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业界流传出一份投资圈价值评估链,从高到低依次是:女性>儿童>老人>狗>男性。
根据券商研报,宠物市场增长的核心逻辑在于GDP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大趋势、独生子女和老龄化促生的情感需求。
恋爱、结婚、买房、养娃……哪个都是分量沉重的决策,对于在大城市迷茫的年轻人来说,暂时依靠宠物陪伴,或许是聊以慰藉、活在当下的好手段。加上80后、90后人群对品质、审美的要求,他们必然寻求着与老一辈不同的养宠体验和方式。
有投资机构指出,空巢老人养宠物的消费习惯还停留在原来的老观念上,当下宠物经济中70%~80%的消费,其实都是80后、90后贡献的。面对新崛起的消费人群和习惯,一方面资本持币入局,全产业链撒网,另一方面,创业者也在市场挑战和机会面前,努力寻找着突破和整合的适宜姿势。
资本:持续布局,集中爆发
一级市场方面,资本从2006年开始,就在不断押注宠物赛道。至今共发生100起宠物项目融资事件,其中2015年融资事件数最多,为33起,属于天使轮融资事件数有53起。其中波奇网更是创下了宠物行业融资金额的最大值,为1.02亿美元。
除了宠物食品、用品和医疗,资本对在线宠物商城、宠物社交等细分领域也进行了布局。
美国宠物市场发展历程:并购和扩张
2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如今国内宠物行业的格局。反观美国的宠物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成熟的宠物市场。对比美国的行业发展轨迹,或可得出一些参考价值。
目前,全美70%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只宠物,是全球最大的宠物饲养及消费国家。与此同时,美国家庭的宠物消费仍在持续增长,近年来保持在4%以上的稳定增长。
发展至今,美国的宠物市场各细分行业均出现了全球知名的宠物产品品牌,占据全球宠物市场巨大的市场份额,例如美国最大的宠物用品商店PetSmart和美国最大的宠物医院连锁品牌VCA等。
观察美国宠物产业的发展历程,或可得到借鉴。美国宠物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并购整合是一大特点。和中国类似,美国宠物产业发展初期,也兴起了大量小规模宠物商铺,在宠物市场爆发后,随着大型商超加入竞争中,宠物产业开始全面整合。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部分传统小型零售商店被迫退出或被综合型、专业型宠物大店兼并,逐步形成了今天美国宠物零售巨头分庭抗礼的局面,最典型的就是PetSmart和Petco两家,均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此外,在宠物医疗领域,北美宠物医院巨头VCA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借助资本力量不断兼并收购小型宠物医院,实现了自身门店数量的扩张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攀升。
除了并购扩张,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也是巨头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PetSmart通过收购美国的最大私有宠物医院Banfield,补充了宠物医疗领域的空白,扩充其宠物行业版图。玛氏集团收购VCA后,直接增加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消费升级:需求是真实的吗?
纵观国际同行业发展历程,放眼国内,似乎宠物市场的确空间巨大,各个领域都缺乏有品牌、重量级的巨头出现。因此,在人类的衣食住行领域都已经升级的升级,换代的换代之后,手握资金的资本玩家觉得,似乎宠物赛道可能会是一门好生意。
在国外,郊区大house配大狗的状态,是中产阶级的家庭标配。一方面,国内都市养猫高知女性的崛起,所产生的榜样效应和影响力,确实是近些年来一股潮流。难怪社交网站上会流传着“我闻着猫屎味儿,终于找到了一点成功人士的感觉”的段子。
另一方面,宠物经济是一门“孤独经济”。困居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眼看买房无望、恋爱不能、养娃太贵,于是,宠物成了陪伴六千万一线城市白领的选择。
甜甜告诉虎嗅,养猫圈现在已经快要抛弃所谓的主粮了,主粮其实等于零食。像她家猫主要就是鸡肉做主食。刚开始还担心没有猫粮营养不均衡,二者搭配着喂,鸡肉主食,猫粮做零食,后来竟然身上起了块,甜甜就果断抛弃了猫粮,直接喂鸡肉了。
另外一位长期从事流浪动物保护的志愿者晶晶告诉虎嗅,许多养宠人士早已意识到宠物医院的暴利,很多人都会直接从淘宝上买十几块、几十块的疫苗,学着自己给宠物注射。“一般没有安全问题。”晶晶说。“其实成本本来也就这么点。”
面对消费群体的直观感受,笔者认为,国内宠物市场的确存在增量空间,但发展或许远没有研究机构所预测得那样乐观。许多机构仅仅是大而化之地拿出GDP增速来判断未来宠物市场的规模,数据维度单一,结论未免草率。从微观层面来看,居民消费购买力并不一定和GDP直接挂钩,而更直接的一个指标应该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8年5月,内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近些年电商行业一直发展吃力,价格依然成为消费者购物选择的一大因素,“越是越是便宜货卖得越火”的场面仍然大量存在,一个例子就是“拼多多”这样令马云都感到害怕的怪物。
许多大城市的中产家庭为房贷、养娃所累,拼命压缩消费,生活质量反而下降,消费意愿并不强烈。对于目前暂无后顾之忧的刚刚参加工作的90后年轻人,这部分人构成宠物市场消费的主力,但这部分人一般都是租房生活,一方面要面临出租屋对养宠物的限制,另一方面经济水平受限,养宠开支也会相应跟着缩减,因此,也淘汰掉了一大批潜在消费人群。
马文飞坦承了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就拿市场限制来说,对于一家以猫产品起家,且有1/3产品要销往海外的公司来讲,“美国没有家养猫一说,美国不像中国和日本,美国主要是养狗。美国的猫都直接蹲树上,实在要养,随便找个塑料盆就养了。”
“接下来,我们会从猫做全宠物品类扩展,包括狗、兔子、仓鼠、水族和爬行类。”马文飞告诉虎嗅,差异化、全球化和自主化一直是马文飞所坚持的。
但在他看来,满足于做爆品没有意义,只会受制于平台。“只有靠自己卖货才能活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