记者蒋友胜)
民权县小地摊“点旺”人间烟火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民权县东区民生广场风味小吃街开始烟火升腾。
“白天忙碌了一天,夜晚领着孩子放松一下,在这里能逛、能买、能吃、能玩、能拍,真是个好去处。”市民王先生开心地说。
“我们这个烧烤摊的食材都是肉眼可见的新鲜,来光顾的食客排着队等待品尝。一晚上的营业额5000元左右。”提起经营情况,一家烧烤店的老板刘先生赞不绝口。
民权县市民在烧烤摊前品美食。朱光伟摄
入夏以来,民权县秋水东路的“地摊经济示范街”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据悉,这是该县城管部门打造的以旅游消费和夜间文化为核心的“地摊经济示范街”,他们围绕“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赏”,营造民权独特的“夜游生活”氛围,激发市场活力。
据一峰美食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峰介绍,该“地摊经济示范街”已陆续入驻商户80余家,每晚游客1万余人次。
其实,“地摊经济示范街”只是该县打造“夜经济”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为丰富夜间经济业态,该县围绕夜游、夜娱、夜宴、夜购等主题特色,构建了“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夜间经济体系。目前,该县已初步建成了东区民生广场风味小吃街,北区庄子广场、科研路夜市大排档,秋水路、新农汇美食街,大润发夜市经济示范园等地标性夜经济示范点。
为提升夜间经济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味,该县还把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名吃、老字号品牌等本土文化融入夜间经济的各个环节,让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精神文化需求。此外,他们还将文化、竞技、表演融入“夜经济”中。(记者闫鹏亮通讯员朱光伟)
宁陵县农家院里升腾“烟火气”
切菜、配菜、拌菜,刚到下午3时许,汗水已经浸透了王康佳的厨师服。他边说边笑边忙活,腌肉、切葱、拍蒜,一切轻车熟路,手中的活一样没落下。
王康佳的忙碌源于斜门农家院生意的火爆,每天有四五十桌客人,让这个传统与时尚充分融合的夜市成为不少宁陵人的网红打卡地。
宁陵斜门农家院里宾客满棚。记者高会鹏摄
走进斜门农家院,你会与浓浓的“烟火气”撞个满怀:在门口彩灯的映照下,“宁陵·管”“弄啥类”“今儿个”等方言墙吸引不少顾客拍照打卡;小院四周全是各种色彩的彩带灯,随着音乐节奏变幻着颜色;覆盖整个小院的是金黄色的满天星彩灯,与地上绿色的地毯形成鲜明对比。
端午假期,一张张方桌上,有的三五好友正开怀畅饮,有的一家人正大快朵颐。服务员悠长的吆喝声、顾客扯开嗓子的交谈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相互交织,热气腾腾的夜市延续着日间的热闹。
“有美食、有人气、有快乐,现在的夜市氛围好,层次也高,适合聚会。”22时许,就餐结束的刘玲牵着孩子回家,丈夫在一旁不时开着玩笑,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年以来,宁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高度契合群众需求、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为定位,依托珠江路商业街和昆仑路商业街等消费热点场所,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因时因势、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营造“安全、方便、温馨”的消费环境,打造富含浓浓“烟火气”、城市人情味的经济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如今,宁陵县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夜市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点燃了夜间经济,更是点亮了不少人的“创业就业梦”,成了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阵地,让人们在“烟火气”里获得满满幸福感。
夜已深,不少顾客结束就餐,斜门农家院也慢慢回归安静。王康佳已经列出明天的食材采购清单,他笑着说:“累并快乐着,明天继续奋战。”(记者高会鹏)
每当夜幕降临,在睢县上和府小区饮食文化一条街,总会有饮食摊车在这里叫卖,吸引了很多居民。上和府小区在中心大街还要往北一些,而饮食文化一条街就在小区里面。刚入小区,没有听到熙攘的人声,最先牵动眼球的,却是片片旖旎的灯光。
到了街口,就看到小区宽阔的街道两旁布满了流动的摊车,卖煎饼、布袋馍、荷叶馍的,卖铁板火爆鱿鱼、串串、臭豆腐的,真是应有尽有,叫卖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最具特色、最值得点赞的还是这饮食一条街上的灯光布置和文创景观。街道上空悬挂着各色灯笼,灯光柔和而温馨。街口是一个长长的时光隧道,光线和颜色不停变换,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吸引很多人在这里打卡、赏玩、直播。街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散发着灯光的文创景观小品造型,将文化、生活、艺术相结合,给夜市上的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享受,让人流连忘返。
夜市上,除了饮食,还有摆摊卖衣服和日常用品等各色货物的。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卖不到。此外,还有唱歌、敲架子鼓等展示才艺的,这夜市逛完,让你吃好喝好玩好,收获满满,心情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