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活泼可爱、憨态可掬、善解人意,但有时它们也会脾气暴躁、惹事闯祸,它们就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汪星人”。当前,狗狗作为人类生活的好伴侣,在生活中越来越司空见惯。然而,很多人对宠物犬该如何规范饲养却不那么清楚,由于不拴牵引绳、随处乱排泄所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
为解决宠物豢养与不良生活习惯产生的矛盾,《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律法规正式落地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铲屎官”们是否严格遵守了条例呢?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遛狗栓狗绳,爱它就别掉“链”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不少小区里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其中又以养狗的居多。随之而来的最大隐患就是安全问题。近年来,我们时常能够看到狗狗不慎咬伤人的新闻,很多人纷纷表示,路上遇到的不给狗狗栓绳的养犬人太让人头疼。有的时候,我们离文明养狗就差一条“狗绳”的距离。
家住招宝山街道的陈女士就有过一次被狗“无意中伤”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她告诉记者,一到晚上,她家旁边的公园里,有不少散步遛狗的居民,“运气不好”就能偶遇几个不给狗狗栓绳的。“记得有一次,我碰到一只没栓绳的大狗,看着忠厚老实,但没想到一靠近,它就朝我扑了过来,跳起来竟和我的个字一般高,幸好我及时躲开。”陈女士说。
从那之后,碰到没有栓绳的狗狗,陈女士都会上前劝阻,但得到的答复都出奇地相似:不用怕,狗狗不会咬人。“可是狗狗咬不咬人又怎是人能控制的呢?”
6月1日,《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对重点管理区内养犬人携犬出户行为作了具体规定。同时,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也对遛狗时未牵狗绳的现象加大了巡查力度,并对养犬人予以法规宣传、劝导、处罚。
6月2日晚六点半,记者专程走访了招宝山街道的一处“遛狗聚集地”——沿江路,一探《条例》施行后区内文明养狗现状。记者发现,大部分养犬人都能对狗狗负责,对他人负责,做到拴好狗绳。市民王先生养了只大型犬,他时刻都将狗绳绕在手上,把狗狗带在自己身边寸步不离,他说,路上有许多一看到狗就唯恐避之不及的人,尤其是大狗,所以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就得时刻看好它,毕竟养不养狗是个人的选择,一旦养了就要负起责任。
然而,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是看到了一些图省事,放任狗狗奔跑撒欢的狗主人。他们大多觉得,反正周围没什么人,就解开狗绳给它们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此外,记者还从一些狗主人处了解到,有的狗狗从小就没有养成牵绳的习惯,现在有了狗绳的束缚反倒有些不会走路了。不过他们大都表示会让狗狗慢慢适应,遵守法规。
《条例》对犬链的长度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大型犬犬链长度不得超过1.5米,其他犬只犬链长度不得超过2米。所以,不给狗拴绳或者犬链太长,都是不被允许的。话说回来,养犬本身就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若是一旦被扣上了“不文明”的帽子,就会“养犬为患”,主人的素质和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注意文明养犬不遗弃不虐待家养犬
《条例》的实施,对流浪犬只收容和留检作了规定。自2019年街面流浪犬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街面流浪犬存留情况如何?5月29日下午,记者跟随招宝山派出所犬类管理小队在辖区范围内进行走访查看。
据统计,今年5月我区流浪犬捕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70%。
虽然街面流浪犬数量有所下降,但是“散养犬”问题仍不容忽视。犬类管理小队在清川路上发现一只绑着背带的泰迪犬,但四下查看后,并没有看见其主人的踪迹,就在二人准备拍照取证时,这只小狗一溜烟钻进了路边的一家服装店内。“狗一定要牵起来,不能让它自己在外面跑。”包云明对犬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为犬只戴上犬牌。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沿江西路上,一只未挂犬牌且未牵绳的小狗在马路上自由“散步”,当包、陆两人靠近时,犬主迅速从街边一家店铺走出,将小狗抱回了家。
散养犬只存在治安隐患,更有大量的流浪犬来自于走失及被抛弃的散养犬。在招宝山派出所临时收容流浪狗的角落,一条带着项圈的白色小狗静静地趴在笼子里。“当时附近没看到主人,两天了,也没有人来认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未佩戴犬牌,警方无法查找其主人,只能按照规定择日将其送至我区犬类留检救助所。据统计,目前我区犬类留检救助所共收容流浪犬只383条。
对遗弃犬只等行为,《条例》也作出明确规定:养犬人遗弃、虐待犬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犬只,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据悉,6月1日起,犬只收容留检、重点管理区内流浪犬只捕捉和犬只破坏公共场所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管理等工作由公安机关移交至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警方呼吁,希望广大市民能善待家养犬只,做到不散养、不遗弃、不虐待,文明养犬,共同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
做好铲屎官,随手处理粪便
你是否有出门“踩狗屎”的尴尬经历呢?
随着养狗人士的逐渐增多,如今狗狗粪便带来的环境问题一度成为困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些狗主人会任由狗狗随地大小便,有的是在马路中间,有的是在电线杆旁,最多的就是在草丛里。常常有市民对此怨声载道:上个周末天气还不错,想着带老婆孩子去附近的公园野餐。一家人聊聊天,本该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哪知道刚铺开野餐布就踩到了一坨狗屎,好晦气!
面对这种未能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也有损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别说是不小心踩到,就是看到这样的“异物”出现在路面和草坪上,都是件非常糟糕的事。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传来一股臭味,蚊虫滋生,狗狗之间也会互相传染。
记者在走访时偶遇一名男子带着狗狗出门散步,没过一会,狗狗就开始在人行道上左嗅嗅,右闻闻,找到一块“心仪”的地方,就一屁股蹲了下去,一坨便便在人行道中央“横空出世”。但是,那名男子似乎根本就没有准备及时清理狗狗粪便的打算,看了看四周后,趁着夜色偷偷溜之大吉。这一举动不料被附近的物业人员逮了个正着,叫住了该名男子,递给他一个塑料袋。男子有些惭愧地说:“今天出门忘了带纸,就抱着侥幸心理准备开溜。”
如今,“文明养狗”一再被提及,如何才能做到及时清理狗狗粪便,“铲屎官”们可谓是各出奇招。有的会随身携带几张卫生纸,有的就直接戴一副手套,害怕用手直接接触的还会带个铲子或者购买一些专门清理狗粪便的拾粪夹等等。
据了解,整个小区内,共设有五个宠物便便箱,很大程度上给宠物主人带来便利。便便箱分为投掷口和取袋处两个部分,狗主人可以在有需要时在取袋处取出拾便袋,把狗狗的粪便清理干净后丢入投掷口。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狗主人出门时没带拾取粪便工具的问题,也能够引导居民文明遛狗,保护环境。
“小区的公共区域设置宠物便便箱会对养宠物的业主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也能让我们不养狗的业主感到更加安心,至少不会一出门就‘踩狗屎运’。”业主黄先生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