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版有小说集《譬若檐滴》等,获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
猫选中的人
朱婧
阳台上的那只猫是妻子先发现的。他们居住的那套房子是90年代初的建筑,连接主卧的阳台做了密封,阳台窗外延展出去,安装了不锈钢的防盗窗,顶上加盖遮雨棚,形成了一个外阳台的空间。冬天的一个午后,那只猫出现在外阳台,躺在闲置的棉布垫子上,长长久久地睡了午觉。妻子取了猫粮和水端过去,刚推开阳台窗,那只猫闪电一般地逃走了。
一日晚间在微博看到新闻,他早年喜爱的一位昆剧名家逝世,对方年岁已高,本也是自然。当晚他找出那位名家早年在南京录制的昆曲《牡丹亭》电影和妻子一同观看。那些唱段,他再熟悉不过,刚刚结婚时,妻子有兴致时会在家中唱《牡丹亭》的选段给他听,她着先前在戏校时穿的旧衫,粉色对襟单衣,只领口袖口以红色金线绣绲边,妆容清淡,眼眸清润,微微颔首,几分娇怯,盘起的发髻留下两鬓碎发微微翕动,总觉得有微风吹向她。影片到末尾,是《离魂》一段,丽娘病境沉沉,由春香搀扶,向母亲作别,唱道:“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他心中怆然,这位名家和他早逝的母亲是同一年生人。
一天下楼去喂猫时,它一反常态躲在附近的车下面始终不出来,无论妻子和他如何轻呼慢唤始终不动,深色皮毛在黑暗中凝成一团,只有眼睛亮晶晶。待他放好食后,它身体从车下探出来,试图靠近食盘,步子犹豫顿缩,他正困惑于它的一反常态,另一只猫的身影闪动到他腿边,又走向车旁的它。路灯下,两只几乎一样的猫如此同时出现在他面前,仔细分辨,前一只体格要大出一圈,肚腹结实,后一只瘦而四肢纤长。前一只胆怯谨慎,后一只有浪荡子一般的悠闲,又有天真气。他顿时理解,大的那只是他在阳台喂了半年的“渣”,而小的那只是他一直在楼下喂的“渣”,他是把在楼下遇到的猫当作阳台上出现的猫喂养了。妻子惊叹又几乎笑出泪来,因为“渣”在阳台上始终与他们保持距离,神秘出没,其实他们并没能看清楚过,只有个朦胧印象。所以在楼下遇到相似的猫后,误以为是“渣”,就一厢情愿地喂了下去。这次两只猫同场后,阳台上的野猫“渣”没有再出现。在同一小区,野猫也都有彼此心知肚明的疆域界限,那次出现似乎就是为了向他摆明这个事实。于是他们称后来喂养的这只野猫为“小渣”。
连续几天他下楼都没有唤到“小渣”。几分担忧,几分胡乱猜想。直到一天,它出现,肚腹已空荡荡,身体更瘦到脱形。他的“小渣”原来去生完了小猫,做了一个母亲。那些天,他给“小渣”加了罐头补充营养,差不多两周以后,才见它稍微恢复了一些。“小渣”认识了他家的楼道门,有时中午下楼会看到它在楼下徘徊,看到他时,它会绕到他脚前。他上楼取粮,喂它。它躺在地上放松露出肚腹,喂养小猫的痕迹呈现。
楼下饭店的老板告诉他,“小渣”把两只小猫生在了他家楼栋对面,一楼院子里闲置的冰箱后面。他忍不住好奇去看。纸箱内有两只小猫,细小柔弱的身体依偎着,鼓鼓的脑袋互相触碰着,它们的眼睛微眯成细缝,时不时张开粉红色的嘴巴,露出轻软的舌头和几颗精巧的牙齿——这些牙齿让他想起他随身带着的女儿换牙时掉落的细小乳牙。出生在冰箱后面的野猫“小渣”的孩子们看起来那么乖巧,它们既不会要求,也不会抱怨,以为这逼仄、饥饿和匮乏是世间平常的事情。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