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中式服装制作技术全编》
本书并没有介绍过多花哨的盘扣样式,但基本的扣头编结和钉缝步骤图文清晰,要求明确,推荐给有志打牢盘扣基本功的朋友参考。
第二本书:《中国服装制作全书》
台湾著名国服大师杨成贵先生在三十多年前出版的《中国服装制作全书》是笔者个人认为迄今为止中式传统服装制作工艺方面最权威的书籍。本书中对于盘扣制作工艺的介绍十分全面,从扣条面料刮浆开始直至花扣钉缝,全工序图文并茂,详尽细致。但该书已经绝版多年,时至今日原书在市场上早已是可遇不可求,建议可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港台阅览室借阅。
扣条用料刮浆方法同绲边料
夹铜丝的寿字扣
花扣钉缝
第三本书:《中式传统服装技艺业书——中式扣艺基础技法》
找不到第二本书的朋友也不必过于遗憾,因为这里介绍的第三本书不仅可以买得到,而且内容同样详细,实操图片多且清晰,并附视频光盘,由作者冯绮文修女亲自演示。
手把手教你调浆糊
制作夹铜丝的扣条
编结扣头
盘制硬扣
徐立群师傅作客民族服饰博物馆
V&A博物馆藏旗袍
徐师傅设计制作的金鱼盘扣
徐立群师傅的小本子上记录着百余种盘扣的设计稿,他的设计题材十分广泛,造型各异,每一款盘扣画稿都详细标注了试制数据。
徐师傅的盘扣设计稿
画稿上标注的数字是扣条上每一个关键转折点的长度位置。徐师傅告诉我们一款新的盘扣从设计初稿到制作完成,中间需要经过反复调试和修正,待效果满意之后记录详细数据,方便以后同款复制。
画稿和实样
徐立群师傅虽然年逾古稀,但十分乐意尝试新鲜事物,他摸索出的盘扣制作方法简单实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多有新意。
一面料刮浆
1.面料:制作盘扣通常选用的面料有真丝素缎、色丁、金银料或服装面料本身等,为了使面料挺括方便裁剪,需要给面料刮浆。另外,制作盘扣的面料可以省略预缩工序,直接进行刮浆。
2.浆糊:传统浆糊用开水冲调面粉搅拌而成,调制浆糊和后面的刮浆工序都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掌握。徐师傅改用家庭装修用的壁纸粉,加入冷水调和使用,黏度易于掌控,降低了操作难度。
3.刮浆刀:传统刮浆刀的形状是为了同时兼顾大面积刮浆和制衣过程中细小部位的粘合处理,徐师傅设计出刀刃更长,更易于手持的刮浆刀,专门用在大面积刮浆上。
改良刮浆刀和壁纸粉
取适量壁纸粉,加冷水冲调搅拌均匀。
在面料反面顺经纱方向刮浆,全面覆盖不留空隙,待完全干透之后熨平。
面料正面若出现水印,可用硬尺轻轻刮除。
二、制作扣条
1.裁剪扣条:盘扣扣条必须使用45度斜裁的面料,裁剪之前需要观察面料的织地,如有斜纹,45度的方向应与斜纹方向垂直。通常情况斜条的宽度取扣条宽度的4倍。
2.扣条制作:传统手工制作扣条需要打水线扣烫折边,然后对折合并手针缲缝,对手工水平要求较高,且耗时长。徐师傅经过试验改良,研制出熨烫扣条扣边的创新工具。
徐师傅用八宝粥罐制作的卷边器
将裁剪好的扣条一端穿进卷边器宽边,由窄口引出,扣条自然相对卷起。
右手持熨斗凑近卷边器窄口压住扣条,左手拿住卷边器向左慢慢拉动,熨斗紧随卷边器移动,扣条穿过卷边器后经过熨烫即成折好的扣条,然后手针缲缝。
三、盘扣的制作
1.设计新款:设计一款新的盘扣首先要配合成衣的款式、颜色、图案、织地,需要经过画图→试制→修改→定稿的过程。盘扣上每一处细小的尺寸和弯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反复调试,同时还要考虑扣条两端的隐匿位置,钉缝固定点等细节问题。
2.盘扣制作:一款盘扣在重复制作多枚的过程中,人工的差异很难避免,徐师傅针对这个问题,研制出制作盘扣的模具,积极摸索盘扣制作过程的标准化。
盘扣模具
每个模具对应一种花扣,上面标注有花扣的样式和长度数据,依此准备足够长度的扣条(需要造型,内夹铜丝)。
将扣条的反面向上,顺序缠绕各标记点。
扣条两端卷绕,末尾藏匿在盘香中心。
手针钉缝固定盘香部分和各个关节点。
从模具上取下盘扣调整形状即告完成。
嵌芯填充是硬质盘扣当中比较常见的装饰手法,徐师傅制作的盘扣填充部位尤其饱满,这是因为他将通常使用的填充料棉花换成了零碎粘合衬,不仅废物利用,而且提升了填充效果。
平时用剩下的各色料头与零碎粘合衬都被徐师傅收集起来,制作盘扣时便成了趁手的材料。
盘扣反面向上,料头覆盖住设计需要填充的部位,用镊子夹适量碎粘合衬塞进空隙填紧压实。
剪掉多余面料,料头边缘涂浆糊或白胶粘合固定。
用熨斗加温,帮助浆糊或白胶凝固。盘扣填充完成后在盘扣背面加盖一层粘合衬熨烫封口。
大致修剪粘合衬多余部分,以火苗迅速晃过,燎净剩余的粘合衬毛边。
四、异色扣头
徐师傅的另一项独门创新是给A色的盘扣做一个B色的扣头。
第三步之后拉住扣条两端逐渐收紧就会出现第四步的情形,将B端按箭头所示从交叉点之后穿下去,转过另一面与此面完全相同,A端也从上至下穿入左侧的交叉点。
第五步收紧A、B两端之后需先在扣襻的顶端图示位置塞进一小段扣条做挡条,然后再将扣钮推至扣襻顶端就不会脱落了。最后齐根修剪多余扣条,做好断茬隐藏收尾工作。
五:盘扣钉缝
定位:盘扣的扣头部分应探出襟边2/3,另一侧扣环探出襟边约3/5。
用浆糊或热熔胶遍涂盘扣反面,放置在扣位粘合固定。手工钉缝盘扣需要固定各个花瓣的顶点和转弯部位,其余弯弧等距离钉缝。注意缝线高度为扣条的1/2,线迹松紧要适中,扣位的衣料不可紧皱。
徐立群师傅盘扣作品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