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暴富的神话已鲜少被提起,锚定细分且早期的赛道稳步增长,成为当下许多品牌出海的新选择。
智能宠物用品便是其中之一。GlobalMarketInsights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宠物市场整体规模为2800亿美元;细分下的宠物智能用品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达到200亿美元。
2021年,更是成为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市场份额第一;去年也拿下了亚马逊美国站猫砂盆类目第一,海外营收破亿。
作为最早一批将IOT(物联)连接引入宠物用品的品牌,CATLINK摸着石头过河。先是耗时两年推出首款智能猫砂盆,并将其投向东南亚市场验证稳定性,而后才进入美国线上市场。
酝酿期比爆发期久得多
2013年初,在智能宠物用品外企工作的Jason陷入了“初老之惑”。
当时刚刚30岁的他,处境还远算不上“中年危机”,但日复一日的大型外企重复工作,让他不由得思考:自己难道就这样在外企里一直养老吗?
那是一家做自动猫砂盆的外企,如今的体量是全球排名第二。这家外企的销售中心在美国,2005年之后,这家外企把供应链迁移到中国国内,陆续和国内的工厂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在这个过程中,Jason作为国内初始团队的一员,从采购经理一直做到了供应链总监。
就这样,他从头到尾了解和接触到了智能猫砂盆生产组装的核心流程,但同时他也内心生出更多思考。因为这家品牌生产的已经是成熟产品,所以它几乎几年都不会迭代和换款,而在这里工作的人就像安排好的机器一样,每天重复着固有的认知和工作流程。
“早上10点钟到公司,晚上差不多6点钟就下班了,然后每年差不多有将近1个月的假期,就是觉得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人就废了。”Jason回忆当时的场景。为了防止自己一路颓废下去,他决定报考华东理工大学的MBA。
依靠着十多年积攒的行业经验,Jason决定出来创业。他创立的第一家公司的业务,是作为老东家猫智能用品在东南亚市场的总代理。
事实上,这款老东家的猫智能用品只有生产组装在国内保税区完成,商品几乎全部都是直接出口到欧美市场。因为从一开始就接触面向欧美市场的货品,也为他未来创立的自有品牌出海打下了基础。
Jason把自己之前认识的一些东南亚宠物用品代理商,邀请到亚宠展来推荐他们的产品。“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出海了,我们推出的版本一开始就是中英文双语。”
事实上,CATLINK在真正推到海外市场之前,产品前前后后早已改版了多次,第一版的问题是“外观太笨重,造价极贵极高”,第二版的问题是“产品功能性没有达到预期”,而第三版的问题在于“设计与想要的极简风格不相符”。
“产品确实脱离了我们自以为的认知范围。”Jason说,在周边市场做出反馈后,他们很快调整了设计、生产、制造等策略。“APP哪里需要改进,哪些功能在海外感觉不太好用,我们跟代理商快速沟通,然后反馈到研发部门迅速迭代升级产品。”
一直到2022年1月,Jason终于认为公司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出海欧美的实力和资金池,他才开始决定进军欧美市场。
走向主流市场
在东南亚使产品得到验证、更新趋于稳定后,CATLINK开始进入全球最大的宠物市场——美国。
2021年底,CATLINK先后注册了亚马逊和独立站。摩拳擦掌之际,CATLINK遇到了许多新品牌会面临的难题:独立站引流困难、ROI(投资回报率)太低。
CATLINK主推的智能猫砂盆在美国市场渗透率并不高,此前美国养宠家庭多使用自动或手动产品,其面临产品少有人知晓的窘境。此外,CATLINK的亚马逊渠道也处于初建状态,难为独立站提供流量。
当时,王敏君开始接手海外业务。见独立站将近一个季度难以提升转化后,她首先将独立站业务砍掉,全心投入亚马逊渠道的搭建和运营。直至去年10月,CATLINK才重新上线了全新的独立站。
亚马逊渠道的搭建过程也并非总是顺畅。在招团队时,CATLINK便已经遇到运营团队如何安置的难题。深圳的跨境电商气候更为成熟,而CATLINK总部位于上海,异地管理对其创始团队而言存在一定困难。但最终其跨境团队还是选择设立在深圳。
此外,CATLINK也发现亚马逊平台上竞品并不多,而本土品牌的产品当时售价高昂,一款猫砂盆的价格便达到了999美元。CATLINK的售价为599美元,与其相比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可吸引消费者尝试。
2023年,CATLINK在亚马逊美国站已上线5款智能产品及其配套用品,在黑五期间拿下了猫砂盆类目第一,实现年营收增长150%。
CATLINK增长的同时,更多竞品也已出现。王敏君告诉硬氪,去年下半年他们发现工厂贴牌的竞品开始大量出现,即使当前智能猫砂盆的供应链成本并未出现明显下降,它们借助比品牌更低的开模成本开始在价格上内卷。
赛道火热,头部品牌空缺
养宠人的需求逐步深化,宠物经济成为了越来越火热的赛道。在2023年3月,BloombergIntelligence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宠物市场将从目前的3200亿美元增长至5000亿美元。
其中主要的增长点,得益于宠物数量的增长和对高端宠物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伴随着宠物经济迈向高端化,智能宠物用品赛道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据GrandViewResearch的预测,到2027年,全球智能宠物技术市场将达到20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
以智能喂食器为例,Fact.MR的最新报告显示,在过去四年,全球智能宠物喂食器的市场价值以4.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1年,智能喂食器的市场规模约为1.873亿美元,到2032年,将保持7.8%的年复合增长率。
对于跨境卖家和品牌而言,智能宠物用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位宠物用品的业内人士向亿恩网表示,目前海外的智能宠物用品,基本上都是中国卖家和中国工厂的“天下”。
在卖家精灵可以看到,无论是智能猫砂盆、喂食器、饮水机,还是摄像头、吹毛器,销量榜单中排前列的不少都是中国卖家。
其中,PETKIT(小佩)和CATLINK是国内智能宠物用品的头部品牌,在亚马逊美国站BestSellers榜单中,PETKIT的智能喂食器、智能猫砂盆,以及CATLINK的智能猫砂盆,都能排到榜单前列。
而在宠物智能品类中,PETLIBRO、VOLUAS分别占据了智能喂食器和智能饮水机的前列,但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也是在中国工厂生产。
智能宠物品牌Neakasa的产品经理贺储储向亿恩网介绍,智能宠物用品的细分品类较多,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在几个类目中都占到头部。“主要是因为大家使用的技术其实是不一样的,猫砂盆、喂食器、饮水机,它们用到的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复用是比较少的。”贺储储提到,目前国内智能宠物出海还存在大量使用同一个工模、贴牌生产的情况。
一位宠物用品的资深人士也对亿恩网表示,即使小佩、CATLINK在国内是头部品牌,但对于欧美市场,对他们的印象依旧是白牌,品牌之路还很漫长。
在智能宠物用品市场,海外尚未有占据头部的品牌,但中国供应链已经占领了这一赛道的主导。不少人看中了这个机会,想要抢占市场红利期,打造出智能宠物用品的全球化品牌。
与此同时,宠物智能硬件行业还迎来了一批跨界者。
2019年9月,小米及顺为资本投资了宠物智能硬件品牌“猫猫狗狗”,双方合作的米家智能宠物饮水机和米家智能喂食器等宠物智能硬件的销量颇为亮眼;2020年12月,美的在京东商城开设美的宠物用品自营旗舰店,次年3月又成立全资子公司美新宠物,并推出两个独立品牌“猫有引力”和“Fluffy&Floppy”。此外,海尔、松下、小熊电器也均明确表示切入宠物智能硬件领域,以挖掘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