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关于“死亡赔偿金”的4条重要审判意见请求权丧葬费义务人精神损害抚慰金

一、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不能被继承,死者的债权人不能主张受害人近亲属在获赔死亡赔偿金的范围内清偿受害人生前所欠债务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甲因某乙驾驶机动车肇事身亡。某甲的妻子某丙,未成年子女某丁、某戊向法院起诉某乙请求赔偿损失,其中包括死亡赔偿金25万元人民币。诉讼进行中,某己向人民法院申请以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请求将死亡赔偿全作为某甲的遗产直接判归某己,以清偿某甲生前所欠某己30万元人民币的债务。那么,死亡赔偿金能否视为遗产

民法理论上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根据“扶养丧失说”,将其解释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另一种是根据“继承丧失说”,将其解释为财产损害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0〕17号)实质上是摒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修改,法释〔2001〕7号)所采取的“扶养丧失说”的立场,将死亡赔偿金解释为财产损害赔偿金,可以认为在理论上接受了“继承丧失说”;实务中的争议也由此而起。

一种意见认为,既然采纳了“继承丧失说”,死亡赔偿金理所当然就是死亡被害人的遗产,应当按照《民法典》继承编的规定按法定继承顺序分配,债权人也可以主张继承人应当在继承范围内以死亡赔偿金清偿被继承人生前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空难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理的复函》(〔2004)民一他字第26号)中答复:空难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死亡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获得空难死亡赔偿金的权利人是死者近亲属,而非死者。故空难死亡赔偿金不宜认定为遗产。

我们认为,“继承丧失说”只是相对于“扶养丧失说”的一种借喻或类比的说法,旨在强调“逸失利益”的范围不同。“逸失利益”是受害人应增加而未增加的财产,属于可期待利益,而非现实利益的减损。

“扶养丧失说”将应当赔偿的“逸失利益”范围限制在被扶养人生活费,而“继承丧失说”界定的“逸失利益”范围则是受害人家庭作为“经济性同一体”的未来可预期的收入损失。显然,“逸失利益”的范围与“遗产”的范围是不同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时遗留”,意味着“遗产”应当是死者生前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包括财产权利。遗产虽然不一定是现实权利,但它却是被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固有利益。而“逸失利益”既非现实权利,也非固有利益,而是向后发生的未来可预期的收入损失。因此,仅仅从字面上将民法理论上的“继承丧失说”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将“死亡赔偿金”解释为“遗产”,是不正确的。

通俗地说,“死亡赔偿金”并非“赔命钱”,也不是赔给死者的,死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能享有或者行使此项损害赔偿请求权。尽管人类基于感性直观,会将“死亡赔偿金”与死亡事实联系起来,在感情上把它理解为“赔命钱”,但这与“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及其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毕竟是两回事。“死亡赔偿金”在内容上是对构成“经济性同一体”的受害人近亲属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法律性质为财产损害赔偿,其赔偿请求权人为具有“钱袋共同”关系的近亲属,是受害人近亲属具有人身专属性质的法定赔偿金。

因此,“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死亡受害人的债权人也不能主张受害人近亲属在获赔死亡赔偿金的范围内清偿受害人生前所欠债务。

二、《民法典》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等于司法解释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之和,被扶养人生活费仍是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

然而,《侵权责任法》(已废止)第十六条、《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都仅仅规定了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这曾引起过广泛的疑问,即被扶养人生活费是否应当赔偿从立法解释上来说,一般认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承继了《侵权责任法》(已废止)第十六条的规定,改变了既有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关系,原来司法解释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并不包含被扶养人生活费,但是现在被扶养人生活费已经被《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吸收了。

事实上,早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10〕23号)第四条第一款就已规定,“......如受害人有被扶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扶养人生活费计人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将被扶养人生活费纳人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中计算,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

然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于2020年修正后删除了原第十七条,增加新的第十六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计人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这一新规定不仅明确了被扶养人生活费必须赔偿,而且彻底厘清了其与残疾、死亡赔偿金的关系,即被扶养人生活费并非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并列,而是后两者的一部分。该新规定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形成了良好的解释回环。《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仅规定了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没有单列被扶养人生活费一项,这恰恰是因为被扶养人生活费已被吸收在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之中。

因此,总的来说,《民法典》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等于司法解释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之和,被扶养人生活费仍是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

三、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不能按人身损害行为或者结果发生时的统计指标计算,而应以事实审言词辩论终结时的统计指标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明确了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时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该规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四、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不是精神损害抚慰金

——随着审判实践的发展和理论认识的进步,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进行明确区分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于2020年5月28日发布,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人。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两种性质迥异的侵权损害赔偿类型,在民事基本法中得到了明确区分。

THE END
1.我家在实体店买的宠物猫10天后死了,能找商家索赔吗?您好,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变质的?请问包装有破损吗?没有的话就找商家索赔,如果有破损的话建议保存证据...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598265.html
2.达州晚报宠物寄养期间死亡 该谁负责? 外出旅游或出差时,众多宠物主人倾向于将爱宠托付给宠物店寄养。若宠物在寄养期间死亡,关于责任归属与损失赔偿的界定便成了一个亟待明晰与解决的棘手问题。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的一起相关典型案例或可作参考。 宠物寄养起风波...http://www.dzrbs.com/dzrbspage/dzwb/html/202410/17/content_108687.html
3.猫在寄养期间死了谁的责任猫在寄养期间死了的,责任情况如下:1.若是有偿的保管合同,因保管人的过错造成猫咪死亡的,由保管人承担责任。2.若是无偿的保管合同,无偿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不需要承担责任。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17961.html
4.宠物寄养,各色纠纷谁担责?宠物寄养,各色纠纷谁担责?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在对宠物无暇顾及时,往往会将其寄养在宠物服务商处。鉴于现实中因为宠物寄养导致的纠纷累见不鲜,人们不禁要问:各色纠纷究竟该由谁来担责? 宠物死亡,店主应当赔偿 【案例】 因母亲由于车祸导致重伤,2013年9月7日,姚茹萍不得不从单位请假回老家照顾,所饲养的两只...http://gmyfz.yzdb.cn/show.asp?nojx=179&id=1426
1.每日学法宠物在寄养期间死亡,责任谁来担?如果宠物在寄养期间死亡 责任和损失该如何认定? 案情简介 A宠物店于2023年3月开业,类型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为郭某。A宠物店门口张贴有“萌宠寄养”字样及高某个人微信号。 2023年9月28日,韩某因需外出无法照料宠物狗,遂通过A宠物店张贴的微信号,与高某洽谈寄养宠物狗事宜,并于当日将宠物狗送至A宠物店,后向...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78636
2.宠物在寄养期间死亡,责任谁来担?看法假期出门游玩,家有萌宠的人往往选择将自家宠物寄养在宠物店。如果宠物在寄养期间死亡,责任和损失该如何认定? 某宠物店于2023年3月开业,类型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为郭某。某宠物店门口张贴有“萌宠寄养”字样及微信号,经搜索为高某的微信。2023年9月28日,韩某因要外出无法照料宠物狗,遂通过某宠物店张贴的微信号...https://www.scfzbs.com/kf/202410/82638604.html
3.宠物在寄养期间死亡怎么赔?汕头日报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寄养行业也逐渐兴起,因宠物寄养引发的法律纠纷也时有发生。如果宠物在寄养期间意外死亡,责任和损失该如何认定? 养有宠物狗的韩某因需外出无法照料动物,便与附近一宠物店店主郭某洽谈寄养宠物狗事宜,并于当日将宠物狗送至该宠物店。该宠物店门口张贴有“萌宠寄养”字样及微信号,经搜索为...https://strb.dahuawang.com/content/202411/04/c166494.htm
4.宠物犬在寄养期间死亡谁担责?本案中,在宠物犬死亡后,汪某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加之双方对寄养事项无明确约定,就宠物犬死亡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故汪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赔偿损失。法院在全面考量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最终作出了如上判决。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2/12/id/7074303.shtml
5.脑壳疼!1.5万元狗狗死在柳州一寄养诊所,责任该算谁?10月1日,出于个人的原因,李不得不把狗狗送到柳州市东环大道的一家宠物诊所寄养。寄养时,诊所并没有和她签任何寄养协议,甚至连她的电话也没有留。 10月2日傍晚,李到宠物诊所看狗狗,其间还带着狗狗出门遛了一圈。回到诊所后,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她决定让狗狗继续在诊所里寄养。 https://3w.huanqiu.com/a/f81b43/409HZxhCk7u?p_a8bb3f1880ae156580cc1051cc94efb88
6.宠物店给猫洗澡后猫死亡,谁担责?宠物店给猫洗澡后猫死亡,谁担责? 宠物是人们感情的寄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带宠物前往宠物店享受诸如美容、洗澡、寄养等各种服务。可如果宠物在宠物店接受服务时死亡,该如何认定赔偿责任,又该如何界定财产损失呢?近日,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http://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83159
7.宠物在宠物寄养所死亡怎么办?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宠物是我们的第二亲人和朋友,有时外出,实在不放心它们孤独地留在家中,便把它们送到宠物店寄养,以防万一,可是这个万一,竟然出在宠物店那里,你是万万没想到的,本来回去总以为自己可爱的小朋友会活蹦乱跳地迎接你回家,可是,没想到的是,迎接你回家的,是它的死讯——宠物在宠物店寄养时意外死亡,到底是谁的过错? https://www.lawpa.cn/law/6717
8.宠物狗寄养时突然死亡宠物店:系死于肝脏衰竭愿做司法鉴定养了3 年的名贵“法斗”宠物狗在寄养期间突然死亡,是宠物店疏于照顾还是本身疾病所致?宠物狗主人将宠物店诉至法院,索赔狗粮费用、尸体安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 3 万余元。 3月 5 日上午,房山法院长阳人民法庭通过线上开庭的方式审理了此案。宠物店方面,则提出对宠物狗尸体进行司法鉴定。 https://www.pmshe.com/82824.html
9.网购宠物猫患病宠物狗寄养期间死亡怎么办?这些案例了解下→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双方就寄养宠物狗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但通过微信方式约定,构成口头合同,被告接受约定后,就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积极、妥善管理好寄养的两条狗。虽然不能明确狗的具体死因,但是,狗送到被告宠物店时并没有异样,也确实是在店里死亡的,这一点原被告双方也都认可。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2116667281511547045
10.爱犬寄养一天死亡宠物店声称无责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王小姐最近经历了一喜一悲两件事,喜的是9号喜得贵子;悲的是,由于生孩子,家里的爱犬没人照顾送到宠物店寄养,谁知送去的当天爱犬就死亡了。 王小姐的爱犬是一只7岁的伯恩山犬。因为自己9号生孩子要住院几天,家里人无暇照顾爱犬,于是决定把狗狗送到楼下的佑宁康诺宠物医院寄养几天。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2111728
11.狗狗寄养宠物店一天后突然死亡三亚一宠物主人获赔偿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宠物生活馆在接受宠物狗寄养时未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和约定,而宠物狗的具体死亡原因由于张某的过错已无法确定,鉴于宠物生活馆负有妥善看管、照看宠物的义务。故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酌情判定宠物生活馆向张某赔偿5000元。(陈栋)...https://m.yunnan.cn/system/2020/10/26/0310713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