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长宁古北地区的荣华社区是上海最早的一批涉外社区,这里居住着来自日、韩、英、美等20多个国家的外籍人士,占小区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社区民警傅开臣,是一名90后阳光男孩,爱夜跑,爱刷抖音,爱追韩剧,最爱这身藏青色的制服……四年前,刚从韩国留学回国的他选择了从警,一直扎根在荣华社区。“早上好!”每天一走进社区,他就用多国语言熟络地和中外居民们打招呼。
客串翻译调处涉外纠纷
第一次让傅开臣感受到外语特长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助力,是一次涉外纠纷的调处工作。
原来朴先生租住在房东陈先生的房子里,前不久陈先生提出自己有特殊情况必须收回房子,并表示愿意赔偿违约金,请朴先生尽快搬离;而朴先生则认为根据合同约定,自己有权利继续租住下去。沟通中因为语言障碍,加之双方都不大冷静,矛盾由此产生。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傅开臣充分运用语言优势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帮助双方恢复理性协商。同时,他请来和社区结对的律师向纠纷双方解释关于租赁合同的法律条款,他负责从旁翻译。最终,朴先生表示愿意提前结束租赁合同,陈先生也答应让朴先生再多住一个月,以便重新租房。
整合资源解决停车乱象
有一次,傅开臣收到一封外籍居民的“投诉信”,反映雅典花园附近的停车乱象。他和居委会干部一同到信中反映的荣华东道和古北路路口附近查看:这个丁字路口周边分布着4个小区、20多家商铺,道路两边机动车乱停放、人车混行等问题确实令人头疼。由于荣华东道不属于市政道路,这可让这位年轻的90后社区民警犯了难。
向派出所领导汇报了工作难点后,所领导告诉小傅:“独木难成林,一人不为众。在涉外小区开展工作,同样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在派出所的支持下,傅开臣召集四个小区的四家物业公司召开协商会,制定初步的改进方案,并请来属地的交警同事前来指导、完善。同时,他积极与街道沟通协调,寻求资金支持。在多方努力下,道路当中加装了隔离带,小区出入口周边加装了隔离柱。这样一来,路两边就无法随意停车了,且实现了人车分流。工程改建期间,傅开臣多次到现场和居委会干部们一起疏导车辆,并向周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来往的老外居民看到这个年轻的警察为社区安全事务奔波,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制订公约减少养宠纠纷
“有居民说,住在罗马花园里的小孩们被一只乱跑的大黑狗吓到了!”
这次事件后,傅开臣发现这是个共性问题,荣华居民区养宠物的人日益增多,如何文明养宠必须达成共识。他和居委一合计,社区里不是有市民议事厅嘛,各个小区都有中外居民骨干们作为“议事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议一议社区文明养宠问题。于是,在傅开臣和居委会干部的动员下,12名“议事员”坐到一起,各抒己见,参照国际社会对于文明养宠的通行准则一起制定了“文明养宠公约”,并在居民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随后,傅开臣又会同社区志愿者们把“公约”翻译成了中英日韩等多国语言的宣传单,在小区内张贴、分发。此后,小区里的养宠纠纷逐渐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