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冬天,以O2O和电商为代表的行业率先感受到了资本寒冬。随着股市下滑,资本市场一片惨淡愁云。一些公司调转桥头,转换到完全不同的赛道,有些则干脆关门大吉。
宠物服务机构乐宠从成立到现在过去了十余年,历经两次资本寒冬,如今重新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跑道上。
黑马营十期学员
乐宠创始人李元卖房熬过经济危机
卖房熬过经济危机
2003年,李元的叔叔在北京开了一家宠物主题乐园,占地八百亩,李元出任总经理。在这个主题乐园,除了带着宠物玩耍,也设有为宠物服务的站点,提供洗澡、护理等服务。
正是这段经历,激发李元对宠物的兴趣,为他后来在宠物行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7年,李元专程前往国外探访宠物行业的运营。回国后他便将国外流行的宠物展,依托在宠物主题公园上,引入中国,并上线针对宠物爱好者的社区——宠物中国网。
李元并不想只做一个单纯的社区,“我想开20家连锁店。”
前期的财富积累远不足以支撑连锁店的开业成本,找钱成为李元当时最重要的事情。
幸运的是,风险投资的概念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出现,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当时问李元:“你能不能去拿融资?”
受他启发,李元着手准备了商业计划书,并于2008年初,拿到君联资本和清科创投的150万美元。他拿着这笔钱,分别在4个不同的区域选址开店,“一家开在街边的动物医院边上,两家开在购物中心龙德方才和四季怡园,另一家开在社区里。”他想试验出盈利状况最好的宠物用品店,并在拿到下一轮融资后进行规模化。
不巧的是,2008年中旬,金融危机袭来,经济不景气,风险投资也进入寒冬。几家已经签过TermSheet的投资机构放了李元鸽子。“没钱就没法往前推进,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我不甘心就这么死掉。”李元当时已经有一两家店开始盈利,他不甘心这么放弃。
他决定卖房。拿着300万元卖房款一直熬到2009年,乐宠活了下来。君联资本也决定再次与清科创投给乐宠投了1000万美金。
久旱逢甘露,拿到钱的乐宠迅速在全国开了30多家店。同时,推进电商渠道,在淘宝的交易额从1月100万元攀升到800万元。
直到2012年,乐宠的销售额绝大多数来自电商。于是,李元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让实体店从销售为导向转变为以体验为导向,大力发展电商业务。
“在宠物行业,虽然最大的份额还是来自传统线下渠道,比如超市,但网购用户的消费能力比线下渠道用户的高得多,而且每年至少有30%的增长速度。”李元意识到趋势所在。
实现从社区到交易闭环
宠物电商面临的问题与其他类别的电商类似。“大部分用户知道的宠物用品品类非常少,很多品类听都没有听到过,谈何购买?”乐宠CEO李元说。如何为用户推荐优质且受欢迎的宠物用品,成为宠物用品行业的一个痛点。
“如果一个用户知道约20种狗粮产品,那么背后潜在的可能发生购买的产品有200个。假设一个用户一个月采购一次狗粮,我们其实还可以给他推送更多品类,比如零食、玩具、洗护用品等。通过算法得知用户何时需要购买这些东西,提醒用户及时购买。”李元说。
时尚养宠围绕着“购买”环节,利用大数据,做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B2C的体验优化,为宠物主人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并提供个性化的宠物用品推荐。
此前,乐宠已在宠物行业布局,除移动端外,乐宠还深耕垂直领域,拥有连锁宠物店、中国纯种犬俱乐部(CKC)、宠物中国(CPC),猫咪有约网站、淘宝网Q老板五部分业务。
APP的上线促使乐宠完成向整合社区、电商、O2O服务的一站式平台的五步跳跃。第一阶段是宠物主题乐园;第二阶段是宠物社区,提高用户粘性;第三阶段是线下宠物体验店;第四阶段是电商;第五阶段是整合社区、电商、o2o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根据宠物用品行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达193.2亿元,增速保持在25%的高位;而其复合增长达到40%,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整体宠物用品市场,包括宠物商品零售和宠物服务市场在2014年规模达到1058亿元。
行业的总体向好催生了李元的更大愿景。“明年我们要将乐宠APP用户做到1000万,销售额预计破6亿元。”李元希望通过集合APP、连锁宠物店、中国纯种犬俱乐部(CKC)、宠物中国(CPC)、猫咪有约网站、淘宝网Q老板等平台和品牌,将社区、电商、服务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从社区到交易的闭环。用户能够在乐宠一个平台完成宠物用品购买、寄养、给宠物看病、与其他爱宠物人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