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输液港维护过程中如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各种并发症。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经了解,原来该病区收住了一位肿瘤患者,右上臂植入了一枚手臂输液港。该患者是第5次入住该病区,经输液港输注的是靶向治疗药物,输液结束后当天拔针,因此,每次扎的都是一次性头皮钢针。
笔者看到图片不仅替输液港的使用寿命感到担心,这一针下去,有可能切割港体隔膜,导致药物外渗等并发症;如果隔膜损伤,甚至有可能需要手术摘除输液港。
有问必答:输液港为什么要选择无损伤针?
我们先来看一下输液港的结构:输液港是由可供穿刺的注射基座和可放射显影的硅胶导管两部分组成。
再来了解一下无损伤针的特点:无损伤针的针头经过特殊处理,类似侧孔针,穿刺针座时不会“切削”硅胶隔膜,确保承受数千次的穿刺而不损伤隔膜导致漏液。
临床上有不同型号的无损伤针可供选择:
如果连续输注数天,可以选择蝶翼无损伤针。扎针后用无菌透明敷料覆盖,无并发症可以7天更换一次,供连续输注使用。
为了避免发生针刺伤,可以选择安全型无损伤针。此类无损伤针具备专门设计的安全保护装置,在拔针时通过简单的操作,启动保护机制,有效降低针刺伤风险。
备注:无损伤针的常见型号有19G、20G、22G,一般成人选择20G,儿童选择22G。
警钟长鸣:一次性钢针有何风险?
文献报道中有3例患者在某院进行常规输液港冲管时发现硅胶隔膜破损,表现为推注生理盐水后,注射座局部出现肿胀。患者诉该部位有疼痛感。经了解,发现都有在输液港维护时直接用头皮针穿刺冲管的经历。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使用了普通头皮针穿刺导致硅胶隔膜破损。最终3例输液港均予以拔除,不能继续使用。
因此,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案例,除了对护士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外,还应对患者和家属做好输液港维护知识的健康宣教,告知其维护时使用无损伤针,才能够保护注射座的硅胶隔膜,以保证输液港正常使用,绝对不能因为省钱或者贪图方便而用一次性头皮钢针输液或冲管。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输液港使用蝶翼无损伤针的维护视频。
规范维护:输液港(PORT)维护操作标准
项目
操作要求
仪表
工作衣、帽、鞋穿戴整齐,符合规范。
操作前准备
环境清洁,光线明亮。
已修剪指甲、规范洗手,戴好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车、无损伤穿刺针、10*12透明敷料、输液接头、0.9%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100U/ml)、20ml注射器、10ml注射器、换药包{无菌手套、纱布、无菌洞巾、酒精棉签、洗必泰棉签(聚维酮碘棉球)、镊子一把}合理放置物品
操作过程
核对姓名、生日,向患者解释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询问患者有无酒精、碘伏或敷料过敏史。
安置合适体位,评估输液港的位置、局部皮肤及皮下隧道情况,根据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合适的无损伤针。
再次洗手或者免洗液消毒。
皮肤消毒:用消毒棉球或大头棉签(2个月内婴儿慎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以港体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方式消毒三遍(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消毒面积大于敷贴面积。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抽生理盐水,连接无损伤针并排气。
左手三指固定输液港的注射座,右手两指持无损伤针的蝶翼,将针头平稳的穿过皮肤和注射隔膜,直到针头触及隔膜腔底部。
回抽,见回血,确认输液港是否通畅。
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输液港,100单位/毫升的稀肝素溶液2-3ml正压封管。
无损伤针的蝶翼下方垫无菌纱布,再用透明贴膜固定覆盖住纱布、针头及部分延长管,保持局部封闭状态。
撤洞巾,脱手套,注明维护者姓名及日期。
去除敷料,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洗手或者免洗液消毒。
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针眼及周围皮肤3遍,自然待干。
戴无菌手套。
普通型无损伤针的拔除:以非主力手拇指、食指固定注射座皮肤,主力手稍用力将蝶翼针垂直拔出。
小纱布按压穿刺点3-5min。
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及插针处皮肤情况。
一次性伤口敷贴覆盖穿刺点,24h后去除敷料。
操作后
整理用物。洗手。
质量控制
严格无菌技术。
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操作熟练程度。
工作衣、帽、鞋穿戴
用物准备:治疗车、无损伤穿刺针、10*12透明敷料、输液接头、0.9%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100U/ml)、20ml注射器、10ml注射器、换药包(无菌手套、纱布、无菌洞巾、酒精棉签、洗必泰棉签(聚维酮碘棉球)、镊子一把)合理放置物品
患者教育:输液港维护之注意点
1.必须由专业护士进行维护。
2.治疗间歇每4周回医院维护一次。
3.保持局部干洁,观察输液港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灼热感、疼痛等炎性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4.避免重力撞击输液港部位。
5.避免同侧提过重物品、引体向上、托举哑铃、打球等活动度较大的体育锻炼。
6.做CECT检查时,严禁使用非耐高压PORT作高压注射造影剂,防止导管破裂。
7.如肩、颈部出现疼痛及同侧上肢肿胀或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回医院检查处理。
参考文献
1.曾云菲,罗丹丹.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5,30(6):538-541.
2.陈莉,罗凤,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及处理的研究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7,11(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