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3年2月23日夜晚,法国卢浮宫正在举行盛大的芭蕾舞剧《皇家芭蕾夜宴》(又名《太阳王的诞生》)。
(太阳王)
黄昏日落,劳作一天的人们从田地里回到住处,随着黑夜的来临,地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伴随着夜晚的黑暗渐渐苏醒,仿佛要穿地而出。
月明星稀,女神维纳斯从天而降,她用喜悦的赞颂赶走黑夜阴霾,带领人们歌舞奏乐。午夜时分,月亮女神下凡与情人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幽会,失去月光的世界顿时变得光怪陆离,鬼魅怪魔纷纷出跳出来作妖。
夜已深沉,在半梦半醒之间,上演了音乐之神俄耳甫斯失去爱妻优丽狄茜的悲伤故事。经历漫漫长夜,人们翘首期盼黎明,等待光明照亮宇宙。
天,马上就要亮了。
由安茹公爵菲利普一世扮演的黎明女神向世人宣告:伟大的太阳王诞生了,世界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光明——旭日喷薄而出。
身穿金色舞蹈服,头戴太阳火焰装饰,王冠上装饰着鸵鸟的羽毛,脚蹬特制的高跟舞鞋,整体装扮呈放射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闪亮登场。
他在此幕舞剧中扮演光芒四射的太阳神阿波罗。
(《皇家芭蕾夜宴》·“太阳王”路易十四)
据说整场演出共有129种舞台设计,表现了从夜幕降临到旭日升起的轮回,持续长达十二个小时。作为“太阳神阿波罗”的路易十四,在演出的高潮时突然现身,跳起专为他设计的贵族男士芭蕾舞步。这史无前例的表演口碑载道,轰动法国,向世人昭示了天之骄子的威望。
根据西班牙一位外交官的记载,该剧在卢浮宫连续上演七场,每每观众光是排队入场就需要花三个钟头。从此,十五岁的路易十四便以“太阳王”自称。
(《皇家芭蕾夜宴》海报)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出生在法国巴黎西部的圣日耳曼昂莱,他祖母是意大利豪门美第奇家族的玛丽·德·美第奇,祖父是波旁王朝的创建者亨利四世。父亲是法王路易十三,母亲是欧洲最神秘富有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安妮公主。显赫的身世让路易十四一出生就带有绝对的男主角光环。
(玛丽·德·美第奇)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
(哈布斯堡家族安妮公主)
(少年路易十四)
1643年,父亲路易十三去世,不满五岁的路易十四即位,因为年龄太小,所以由母亲安妮王后摄政,但实际权力则是在黎塞留的弟子马萨林的掌控之中,马萨林不仅是路易十四的教父、政府首脑,还是安妮王太后的情人,而其师父黎塞留就是《三个火枪手》里面那个阴险毒辣的红衣大主教。
(《三个火枪手》剧照·红衣主教黎塞留·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扮演)
(《红衣主教黎塞留在罗讷河上的楼船》·1829年·保罗·德拉罗什)
彼时,欧洲各国正卷入“三十年战争”,为了军费的需要,马萨林将目光对准了中产阶级和贵族,结果引发巴黎人民起义,暴民们用石块袭击马萨林支持者的住宅,这就是著名的“投石党运动”。首相马萨林被流放,年仅十岁的路易十四也被迫离开京城避难。
(《将死的红衣主教马萨林》·1830年·保罗·德拉罗什)
孔代亲王意图推翻马萨林政府,便联合西班牙入侵法国,王室再次出逃,但孔代亲王的军队被法国元帅杜伦尼领衔的军队阻击,马萨林利用路易十四的神圣君权,又把路易十四母子接回巴黎,重建中央集权的王室政府。1654年6月,路易十四在法国东北部的兰斯正式加冕。
从幼年到少年,几次被迫出逃让路易十四对巴黎产生了心理阴影,他认为这里并不安全,巴黎人民也不爱戴他,于是开始计划建造新的宫殿,远离巴黎。1661年,新宫殿正式破土动工,直到1689年才竣工,前后足足花了28年,这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凡尔赛宫。
不过,关于建造凡尔赛宫的动机还有一个说法,当时的财政大臣尼古拉斯·富凯邀请路易十四到他的沃子爵城堡做客,路易十四被宏伟壮丽的城堡所折服,王室的行宫也没有如此豪华。路易十四感觉受到了羞辱,便以贪污罪为名把富凯抓了起来,又令沃子爵城堡的两位主要设计师为其设计新的行宫——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平面图)
(初期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内部)
路易十四执政期间,把国王的权力发展到了顶峰。政治上崇尚王权至上——“朕即国家”。他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并且用“君权神授”来为王权至上制造理论依据。法国作家大仲马的著作《火枪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二十年后》和第三部《布拉热洛纳子爵》,讲述的就是“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时法国宫廷斗争的故事,其中以《铁面人》最为著称。
(电影《三个火枪手》海报)
(电影《铁面人》·莱昂纳多扮演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重视经济和海防,通过克服贪污和整顿官僚机构的方法来提高法国的税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大力发展工商业,这些措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在海防上,他的财政大臣和海军国务大臣柯尔柏建立了大型造船厂,锻造车间,为提高造船技术,柯尔柏还派专业考察队前往荷兰学习。
(海军大臣柯尔柏)
依靠强大的海军,法国政府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继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之后,步入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先后建立了西、东印度公司、北方公司等海外殖民据点。他还数次对外发动战争,入侵神圣罗马帝国,重创如日中天的荷兰,参与西班牙王位争夺战,使法国陆军成为欧洲第一战斗队。
(路易十四执政期间的法国地盘)
(身着戎装的路易十四)
不过,除了在经济和军事上有所建树之外,路易十四还是一个顶尖的艺术家、美食家。他喜好舞蹈和音乐艺术,光御用乐手就将近200人。
(路易十四的宫廷乐手)
1661年,23岁的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学院,这一学院成为了特殊的宫廷礼仪学堂,以艺术舞蹈开创了法兰西文化兴盛的17世纪。如今的芭蕾舞体系正是由他所确立的。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戏剧家莫里哀一直都是“太阳王”的座上宾。当时宫廷组织了莫里哀、吕利等艺术大师专门负责芭蕾的创作和演出。
(法国戏剧家莫里哀)
(法国皇家舞蹈学院)
那时候的“芭蕾”更像是一种宫廷礼仪,繁琐的宫廷礼节如迈步、鞠躬、牵手等都是从中衍化而来的;“芭蕾”对衣着装扮举止的要求也十分严。路易十四要求法国的贵族都必须以芭蕾舞的基本站姿来训练自己的贵族,这是路易十四时代特有的一门政治艺术。
(法国宫廷芭蕾)
(芭蕾舞)
1672年,路易十四建立了音乐学院,并把皇家舞蹈学院并入进来,来自那个时期的宫廷舞曲被英国作曲家亨利·普赛尔,以及德国的巴赫加以运用发展,开启了巴洛克音乐时代。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法国皇家舞蹈学院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重建后为皇家音乐学院,即现在的巴黎歌剧院前身)
路易十四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推动者,更是一名成功的发明创造者。据说,当时宫廷里的宫女们常常偷跑出去玩,路易十四心血来潮,就设计了一款走路不便、还会发出很大声响的高跟鞋子,意图阻止宫女们外出。没想到几个月之后,这些宫女便习惯了高跟鞋,并学会如何穿着高跟鞋跳舞,还发现高跟鞋对拉伸腿型有很大好处。她们穿着这些鞋子继续出逃,频繁参加贵族们的舞会,最终使得高跟鞋在上流社会中风行起来,就连路易十四也迷上这种鞋子的妙处。
(路易十四的高跟鞋)
因为路易十四自己身材矮小,这种高跟鞋后来成了他出门必备的穿戴,再搭配上当时属于男人专用的丝袜,“太阳王”一直走在时尚界的前列。
(少年“太阳王”路易十四)
(时尚的路易十四)
另外,因为当时欧洲刚刚经历过“黑死病”,在对未知的恐惧和教会的宣扬下,欧洲人进入了全民不洗澡的时代。为掩盖身体和衣服的难闻气味,在路易十四的推动下,欧洲上流社会开始狂喷香水,这就进一步推动了香水的发展,整个路易十四时代,就是香水发展的巅峰时期。
(黑死病)
(古埃及香水)
(古罗马香水)
(法国宫廷香水)
(路易十四与香水)
路易十四非常注重仪表和礼节,不仅自己有一套完整的“起床仪式”,还给王公大臣们制订了繁复的宫廷礼仪,佩戴假发就是其中之一。
(戴着假发,穿着丝袜和高跟鞋的路易十四)
假发产生于古埃及时代,发展在古罗马时代。但在中世纪,因为教会的“假发禁令”和“光头修士”的规定,假发一度被打压。当教会权威在中世纪末期渐渐衰弱时,“假发禁令”自然会在时尚、奢侈、地位等世俗欲望的侵袭下渐渐松弛。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为了掩盖头上的伤疤,开始佩戴假发,这一行为纷纷被大臣们竞相模仿。
(路易十四的假发大臣们)
“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后,因为他喜欢佩戴假发,不同等级的贵族、官员也开始设计、佩戴与其地位相一致的假发。这些假发没有精确的制定标准,但当假发通过外形、质量以及造型与佩戴者使用的化妆品、服饰以及行为举止结合起来时,很容易让旁人看出佩戴者的社会地位。这一潮流甚至传播到了遥远的中国,在描绘雍正皇帝的《打虎行乐图》中,清朝皇帝便佩戴着“卷曲长假发”,东西方的皇权与王权在此合流。
(路易十四会见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
(《打虎行乐图》·清朝)
除了对艺术的追求之外,路易十四还是一名狂热的美食爱好者,凡尔赛宫中有50名大厨专门侍奉他的饮食。国宴上的大菜至少有200道。其中,20道大汤、64道小汤、21道主菜、63种小菜、36种生菜沙拉和12道调味品。每次宴会分为六道菜和一道餐后水果甜点,其中包括第一道汤类,第二道香肠类,第三道烤肉类,第四道烤鸟类,第五道海鲜类,第六道蔬菜沙拉类,最后是水果和巧克力。
(路易十四的晚宴)
每天晚上10点左右,他会举行名为“leGrandCouvert”的晚宴,“太阳王”路易十四在进餐时,宫廷侍从伫立两旁,卫队长护卫四周,子女们也在左右落座陪吃,有趣的是,在进餐开始后,朝廷重臣便逐一上前汇报工作,商议国家大事。
如果国王邀请客人共同进餐,那么客人会坐在桌子较短的一边,以便让所有前来观看的人能够保持良好的视野。通常参加晚宴的人会很多,人们挤着去看国王用餐。为了看得更清楚,围观的人不得不站起来,那些有特权的人则会在前面坐在凳子上看。而桌子正前方的地方必须保持空旷,以免影响上菜。另外,国王用餐时,经常会有音乐家在旁演奏。
(《皇舆全览图》)
(路易十四写给康熙大帝的信)
1660年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公主玛丽亚·特蕾莎结婚,1683年,玛丽亚·特蕾莎去世后,他又与地位低下的曼特农夫人结婚,并携手走完余生。路易十四比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活的都长,他去世后,他的曾孙路易十五才继了他的位,可谓名副其实的“太阳”。
(曼特农夫人)
1715年,76岁的路易十四离开人世,伟大的“太阳王”就此西落,他在位的72年里,为法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与文化财富,至今仍然影响着如今的文化界和时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