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拥抱智能空间——2020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

随着能源、环境、安全及交通拥堵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智能汽车能够综合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及舒适行驶,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当前汽车产业的创新热点和发展方向。在信息化浪潮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正在向传统行业渗透,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进程加速,“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创业邦研究中心发布《2020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在综合创业邦睿兽分析及第三方数据的基础上,以智能汽车产业链和投资价值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升级的核心链路。

报告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智能汽车是新时代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未来战略的制高点,它不仅是汽车本身的技术,更是“传统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融合的产物。智能汽车定义涵盖的范围较广,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信息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能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和辅助设施共同组成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智能出行系统。

智能汽车包含智能交互、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三大要素。其中,智能交互是抓手和入口,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是输出的驾驶操控体验和服务体验,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是必备功能,以网联化为核心的智能服务是体验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切入点。

智能汽车三大要素

智能汽车是多方共建的生态体系,以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为基础,包括车辆主体、驾驶系统和服务体系,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汽车的核心区别在于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车联网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智能化、网联化与平台化。智能化即汽车搭载智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感知终端及智能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芯片,实现超视距数据采集与自动驾驶。网联化即汽车通过车载单元与人、车、路、云全面互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化即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等涉车业务的实现逐步向云平台迁移。

智能汽车具有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特点。智能汽车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最终实现“以车为中心”的交通工具向“以人为中心”的移动空间突破,构建汽车与交通服务的新业态。

智能汽车发展路径

智能汽车领域具备万亿级市场且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行业的发展对交通效率、交通模式乃至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都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外部性。

在政策层面,国家通过发布《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在推进标准法规、突破关键技术等层面做了具体规划。在整体战略层面,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十一部委于2020年2月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智能汽车下一个五年发展战略格局,明确我国发展智能汽车的战略愿景和主要任务。到2025年,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将基本形成。智能汽车长效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的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尤其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加了智能汽车的发展速率。

智能汽车发展的驱动因素

智能汽车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广阔的市场,根据麦肯锡咨询预测,未来汽车产业90%以上的科技创新将集中于汽车智能化领域。

1、市场规模: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

从2018年开始,智能汽车有望迎来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黄金期。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测算,2023年全球智能汽车年出货量将超过7000万台,其中将有1800万辆汽车拥有部分无人驾驶功能,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据IDC预测,2035年全球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同时,中国联网汽车数量也保持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中国联网汽车有望从2015年的1232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7200万辆,渗透率或达24%。2025年、2030年我国销售新车联网比率将分别达到82%、95%,联网汽车销售规模将分别达到2800万辆、3800万辆。尽管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产销量下滑挑战,智能汽车依然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全球及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规模

2.市场格局: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抢滩卡位,竞争激烈

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优势,纷纷与传统车企合作,入局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当下的投资焦点。同时,整车企业作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驱正紧抓市场红利期,主流主机厂企业都制定了至少5年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路径方案现在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企业层面,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智能网联协同发展。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动下,国内成立了智能网联联盟,目前有100多家企业参与,并且纷纷进行市场和产业技术布局。另外,为规范引导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工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多地建成智能网联示范基地。同时,多地为自动驾驶企业发放了测试牌照,产业进展加速。

3.投融资状况:行业内优势资源集中于细分赛道的的头部企业

2017年以来,智能汽车领域主要投融资事件集中于车联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细分赛道,分别占智能汽车整体投资比例的33.5%、28.9%、27.6%。最近五年,中国智能汽车整体投资案例数量与金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9年智能汽车领域的投资规模和案例数量较前两年减少,主要原因是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普及,智能汽车行业内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内优势资源集中于细分赛道的的头部企业。此外,还受到2019年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增长放缓及投融资热度降低的影响。虽然2019年的投资金额有所下降,但单个案例投资金额仍呈现上升态势。

2014-2019中国智能汽车投资规模和案例数

目前来看,智能汽车市场还处于孕育期,蕴藏巨大潜力。从各大汽车集团与互联网企业公布的计划看,智能汽车到2020年将初步实现商业化,行业将迎来5年~10年的投资机会。

2020年上半年汽车细分领域融资事件数

2020年以来智能汽车重点投融资案例

智能汽车投资集中在早期,单笔项目融资金额高:智能汽车企业融资集中在A轮以前,早期融资数量占比较高。整体市场处于发展初期,融入资本多用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融资情况呈现单笔融资金额大的特点,整体行业呈现较高的技术壁垒,一旦行业护城河形成,进入市场较晚的玩家发展阻力加大。

Part.2

智能汽车重点赛道分析

一、智能汽车产业链不断丰富,各类主体联手构建“四轮驱动”模式

智能汽车的发展不能仅仅从制造升级角度来观察,更多的是汽车智能化背景下的服务升级,汽车制造业产业链本身的合作关系也将从简单供货转变为提供服务,制造链条将演变为服务链条。

智能汽车产业延续了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具体涵盖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等上游关键系统,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汽车整车等中游系统集成,以及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数据增值等下游应用服务。

智能汽车产业图谱

智能汽车标准化产品和商业模式已经逐渐形成,其渗透率正迎来加速向上的全新拐点。未来随着车载操作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持续普及,国内将形成一套更加完整成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

在智能汽车产业的全景生态图中,车辆是载体,实现智能化是目的,而网联化则是核心手段。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零部件厂商、通信业巨头联手构建“四轮驱动”模式,促进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形成车路协同的综合解决方案。全面塑造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发挥智能汽车基础设施系统整体效益,真正实现“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智能汽车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是5G垂直应用落地的重点方向,未来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应用市场空间,对于带动传统汽车行业、交通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创新和融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ADAS系统有效解放了驾乘人员在驾驶和乘坐汽车时所受的约束,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降低汽车的使用门槛等;智能座舱系统将汽车从普通的乘坐出行工具打造成集出行、生活、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将汽车置身于V2X的网络体系中,打造更高效的汽车交通体系;通过智能汽车和车联网体系构建,产业链下游可以进一步发展无人驾驶物流、共享出行等新的产业业态,从而持续扩大整个智能汽车体系的发展空间。

二、车联网: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关键一步

车联网指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并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五大要素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系统,即首先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化,再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状态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整体而言,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车联网是信息与数据时代对汽车产业链的延伸,是汽车领域从制造到服务的价值重心转移。汽车的智能化与车联网将汽车从“工具”转变为“终端”,将汽车行业从“制造”延伸到“服务”,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

1、车联网生态:向开放、可运营、可自我演进的方向发展

车联网生态圈全景图

车联网生态系统的建设中,有车(单车智能化)、联(高速互联)、网(服务网络)三个重要节点,终端制造商、平台服务商、网络运营商与应用开放商四个参与方。未来车联网会是一个由数十家乃至数百家供应商与服务商共同组成的开放的、可运营的、可自我演进的生态系统。

车联网在推动汽车产品升级的同时赋予汽车感知和智慧,让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进化,从而具备交互和服务的能力,实现了人们“第二空间”汽车的智能化。

2、车联网产业链:各参与主体交错发展,资金流呈现多向化、快速化特征

车联网产业链的上游是硬件模块和软件系统,主要包括RFID/传感器、定位芯片和其他硬件等元器件设备制造商。硬件模块是基础部件,通信芯片、通信模组、运算处理部件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上游软件系统中,操作系统和高精度地图是核心部分。

中游是路侧设备和车载终端设备。中游车载终端设备中,V2X车载模块和车载计算芯片是核心部件。V2X车载模块是网联汽车与其他终端通信的设备,其性能决定了整体车辆网的通信效率。

下游主要是整车制造和通信运营等,包括TSP、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

车联网产业链

车联网产业链中主要有TSP(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整车厂商、电信运营商、硬件终端、平台等各个参与主体,其在车联网各主要领域的主导能力、商业模式均有不同。未来产业的价值链将呈现各参与主体交错发展模式,资金的流动也将呈现多向化、快速化的特点。

汽车行业在车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参与情况

车联网的发展,让“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共识。在汽车智能网联化的过程中,随着智能汽车的市场普及和渗透,软件在汽车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成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

3、车联网市场:汽车有关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是未来车联网行业核心价值所在

在宏观政策、潜在市场、技术创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HIS数据及预测,2017年全球前装智能联网汽车总量为1430万辆,预计2022年达到7838万辆,渗透率由2017年的15%,增长到2022年的69%。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2022年预计达到1658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速达22.3%,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2022年有望达到549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速达33.7%,快于全球市场整体增速。车联网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将有助于智能车载市场的需求进一步释放。未来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推广、V2X技术发展、用户增值付费意愿提升等因素,车联网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7-2022年车联网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亿美元)

车联网的终极目是组建传感器网络,对于车联网企业的长久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车联网领域的重点创新企业围绕挖掘汽车数据价值并广泛连接数据和商业场景,通过先进的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提供场景化的汽车数据应用服务。

【车联网企业案例】飞驰镁物:实现在线服务无缝对接与极致的人机交互体验

飞驰镁物成立于2015年4月,业务版块涵盖汽车云平台及软件服务、车载智能网联终端、数字化运营、移动出行服务四个方向,是聚焦汽车前装市场并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汽车数字化产品和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飞驰镁物在业务层面上专注车载智能网联终端、数字化运营、移动出行服务运营、汽车联网大数据业务;创新层面上,提出了“智能汽车即服务”的理念;战略层面上帮助汽车制造企业及合作伙伴快速实现汽车联网化,并以此为基础为最终用户提供个性化、社区化的丰富的信息交互。

飞驰镁物构建了汽车智能联网的价值链体系,对于整个车联网行业而言具有重大借鉴意义。飞驰镁物作为车联网领域前沿的整车企业整包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车联网的核心要义:实现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对车联网在线服务无缝访问和极致的人机交互体验。

【车联网企业案例】优必爱:用大数据打通汽车产业链筋骨

优必爱成立于2016年1月,是以大数据为核心,连接汽车产业链里各行业的数字化平台。优必爱作为突出的车联网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致力于车联网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为汽车企业和汽车生态下的行业提供精准、可靠的汽车数据DaaS服务。

优必爱在产品层面上定位专业的汽车数据应用平台,提供车联网数据商业化应用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驱动数字化业务转型和服务创新;战略层面上,专注汽车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创新,分析、追踪并帮助车企解决各条业务线中的问题,以场景化的汽车数据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业务机会;创新层面上,采用2B2C商业模式并通过云端和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分析,开发高效的数据模型,推动互联汽车时代的创新和变革。

优必爱采用2B2C的商业模式对车企前装车联网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打通数据服务与保险、售后及金融业务,对于车联网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优必爱作为车联网数据应用平台,对垂直领域的聚焦和大数据的再利用都对盘活整个行业,甚至车主的用车生活带来了新的变革。

三、智能座舱:未来汽车的标配

智能座舱是车企智能化、高端化的刚需,也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座舱域控制器(DCU)为核心,推动包含液晶仪表盘、中控屏、流媒体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等部件在内的多屏融合,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更智能化的交互方式。从汽车整体架构来看,座舱域控制器(DCU)不仅链接传统座舱电子部件,还可以进一步整合智能辅助驾驶ADAS系统和车联网V2X系统,使得智能汽车可以进一步优化整合自动驾驶、车载互联、信息娱乐等功能。

1、打造完整的驾驶舱生态平台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了传统中控和仪表盘,以及新纳入的抬头显示器HUD、后座显示屏等HMI多屏,软件则由于加入了手势语言在内的交互技术,包含底层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服务、ADAS系统等应用。

智能座舱将中控台、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及车联网模块集成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使得智能汽车从代步工具逐渐成为一个可移动的生活空间。汽车智能网联化的背景下,数字化、集成化的座舱电子技术成为发展趋势,座舱电子作为人机交互的入口已然成为行业的下一个变革点。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智能座舱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

智能座舱产品构成图

2、智能座舱快速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整车销量增长放缓甚至开始下滑,车企为了增强自身车型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逐渐将智能座舱从豪华车型向入门车型渗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在刺激智能座舱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使智能座舱的大众化趋势不断加强。

根据盖世汽车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智能驾驶舱市场规模为521亿,预计2017-2020年智能驾驶舱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28亿元。其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两个细分市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驾驶信息系统,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分别为46.4%和34.4%。2019年中国座舱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HUD、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后排液晶显示)渗透率分别为83.1%、15.0%、7.5%、3.1%、10.6%、0.6%。随着车企将智能座舱作为新车型亮点,以及智能新技术成熟,未来几年智能座舱产品渗透率将加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前述座舱产品前装市场渗透率将分别提升至98%、60%、30%、26%、44%、7%。

2016-2020年国内智能驾驶舱市场规模

目前,智能座舱的竞争愈演愈烈,商业化普及呈递增趋势,使得汽车由单一驾驶功能演变为定制化为主的综合移动空间,同时给车联网技术型企业带了巨大商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以及传统车厂对车载汽车电子投入的快速提升,提升了用户对车用信息显示和交互体验的需求,加速了车载市场的需求释放,智能座舱产品成为自动驾驶的入口。

智能座舱的发展推动智能汽车从以往以车辆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移动出行生态系统。智能座舱领域的创新企业正在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通过智能驾驶芯片来赋予产品新的功能,以技术重新定义人与车的关系。

【智能座舱企业案例】镁佳科技:赋能整车多样化解决方案

镁佳科技成立于2018年8月,是一家汽车智能化和联网化零部件供应商,2020年6月5日完成由南山资本领投的千万美元级B轮融资。镁佳能够以赋能的形式,助力合作伙伴向平台规模化转型、打造符合自身需求的软件技术平台,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镁佳科技在产品层面,目前主要产品有智能数字座舱系统、车载网联控制器、智能车身域控制器、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车联网和汽车大数据平台等;在战略层面,镁佳科技通过硬件、软件、云服务在内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将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在创新层面,基于分布式整车级别操作系统覆盖了从车端到云端核心软件构架、并为主机厂提供硬件零部件设计和定制化服务。

镁佳科技在行业内率先打造出SmartMegaOS+系统,为整车厂提供包括数字座舱、多个域控制器、T-Box、网关在内的零部件设计与定制化。可以根据车厂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从零部件、模块化定制到开发调试等项目解决方案,真正赋能整车厂。

汽车行业价值正在从以往以车辆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移动出行生态系统,镁佳科技非常重视做汽车软件基础设施的模块,业务覆盖了零部件打造、模块化定制以及开发调试工具。

镁佳科技做的并非提供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是用中央化的模块将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对智能座舱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根据车厂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从零部件、模块化定制到开发调试等项目解决方案,赋能整车厂、汽车行业一级零部件供应商。

四、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指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驾驶技术。

1、自动驾驶产业链概况

“感知-决策-执行”是自动驾驶汽车最为重要的三大系统。其中感知层主要通过结合使用多种传感器,以感知探测汽车周围的车、人、交通状况、所处的位置等信息。决策层是在基于感知层搜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对于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进行判断并将指令发送给执行层,由执行层通过对车辆进行转向控制、驱动控制、制动控制和安全控制。

自动驾驶产业链

自动驾驶的技术主要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部分。其中感知层主要通过结合使用多种传感器,以感知探测汽车周围的车、人、交通状况、所处的位置等信息。决策层是在基于感知层搜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对于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进行判断并将指令发送给执行层,由执行层通过对车辆进行转向控制、驱动控制、制动控制和安全控制。

自动驾驶的技术架构

自动驾驶主要产业链分为传感器、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制造商、汽车通讯、汽车控制和汽车运营等细分行业。其中,传感器行业受益自动驾驶的新需求,产生了多家技术突出的初创公司,整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而计算平台、整车制造对资源和技术整合能力要求较高,由巨头主导。

2、自动驾驶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自动驾驶产业链发展趋势是以场景为先导、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分批实现商业化,车企更注重方案量产可能性,车路协同技术发展迅速,将成为高等级自动驾驶发展背后驱动力。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虽然处于探索期,但自动驾驶的浪潮势不可挡,未来发展依赖政策环境、技术进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支持,包括芯片、车载通讯及软件端算法在内的底层软硬件技术的成熟将为自动驾驶提供技术的可行性。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汽车正变得越来越有“自主意识”。如今,汽车无人驾驶行业蓝图已现,传统车企的主流方向是布局可以实现消费级产业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业链,计算平台和整车厂仍在争夺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主导权,其产业链上下游已经出现支撑公司,并在逐渐走向成熟。

自动驾驶是百年汽车工业史上又一次伟大的经典转移,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车厂的角色将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3、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分析

激光雷达: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可达百亿元。根据高工智能汽车(GGAI)数据,预计2025年,在开放场景下,国内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人民币,增长空间较大。

高精度地图: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我国高精度地图有望在2024年前后实现百亿市场,2025年市场总规模预计为110亿元人民币。

无人车:根据车云网数据,预计2025年室内服务和物流配送无人车市场空间超过400亿元。从市场空间看,载物服务类无人车应用场景广泛,从场景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来看,在简单环境下的低速载物无人车会率先规模化应用。

自动驾驶时代的序幕正缓缓拉开,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汽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成为新一轮汽车革命的引爆点。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企业或是从事自动驾驶传感器研发,或是从事细分场景方案搭建,它们都在以自己的形式塑造自动驾驶在中国基本的商业形态,让自动驾驶技术从一种理念中的技术逐渐走向现实。

【自动驾驶企业案例】四维智联: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四维智联成立于2018年4月,由上市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405)原智能网联业务分拆成立,是面向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网联系统开发商及车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维智联在产品层面包括前装智能网联系统/后装智能网联系统系统/轻车联网解决方案;在战略层面,打造平台综合产业链;在创新层面,借助全栈式解决方案实现网络连接。

四维智联全面布局自动驾驶,专注于底层车载操作系统、手机车机互联方案等几大业务板块,构建了从地图、动态内容、云端、应用端到车载系统的完整生态链布局,形成了从“云”到“端”,从“入口”到“支付”的完整自动驾驶方案。

自动驾驶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车企,都有无法深入的领域和无法攻克的天花板,也就意味着每个玩家都很难独立完成产业的深耕。单打独斗不是常态,想要告别自动驾驶的“碎片化”时代,车企、互联网公司的联手才是产业进化的方向。让车的数据在整个链条中能充分盘活起来,这才是自动驾驶的价值。

五、ADAS:打造“智能汽车大脑”

ADAS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利用安装在车上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来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运算与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ADAS产业受益顺序为传感器-车载芯片-算法和服务,具体如下:

1、ADAS产业链概况

ADAS产业链可以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身周围环境,输入相应实时数据至决策层处理中心,感知层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这些感知硬件各有所长,而一个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尽可能多的感知硬件参与,能够保证信息采集足够全面以免做出错误决策。

决策层根据感知层收集信息作出相应决策,主要涉及芯片、算法,行业集中度很高。参与企业以传统芯片厂商和初创科技类企业为主。

执行层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接收信号且主芯片完成判断后初级应用通过声音、图像、振动对驾驶者进行警示,如刹车、警示等。执行层主要有传统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巨头垄断。目前国内部分厂商已经完成技术突破,进入量产阶段。

在产业链中,传感器技术(摄像头与雷达),芯片与算法是其中的关键。ADAS逐步走向无人驾驶其突破点在于算法。ADAS算法的核心是基于视觉的计算机图形识别技术,算法是ADAS系统可靠性、准确度的决定性因素。

2、ADAS智能化组件具备千亿空间,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ADAS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式的辅助驾驶技术呈现向中低端车型渗透的趋势,前装市场会迎来渗透率大爆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HUD等智能驾驶舱产品将成为自动驾驶的入口。

ADAS的两个关键部件是传感器和处理器,随着关键部件性能不断升高、成本不断降低,ADAS的应用正在从豪华高档汽车向中低档汽车渗透。目前,ADAS国内渗透率低,相较于车身电子的多数产品类别已经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ADAS市场处于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且具有较高的成长性,随着汽车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ADAS系统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达到513亿元,预计未来5年ADAS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704亿元。目前中国ADAS渗透率在15%左右,显著低于同期欧美、全球渗透率,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速达35%,市场空间突破800亿。目前的市场呈现Tier1主导ADAS集成市场,国内企业逐步突破的形势。

传感器是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的硬件基础,随着ADAS渗透率的提升,多传感器融合是必然趋势,以ADAS系统集成为核心目标的Tier1供应商将迎来最佳成长时期。

【ADAS企业案例】极目智能:复杂环境的智能感知

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企业,致力于通过自主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驾驶的落地。

极目智能在环境感知、决策规划等智能驾驶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并具备车规级汽车软硬件开发与测试能力。

全流程风险监控

目前,极目智能主要提供L1-L2+级别智能驾驶方案及衍生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基于视觉感知、深度学习及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极目智能可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识别车辆、车道、行人、交通标识、可行驶区域、驾驶员状态等元素,感知道路、驾驶员等车内外环境,为车辆的决策规划及运动控制提供参考。

极目智能基于智能车载终端实时采集上传的海量真实场景数据,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提供定制化数据服务等方式赋能行业精细化管理。继续基于传感器融合、零部件等方面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外,还将在车险、智慧交通等领域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

Part.3

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

一、发展趋势:从智能网联向智慧出行阶段迈进

未来的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可以提供未来移动出行服务的智能载体。智能汽车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下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当前全国智能汽车的发展正呈现出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基础支撑加速发展、产业生态加速成熟等特点,新的业态呼之欲出。下一代的智能汽车需要从“机械产品”向“智能终端”的系统重塑,打造协同共生的智能出行生态。

智能汽车新变化

智能汽车发展路径的演化

智能网联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来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构成一个大的物联网生态圈。现在这个生态圈虽然还比较脆弱,但随着后续的发展,条件逐步成熟之后,经过相互迭代、相互借鉴,优胜劣汰后,这个生态圈会逐步成熟起来。

智能汽车演进路线

智能汽车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是5G垂直应用落地的重点方向,未来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应用市场空间,对于带动传统汽车行业、交通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创新和融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ADAS系统有效解放了驾乘人员在驾驶和乘坐汽车时所受的约束,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降低汽车的使用门槛等。智能座舱系统将汽车从普通的乘坐出行工具打造成集出行、生活、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将汽车置身于V2X的网络体系中,打造更高效的汽车交通体系。通过智能汽车和车联网体系构建,产业链下游可以进一步发展无人驾驶物流、共享出行等新的产业业态,从而持续扩大整个智能汽车体系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我国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面临以上挑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发展趋势:从智能网联向智慧出行阶段迈进

智能汽车对网联和智能化技术和汽车产品的跨界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融合,继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汽车成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终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消费者出行个性化、体验品质化的影响下,智能汽车带动汽车产业从单一的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竞争,向整合产业资源和服务体系的竞争发展。

智能汽车发展将给汽车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带来深刻改变,推动汽车价值链重心进一步向后端转移,进而促使产业链后端变粗,最终实现汽车产业链的重塑。因此,拥有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的厂商、主动技术升级智能化转型的主机厂商、具备算法数据层研发实力的跨界互联网厂商将成为智能汽车领域极具潜力的投资赛道。软件定义汽车将会是控制力和计算能力集中的结果,未来的投资趋势也将围绕技术和智能算法为核心。

智能汽车的基础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将产生重要的投资机会,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零部件企业将逐渐发展成为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集成商,以及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因此,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供应商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和智能计算平台将成为投资价值较高的细分领域。

THE END
1.企业赴港上市忙,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成热门赛道无人驾驶新浪财经同时,截至11月17日,港交所受理中的上市申请共有86份,其中不乏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明星企业,也包括多家大型A股公司。 进入11月份以来,港股IPO进入密集聆讯期。11月10日至14日,已有5家公司通过聆讯;同时,企业递表的步伐加快,月内已有11家企业递交招股书,仅11月13日当天就有4家递表。(证券日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1-18/doc-incwmrat7024054.shtml
2.面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中国工业报2020“智造基石”优选...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工业互联网杰出贡献企业”,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索系统)入选“智能制造杰出贡献企业”,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震兑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http://www.cinn.cn/p/239246.html
3.智能驾驶龙头上市公司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智能驾驶龙头上市公司,智能驾驶领军企业, 上市公司, 技术创新, 发展潜力这个关键词指的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发展潜力。它们通过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产品,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智能驾驶概念股龙头企业排名前十...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1769301-1.html
4.数字芯片皇冠!AISoC芯片成智能终端算力主控产业链受益上市公司...券商研报指出,ChatGPT推动AI芯应用,AIGC应用多点开花,终端AI SoC迎来升级变革。随着AIGC模型通用化水平和工业化能力提升,有望降低内容生产和交互的门槛和成本。SoC涵盖声音、影像、AI处理,为智能化场景提供完整解决方案,随着终端朝向AI应用发展,SoC成为为智能终端的算力主控。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4092685883629.html
5.名才eHR系统智能报表功能,让企业每个决策都有数据支撑组织管理员工事务薪酬福利绩效激励人效管理考勤管理招聘管理培训发展人才发展干部党团管理员工自助智能驾驶舱人力规划成本中心电子签HR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SaaS本地化部署PaaS平台 解决方案 金融保险连锁行业生产制造生物医药 客户案例 上市公司及央企金融生物医药零售连锁先进制造科技/能源/服务 ...https://www.mchrcloud.com/product/report/
6.合肥地铁列车驾驶招聘网某知名公司 IT服务,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 杨女士 顾问 智能驾驶舱项目负责人 【合肥】 20-40k 3-5年本科 某大型世界500强整车制造公司 整车制造战略融资5000-10000人 蒋先生 猎头合伙人 智能驾驶专家 【合肥】 50-70k 10年以上本科 某北京专业服务上市公司 ...https://www.liepin.com/city-hefei/zpdtlcjsb1f9/
1.智能驾驶舱上市公司龙头股,收藏随时看!(2024/11/15)南方财富网为您整理的2024年智能驾驶舱上市公司龙头股,供大家参考。 1、均胜电子(600699):智能驾驶舱龙头。11月15日收盘消息,均胜电子最新报价16.770元,跌1.29%,3日内股价下跌4.29%;今年来涨幅下跌-7.1%,市盈率为21.5。 2、德赛西威(002920):智能驾驶舱龙头。德赛西威(002920)跌4.31%,报124.950元,成交额7.02亿元...https://m.southmoney.com/gupiao/glg/202411/55246762.html
2.路畅科技:公司目前主要聚焦汽车影像类汽车网联化智能驾驶舱类...路畅科技:公司目前主要聚焦汽车影像类、汽车网联化、智能驾驶舱类的产品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路畅科技9月2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了汽车影像类、汽车网联化、智能驾驶舱类的产品。https://company.cnstock.com/company/scp_gsxw/202209/4960096.htm
3.一财研选丨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智能驾驶舱产品成入口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车用信息的交互需求逐渐提升。中控显示屏可以集成传统的车载信息娱乐功能和车载导航功能,并且能够实现更加丰富与便捷的人机交互,而传统的机械仪表盘已经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显示、续航里程等功能,因此,中金公司认为以中控大屏和液晶仪表盘为代表的智能驾驶舱产品有望率先实现爆发式...https://www.yicai.com/news/5439203.html
4.创维智能驾驶舱创维智能驾驶舱 创维汽车智能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创维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500万,集团以尝试性投入转变为“持续投入拉动快速增长”的基本策。2015年改由国内上市公司创维数字(000810.SZ)控股。创维汽车智能产业已被集团董事局确定为实现千亿梦想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汽车电子作为战略发展产业...https://www.skyworthdigital.com/products_list_8.html
5.软件,电动车的黄金赛道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目前全球采用中科创达智能驾驶舱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超过 100家。 近来业绩表现优异。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45.96%。 高通智能驾驶芯片平台SnapdragonRide将于2022年量产,中科创达凭借多年来与高通芯片的合作,将继续服务于使用ride平台的车厂,公司相关...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223034
6.智能驾驶板块滴滴自动驾驶正式上线!下周一概念板块有望再被引爆公司在智能汽车行业领域有布局智能驾驶舱系统业务,已与上汽集团、威马汽车、蔚来汽车、吉利汽车等多家厂商展开合作。 今年第一季,诚迈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364.88万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564.10万元。 点击“在看”,支持格隆汇不断进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697437/article/details/112229059
7.汽车内饰上市公司30强德赛西威是国际领先的汽车电子企业之一,是智能网联技术积极推动者。为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以及车联网技术提供创新、智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合作主机厂:目前德赛西威与大众集团、马自达集团、沃尔沃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奇瑞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国内外汽车制造商...https://www.cmpe360.com/p/103595
8.无人驾驶商用牌照全球首发,哪些上市公司有涉足?与华为、宝马、奥迪等模组厂家及整车企 业携手,成功通过世界首例“三跨”互联互通测试,首次实现了 V2X 在不同 产业 环节、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互联互通;中科创达已建立围绕“Kanzi”的智能汽车 业务生态:结合公司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Righware Kanzi 3D 开发技术+公 司智能视觉技术,形成完整的智能驾驶舱生态平台...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610288765624402868.html
9.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驾驶舱人力资源?规范性分析需求:根据预测结果提前采取措施干预。如供应商A会导致公司订单履约率下降,公司可以考虑换掉供应商A,选择供货及时率更高的供应商。 图3 数据分析的四个层次 ● 立足人力资源基础数据,结合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大咨询为您搭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驾驶舱 ...https://www.mpgroup.cn/consulting_1220.html
10.新能源车指数创新高机构关注汽车智能化标的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表示,从产业趋势看,智能电动汽车未来5到10年会迎来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市占率有望从10%提高到88%,相应的上市公司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随着华为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新能源汽车最终会转化为智能汽车,新的自动驾驶方案会让驾驶体验更好。目前消费者更多是从需求角度购买,而不是从补贴的角度。”...https://mobile.my399.com/p/6293.html
11.头部私募集中调研科技股获资金关注中科创达2015年12月1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业务涉及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等板块。日前,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展上,中科创达与高通的合资公司,重庆创通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其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产品进展、商业模式和产业需求等也成为此次机构调研的重点问题。 https://m.cls.cn/detail/310626
12.大屏全液晶仪表盘盛行,25家车规级供应商名录(收藏)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是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06)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汽车电子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流媒体全视屏后视镜、空调控制、胎压监测、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等产品与服务。业务...https://www.smartautoclub.com/en/p/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