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是下午两点钟左右,她正挎着塞着衣服的包,拎着从打浦桥派出所接来的水,牵着她的小狗,走在斜土路街边。最终,她在斜土东路一家歇业的房屋中介门店前停了下来,和她的小狗一起吃午餐。
这名女士并不愿意告知记者自己目前居住在何处,只是声称“住在同学家”,并不需要更多帮助,也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她告诉记者,她是山东人,生于1970年,来上海20年了。
据了解,这名女士在打浦桥附近出现,已有两三年。最近,她每天会去打浦桥派出所接水、用厕所,派出所也会给小面包、小零食。
5月3日晚上,一名医生路过打浦桥派出所门口时,遇见了她,再三劝说她,前往“包吃包住”的安置点,并询问目前她晚上住在哪里。她表示,“别管我住在哪儿,我不生病,我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可以了”。在那名医生问及“你需要帐篷吗”时,她表示“需要帐篷”。医生则答应,“我给你一个帐篷。”
5月3日这天,有附近居民送给她一袋儿食物,有饼干、酸奶、火腿肠,并用便签留言:给你和小狗,望安好。当晚,打浦桥派出所民警提供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她自行检测后,结果呈“一道杠”,即“阴性”。
后来,她挎着包,拎着水和好心人送的物资,牵着小狗离开了。
以下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她的对话:
4月1号开始,这里开始隔离嘛(记者注:4月1日起黄浦区开始实行封控管理,居民足不出户),然后就不愿意再挪地方嘛,折腾来折腾去的。
我白天在外面,比方说图书馆,或者是做点我自己的事情。我常去上海市图书馆,或者是福州路的那个书城,现在在装修了,福州路的书城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去年过年,我是在西藏南路一间森林酒店(记者注:一间森林青年旅社,位于黄浦区西藏南路1332号)过的。它是学生公寓,一个月1000多块钱吧,也不贵。我恰好那一年春节的时候,在那儿享受了一个VIP,四个人的房间,只有我一个人住,才60块钱,还有人打扫卫生。
但是这一次,4月1号到18号,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你也不能挪动了呀,你住酒店也住不进去了,只能是简单这样。
(记者注:黄浦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3月29日发布消息称,黄浦区于4月1日凌晨3时至4月5日凌晨3时,实施全域封控管理,期间全区所有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不得擅自走出家门到楼道、地下车库、露天区域等小区内户外空间活动,包括散步遛弯、运动健身、逗遛宠物、集聚攀谈、吸烟晾晒等。)
记者:过去这一个月你是怎么过来的?
也就拉撒麻烦点,就用塑料袋接嘛。附近的卫生间不允许用。环卫工人也挺好的,他给我很多袋子,黑袋子,袋子装完就放那儿,喷好消毒液拿走就可以了。
一直到4月18号,那里开始(建)方舱嘛,有人往里建帐篷,我就早晨跑出去,晚上跑回来,我也担心,都是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他们(警察)给我送吃的,盒饭、馒头、鸡蛋、面食啊,(我不在)就给我放在我那个筐里头。我那个筐放在那儿,总是满满的,都是别人给。
刚才我在前面坐的、和小狗吃饭那个地方(斜土东路一家歇业的房屋中介门前),环卫工人跟我说,晚上就有一个送外卖的在那睡觉。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呀,很简单嘛,想睡觉倒头就睡,起来就拼命挣钱,这不也是生活嘛?
警察赶我走也比较正常,一个铁栅栏里面就是医院。那么多的阳性在里面,我在外面,如果消毒杀菌不够的话,它也会出现安全问题的。这个警察这么做的话,我从警察的角度上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主要的是,黄浦区目前疫情很严重,我身体能这么健康地生活,挺感恩的。
我跟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的这些警察关系都挺好的,可能多少也有点摩擦,但是这个不是主要问题。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这个城市,我希望上海加油。
警察他们吃那个早餐,什么酸奶啊,牛奶啊都会送的。我的零食,基本都是警察给的。可能也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反正已经都不在那儿了。
我来上海有20年了,上海其实给予我很多。无论是思维方面,还是教育方面,还是金钱方面,我都收获很多。我很感激这个城市。在上海,爱上海。
记者:他们说,给你提供“包吃包住”的地方让你去,你拒绝了?
人嘛,越简单越好。越简单,你不欠别人的,你反而可以洒脱地去生活。你住在酒店里,毕竟人家酒店可以出去卖钱啊,那为什么你白吃白住啊,对吧?或者我能帮酒店干点儿什么,那我住的酒店也还是值得的,对吧?我给你提供不了任何的帮助,(不能)白住人家酒店。
今天,有一个男的说有临时安置点,我不愿意去。那儿人太多了,再有(安全)问题怎么办。
我呢,就是一个挺简单的人。现在挺好的,吃得饱,穿得暖,健健康康就可以了。身体一直很好,核酸检测也都是ok的。
记者:是不是有一些人会送你一些吃的东西?
记者:你的狗狗叫什么名字?
两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打疫苗,那种三个星期打一次的,一共要打三次,连狂犬(狂犬病疫苗)都打了。它挺乖的。它一直陪着我。它是我最喜欢的狗狗,也是我最亲的狗狗。
它是在打浦桥派出所对面的宠物店边上捡到的,我对狗狗说我领你去看看,是不是他们(宠物店)丢的,或者有人认领。人家说不曾发生这样的事,我很难过。
我知道它喜欢吃肉肉,有的时候我会去捡人吃剩的盒饭当中的肉肉给它吃。(记者注:记者跟她聊天时,她正从盒饭里把肉挑出来,用叉子喂她的小狗)它身上的衣服是人家给的,我只是给它买些狗粮。
记者:你有多久没回家了?
家人会觉得我很不成功,然后又很苦,还厚着脸皮在上海,但是我没觉得太苦。反正来上海嘛,外地人肯定要吃很多的苦的,这是必须的,就像你们到北京一样。北京我也去过,清华、北大、颐和园、鸟巢,这些都去了。北京太大了,我坐地铁都有点儿晕。
外地人在上海,首先要听得懂上海话,然后慢慢感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浦东和浦西不一样,“上只角”和“下只角”还不一样。“上只角”就像北京三环之内,那个都是好地方。
我本科毕业,学化工的,(之前)是做国际物流的,后来来上海做外贸。之前做国际物流的时候经常来上海,因为容易爆仓,就来处理一些情况。上海其实生意机会挺多的,这个城市大嘛,它那个力量在那儿,轻易也不会倒下去。(我感觉)这次疫情对上海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
我以前在商场里的专卖店做导购。如果有合适的店,我会做一些“外贸尾单”,无论是服装还有鞋啊,或者把老家的一些产品介绍到上海来,好一点的(产品)啊。我其实生活质量还可以的,我做服装的嘛,肯定喜欢大牌了。这(外套)是Chocolate的,这包包你看(MK的),是不是不太差。我这个帽子也是品牌的,这个羊毛衫也是,差就差在这个鞋上,鞋不是特别好,要是配一双好鞋的话就好了。
我来上海20年了,20年当中的头一次感受疫情下的上海。在疫情当中,我其实接触的也不是完全的上海,因为疫情当中上海都在隔离嘛。但是也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怀。
昨天一个上海人他就说,他买了3根黄瓜,4个西红柿,3个土豆,总共花了53块钱,平时可能也就十多块钱。但是对我没什么影响,我一个馍馍、一点儿咸菜,一顿饭我吃得挺好的。所以对我来说,无论是好与不好,没什么太大影响,可能因为疫情我还天天喝牛奶了嘞。
记者:您多保重身体。
5月3日,上海市黄浦区,有陌生人送来饼干、酸奶、火腿肠,并留言:给你和小狗,望安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强/摄
5月3日,上海市黄浦区,两名医护人员正进入海华小学,据学校门口的保安称,这里是医护人员的生活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强/摄
5月3日,上海市黄浦区,一名保安身穿防护服在海华小学内消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强/摄
5月3日,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附近的斜土路两旁停着许多“黄浦转运车”。一名司机告诉记者,这些车辆用于新冠感染者的转运,司机们住在斜土路上的一家酒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