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个晚上可以卖上百根,最近二十根都卖不出去。”最近,淀粉肠风波还在持续发酵,淀粉肠摊主们苦不堪言。
今年3·15期间,有媒体曝光了部分商家生产淀粉肠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脂肪含量越来越高、无专门国标等乱象。某淀粉肠生产厂家表示,配料有肉但很少,大多采用鸡肉和鸡骨泥或鸭肉。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调查了淀粉肠摊贩、电商商家等,一探“塌房风波”下的淀粉肠产业链现况。
有线下摊贩销量腰斩
王芳日常的驻点在广州黄埔区至泰广场附近,毗邻宝能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她说,平常的淀粉肠主要卖给晚上在附近散步的市民,一个晚上可以卖几十根。如果遇上有大热的歌手开演唱会,一个晚上甚至可以卖出上百根,供不应求时价格最高可以卖到8元/根。
“自从3.15之后,明显感觉销量下滑,最少的时候一个晚上才卖了几根,销量腰斩。”说到这里,王芳略显焦虑,她告诉记者,她从经销商手里进货,95克装的淀粉肠一般批发成本价在1元/根上下。在3·15之前,她刚屯下了1000根淀粉肠,“没想到就爆了这个新闻。”
但眼下淀粉肠的“危机”似乎尚未在下沉市场发酵。在一个粤东县城夜市摆摊卖淀粉肠的摊主林跃向记者表示,销量未受到太大影响,每到周末,摊位上还是要排队。
除了线下摆摊的商贩,记者还注意到,售卖淀粉肠的电商也受到了影响。在各电商平台的淀粉肠商品页面,有不少消费者咨询产品是否含有鸡骨泥。记者私信了多个淀粉肠商家,客服人员向记者发来配料表,表示产品不含骨泥。
与此同时,在电商平台上,不少淀粉肠商家已在封面图片上用显眼文字注明“承诺无骨泥”“未添加骨泥”等。
“淀粉肠”尚无国家标准
身处市场最前线的淀粉肠摊贩是淀粉肠这条产业链上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端,往上一层是经销商,再往上,才是生产厂商。
举例来说,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送检时,采用的是《鸡肉熏烤粉肠》(Q/ZZFY0004S-2022)这一标准,检验结果有外观、色泽、组织状态、风味、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7项;河南开开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蒸煮淀粉肉肠》(Q/SKS0001S-2023)、河南双润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风味烤肉粉肠》(Q/HSS0001S-2023),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
电商平台“骨泥”多为宠物食用
人人恐之避之的骨泥究竟是什么?
记者以“骨泥”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搜索看到,大部分鸡骨泥产品关联的关键词都为“边角料”“宠物”“狗粮”“大中小型犬”等,点开产品评价内容,大部分消费者购买骨泥也都用于宠物食用,高频的评价为“狗子很爱吃”。
这是否意味着骨泥并不适合人类食用?记者检索知网数据库发现,1994年汪丽明、高敏等曾在北大核心期刊《食品科学》发表论文《骨泥肉营养成分及其系列食品》,对骨泥肉及其系列食品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并与猪肉、大米、牛奶作比较,结果表明:骨泥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和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骨泥肉食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随后关于骨泥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各类研究持续至今。
食品工程博士、资深食品研发人员、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指出,鸡骨泥中并没有“有毒有害”成分,其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鸡骨泥是可以给人吃的。不过,现实中的‘商品鸡骨泥’是否可以做食品,还需要考虑其加工过程是否满足食品标准。”
对此,云无心解释称,骨泥肉与机械分离肉存在一定关联性,二者都是以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经深入分割后被当作“边角料”的骨头为原料。技术层面看,二者的差别在于“机械分离”设备不需要把骨头粉碎磨细,加工难度小,而“骨泥”加工设备通过多级粉碎研磨,让骨渣细小到“成泥”,从而成为“骨泥”。两者差别在于骨渣含量的不同,鸡肉糜中只留下了很少的骨渣,而鸡骨泥中则保留了所有的骨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