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兰区新村,居住着一对老夫妻。丈夫韩国友每天凌晨去呼兰河边打鱼,妻子文淑荣则要坐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市区打工,夫妻俩赚的钱基本上都用来养几十只流浪狗了。老邻居都劝他俩,就不能安心养老吗?这时,老韩都会说已经重复“800遍”的故事——“我以前是个流浪汉,流浪狗救了我的命,还给我牵来一个老伴儿……”
孤儿桥下生活流浪狗成他家人
老韩告诉记者,他今年58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呼兰农民。12岁时,父母相继过世,成了孤儿的韩国友开始在哈尔滨流浪,“没读过书,也没门手艺,只好流浪。”为了能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老韩将居住地选在哈东站附近的跨线桥下,而在此之前桥下已经有了“主人”,“桥下面有十多只流浪狗,虽然我是个外来户,但它们可能看我也可怜,居然没有‘撵’我走。我有吃的就分给它们,晚上就和它们说话,慢慢地就成了朋友。”
老韩回忆起那些流浪的日子,每天的目的就是能填饱肚子,“晚上10点后,一些饭店会给我留下折箩,我回到‘家’时,狗早早在里面等着开饭,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所以有我一口吃的,就有它们一口吃的,渐渐地一些市民不要的狗也给我,在桥下一过就是十来年。”
她喜欢狗,他有一群流浪狗他们在一起了
1994年,住在跨线桥附近的文淑荣碰到了被流浪狗围绕的老韩,并且得知了老韩的境遇。虽然刚刚下岗,但因为自己也特别喜欢狗,文淑荣决定帮老韩一把,“他夏天还好过些,冬天就要钻到下水井里取暖,里面全是蒸汽,加上常年在外面住,身上都长了藓。”文淑荣说。
“嫁给”老韩的年头太久了,文淑荣已记不清两人是如何在一起的,一条棉裤是仅留在记忆中的碎片,“他从来没有穿过棉裤,我给他缝了一条……”文淑荣说。在此之后,流浪狗们除了有给它们喂食的“爹”,还多了个照顾它们的“妈”。
两个人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狗叫扰民,他俩经常被居民举报,“几年间我俩搬了20多个地方,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市区。”文淑荣回忆道。
1998年,在肇东市里木店,文淑荣拿出所有积蓄与老韩翻盖了一间房子,并在自家的院子里养了100多只从哈市捡来的流浪狗。老韩常说,“当年和我一起流浪的人都走了,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感谢这些流浪狗们给我带来的老伴儿。”
养了400多只狗再苦也没打过狗的主意
2010年前后,偷狗的事儿接连发生,有时一天要丢四五只,所以夫妻俩不得不带着剩下的70多只狗搬家,在呼兰租了一处平房。老韩说,就算日子过得再苦,也从来没打过狗的主意。“有的人来我们这儿买狗,专挑胖的,我们都打发走,我们不会卖‘孩子’。”
如今在老韩的院子里有30多只狗,老韩说这辈子跟着他的狗有400多只,自己没有孩子,就把狗当孩子养,每当有狗病死、被偷,他都要郁闷好多天。
“点点救回来时才2岁,那天听说有只狗从7楼被扔下来,我就去了。送到宠物医院检查,发现它两条后腿全都骨折了。”老韩每天都抱着点点到医院打针,坚持了1个月,点点终于康复了。
烟头点燃被子七八只狗狗火海救老韩
跟着老韩最久的狗是一只15岁的八哥犬,不管老韩走到哪,八哥犬的目光总是紧紧跟随,“它的眼神总是很忧郁。”八哥犬年岁大了,牙都掉光了,老韩就把食物嚼碎了喂它,20多斤重的八哥犬的两条后腿不好使,老韩就天天抱着它走,“每回抱它胳膊都累酸疼,但也天天抱,睡觉也抱。”老韩的身上都是红疙瘩,虽然知道是抱狗引起的,但每晚,老韩的床上都有几只老弱病残,老韩说“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年前的一天,老韩睡觉时,一个未熄灭的烟头点燃了被子。当老韩被烟呛醒时,发现床上七八只狗围着他忙作一团,正在奋力扑火,“它们用毛茸茸的身子不断压着火苗,一些小狗用嘴拽着我的衣角往外拖,火扑灭后,我发现狗狗的毛都被火烧黑了。”老韩说,“那一晚,抱着狗狗感觉很心安,想想这辈子,有这些个狗陪着,很满足。
自己患眼疾没舍得做手术
给狗治咳嗽每年都花2000多
因为常年给狗看病,老韩与附近宠物医院的医生张梦陶成了朋友。张医生被老韩和狗狗的故事打动,每次只收个成本钱。“老韩对狗很舍得花钱,有只总爱咳嗽的狗常来点滴,每年都得花2000多元,但老韩从不含糊,一咳嗽准抱来。但他却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他患眼疾已经四五年了,一直都忍着没做手术,前几天磨得睁不开眼,才找个小诊所把瘤割了,只花了19元。医生让他打消炎针他都没打,直接去打鱼了。”
如今,老韩和文淑荣每天3点多就起床,老韩去打鱼卖鱼,文淑荣喂狗,然后坐公交去市里打工,“我们没有劳保也没有低保,不打工一分钱都没有。老韩早年住在外面落下了病,一粘水泥浑身发烫,去不了工地,就让他在家照顾狗,我出来打工。”文淑荣说,这20年,生活挺紧吧,从不浪费一分钱,不管在外面多渴,都没买过一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