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脑的人都知道"ctrl+Z",是一个快捷键,俗称“后悔”“反悔”“返回”。"ctrl+Z"是电脑的一种记忆方式,只对最近的两个动作保留记忆,并允许你在这两个动作间来回切换,做出选择。"ctrl+Z"是一种状态,是“当前”与“当前之前”的共同存在。"ctrl+Z"是暂时的,只在文件动作被保存之前起作用。它是一种电脑语言,遵循二进制的思维逻辑。我们常用“覆水难收”来形容言行就象泼出去的水一旦做出即无法收回,后悔也没用。但在电脑的逻辑中,"ctrl+Z"可以让我们后悔一次,悔棋一步。它让我们懂得“暂时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暂时的”是永久存在的。
每当面临重大变革时,人们总希望寻找新的秩序以克服“失去控制”的感觉。艺术家面对这些新经验、新感知和新的技术手段同样做出反应和判断,他们不仅观察到种种激烈变化,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他们正试图将这种新技术转化为新的认识工具、生产工具去探索观看、理解和思考的新方式。
"ctrl+Z"邀请了九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是对于交流方式、信息传递、虚拟存在、网络生存的探索;或运用新技术拓宽艺术新的叙述方式或审美渠道;或找寻艺术的新秩序。
崔岫闻:
在崔岫闻的新作中,一个小女孩作为唯一题材被用绘画、摄影和video三种不同手段分别描述。在绘画和摄影作品中,小女孩均以十三种不同姿态按某种顺序关系被组织在画面中。在展览现场,崔岫闻将相同尺寸的油画和摄影相对悬挂在相距只有一米宽的通道的两侧。由于没有通常所需的观看距离,人们无法在符号的肉体化身中进行阅读,此时作品与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取代了作品的视觉再现而成为主要矛盾。环境迫使作品对观者的心理直接发生作用,因为有了障碍,反而使交流成为首要问题。在通道外面,相同题材的video作品中小女孩的形象通过十三个视频分别展现给观者。十三台电视被摆放成环形,置身中间的观者又一次遇到了交流的困难。虽然小女孩间的相互顺序与绘画和摄影中相同,但却失去了主次关系。每个视频中小女孩的动作和姿态的把握过程被动态的记录下来,这样她们彼此间应有的关联被打乱了。艺术家用不同的技术手段——绘画和摄影制作符号,用录像复活符号。新的技术手段与传统手段并置可以刺激并拓宽观者的观看、思考和理解方式。同时,三部分作品与环境的结合使一切趋向非秩序,“关系”构成的复杂网络侵入我们的意识,对我们交流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史金淞:
史金淞的新作是把武汉的家依原样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家中的一切物品被从各角度近距离拍摄,他象抚摸一样关怀着每个物品。它们被按在家中原来的位置关系安排在一起。关于家的一切细节就这样构成了对家的记忆——一个文件数据库,最终被按实际尺寸复制在纸上折合成一本书。无论身处何方,翻开书家就在眼前,象一本世界地图册指向着对家的思念。就此,史金淞用新的技术工具完成对家的数字叙事。
我们没有将"ctrl+Z"翻译成中文,因为无论是功能还是论状态,你很难用几个简单词语把它讲清楚,但作为一种电脑工具语言它全球通用,是无须翻译的,就象数字科技影响的也不仅仅是我们,而是整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