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10版:地方新闻·保定-2020年12月15日
——唐县发展肉羊养殖产业富民增收探访
12月2日,在唐县唐发养殖基地,养殖户正在喂羊。河北日报通讯员甄慧帅摄
12月2日,在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唐县农业农村局派驻该公司的兽医侯为民正在进行检验。河北日报通讯员甄慧帅摄
□河北日报记者徐华
通讯员甄慧帅
肉羊养殖产业是唐县的传统产业。从自繁自养到短期育肥,唐县积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引导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完善肉羊养殖产业链条,探索环保养殖,助力这个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羊产业如何做大?
——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连片发展
初冬的暖阳照进羊舍,一只只肉嘟嘟的羔羊悠闲地咀嚼着草料,还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12月3日,在唐县唐发养殖基地,养殖户聂成峰正在给羊羔们喂水、加料。
聂成峰是唐县房庄村的村民,从事肉羊养殖已经15年。“我们最初养的是鲁西小尾寒羊,要想多挣钱只能盼着羊羔多下崽,但一只母羊一年最多产三胎,养殖成本高、风险大。”聂成峰说,“现在,我们直接买进小羊羔,饲养几个月变成大肥羊后直接卖掉,养殖风险明显降低,成本回收也比以前快得多。”
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志辉介绍,唐县山场广阔、饲草丰富,肉羊养殖产业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主要经历了3个段:早期养殖多为山羊和绵羊;1990年,该县首批引进鲁西小尾寒羊,试养成功后迎来快速发展;2007年开始推广肉羊养殖,鼓励养殖户买进羊羔育肥,养殖方式也从放养、散养转化为规模化舍室饲养。
“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好在当时县里安排了技术专家手把手教我们给羊圈消毒、给羊羔打防疫针……”聂成峰提到的技术专家,是唐县推行的“办公室在农家”中的专业农技人员。为支持这个产业发展,唐县组织了一批专业农技人员常驻养殖村、常进养殖场,开展上门指导和培训,为每个养殖村至少培养10个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示范户,实行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连片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房庄村、南都亭村等村为代表的养殖专业村。
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2017年,唐县启动仁厚镇、北雹水村、红山庄村3个集中养殖区建设,该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消毒、分户饲养,减少了疫病的发生,提高了肉羊存活率,保障了养殖户的收益。
正是看中这些优势,2018年5月,聂成峰成为第二批入驻该基地的养殖户。“这里的羊舍通风避光、干燥卫生,电风扇、除粪机等设施齐全,羊羔的病死率明显降低。”目前,聂成峰在该基地租用的12个羊舍面积为1600平方米,每年需要支付租金3万元左右,但在他看来“这钱花得值”,因为基地提供了防疫、清粪等各种服务。据该基地负责人张志敏介绍,目前该基地已建成羊舍110栋,涉及养殖户208户,常年存栏13万只左右。
如今,肉羊养殖产业已成为唐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全县养羊专业村50多个、肉羊养殖场(户)6000多个、1000只以上养殖场(区)2000多个,常年肉羊存栏400余万只,年出栏750万只。
羊产业如何做强?
——完善产业链条,做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市场
检查羊只耳标、抽检羊只尿样……在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唐县农业农村局派驻该公司的兽医侯为民,正在对刚刚进场的羊只进行屠宰前检验。“产品品质有保证,是我们赢得市场的关键。”该公司副总经理刘红达说。
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羊养殖、屠宰、肉类精加工、冷储、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有年出栏2万只无公害养殖基地一座,现代化自动屠宰流水线两条,年屠宰量150万只,年营业额1.67亿元。
据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喜成介绍,为保证羊肉产品的安全,他们在包括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3个定点屠宰场派驻了12名官方兽医和协检人员,落实检疫检测同步规定,在检疫和瘦肉精抽检的基础上,增加了“四环素组”抗生素检查项目,这部分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同时,他们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与快速抽检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抽检肉羊加工企业产品,以严格监管促进企业产品优质化。
目前,唐县入选省肉羊定点屠宰试点县,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已通过农业农村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唐县振华肉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北国富唐尧肉食品有限公司已获得省农业农村厅无公害产地认证。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唐县被指定为北京冬奥会羊肉定点采购基地。
羊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
——推行环保养殖方式,破解养殖瓶颈
“起飞!”12月2日,在唐县都亭乡南都亭村肉羊养殖区除臭现场,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稳稳悬停在养殖区上空,开始喷洒除臭剂。
唐县肉羊养殖数量巨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治理难度较大。“目前,在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特别是异味治理方面,全国也没有成熟的治理模式,但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我们正‘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贾志辉说。
去年11月,唐县印发了新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三区)划定方案,进一步规范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标准,将城镇居民区、水源地周边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边界范围内划定为禁养区,并明确规定适养区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要符合防疫及环境承载、环保要求等。
与此同时,该县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实施整体搬迁,并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通过完善政府、企业、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进一步加大粪污治理、环保养羊方式的推广力度。去年,该县投资2500余万元对39家规模养殖场配建粪污处理设施,使粪污利用率提高到78%。
南都亭村是唐县推广“上喷下铺”环保养羊方式的首批试点村。走进该村养殖大户白莲芳的肉羊养殖场,笔者明显感觉这里比一般养殖场的异味小、羊羔的毛色也更白净。“这就是‘上喷下铺’技术的优势之一。”白莲芳说,去年7月,他们对羊舍进行了“上喷下铺”改造,由此成为唐县首批环保养殖户。
在这个养殖场内,笔者注意到墙侧有鞋盒大小的设备,羊舍上方的横梁上还有水表形状的装置。“这是气味报警控制器,能监测羊舍内的硫化氢和氨气浓度,当浓度超标时,羊舍上方的喷淋设备就会启动,雾化的除臭剂从2米左右的高度向下喷洒。”白莲芳解释完“上喷”后接着说,“下铺”就是在羊圈里铺上一层由稻壳、秸秆和生物菌剂组成的垫子,这样羊粪、羊尿被垫子包裹、吸附,羊圈干净、卫生,羊身上自然干净、病死率也低。
白莲芳的养殖场常年存栏2000只、年出栏5000只。“去年7月,我们一次性投入3万元对养殖场进行改造,后续每年还需要投入1万左右用于购买除臭用的菌剂,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吃亏,一年多来,羊羔病死率从6%降低到4%以内。”目前,“上喷下铺”环保养羊方式已经在该县都亭乡、南店头乡等10个乡镇广泛应用,超过200万平方米的羊舍完成改造,占全县羊舍总面积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