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人在宇宙,刚下飞船。熟人比较多,先匿了。
知乎精英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且分门立派,各有讲究。金融大V和情感大V,历史专家和诗词达人,虽然术业有专攻,鄙视链也是一环扣一环。
知乎精英的等级除了专业,还有一道门槛是血统。那些开疆辟土的本地人,自然要高出后来的移民一等。
但能移民的精英自然不吃素,在他们眼里,有些元老大概也就是地头蛇,占了慧眼识风口的便宜而已。一有交锋,火花四溅,很容易发展成新旧革命。
在知乎,精英们都很有钱,但不是有钱就能成为精英。举个例子,像我这样有飞船的在知乎不少,但能称得上精英的不多。
本来还想多说几句,但今天有点晕飞船,一会儿还要转战下一个星球,先不说了。有空再更。
以上,逛过知乎的网友大概分分钟能编出几百上千字来。网络平台在混战中不断发展至今,知乎算是一个十分清奇的存在。
刘看山,一枚像知乎一样尴尬的吉祥物。
要说专业,论文期刊当然更强,奈何知乎精英的回答更容易让圈外人和小萌新看懂;
要说富贵,小红书、朋友圈、抖音、微博哪里没有炫富的,可惜知乎精英炫得更有文化;
要说讲段子抖机灵,微博上伶牙俐齿遍地都是,但知乎总是抖得更有格调些。
知乎精英,又称“三高群体”,即“学历高、收入高、消费高”。在知乎随便晃两圈,遍地985,迎面CEO,年入百万只是起步,一天24小时都在“刚下飞机”。
至于平日里在单位金尊玉贵的985、211,不过是比高中及以下、专科与双非本科好一丢丢的存在。
截图自中科院官方网站。
网传的这张图表还为知乎精英的高收入做了证明——
年收入100万—1000万美元的用户占主流,有49.23%;次之是年收入1000万—10亿美元的,有24.1%;人数和金额都最少的,是年入10万美元的,只有2.94%。
默默计算了以下,我和我玩知乎的朋友们,都在那2.94%里。
世界500强CEO,在知乎大地上冒出499个。剩下的那一个,斗胆猜测,应该是因为“圈子太小”,匿名了。
图表数据的真实性并不能肯定,但是,从网友们转发这张表的满腔热情上就能看得出来,大家苦知乎精英久矣。
看知乎和写知乎的人,真的有交集吗?
知乎?装乎?
知乎精英被群嘲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网友@性感玉米还在微博上发起过#知乎精英体命题作文大赛#,几百万人欢乐围观,结束了还意犹未尽,干脆再办一届。
知乎精英的日常是,有车有房,事业版图动辄欧美澳,全球没有他们没去过的地方,也没有他们不认识的政商名流。
今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8.54亿网民里,学历在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比9.7%,算一下大概是8000多万人。
在职业上,26%是学生,企业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分别占2.6%和0.7%;在收入上,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只有27.2%。
对比一看,广大网友着实是拖了知乎精英的后腿。
要知道,知乎月入两万不如狗,5000元简直不配作为一个划分线。而那8000多万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友,在985以下都是野鸡大学、中科院都已经百万人级的知乎面前,也根本抬不起头。
有微博网友看完报告数据后如此点评:“这份报告一定是忘了把知乎网友统计进去。”
别说是网民状况的统计,就算是北上广深各一线城市的收入排行榜,看下来也只能说,知乎不愧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天下英豪尽在乎中。
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2019年知乎营销资源推介会上。
去年底,知乎宣布用户数突破2.2亿,有3000多万个问题和超过1.3亿个回答,形势喜人得很。
既然是消遣,知乎从前引以为傲的专业、深度便显得过分严肃了,还是娱乐八卦、金句短评更受宠爱。
就连靠着知乎好乘凉的其他营销号,也尽职尽责地搬运起“一句话神回复”或“女孩都该看看这篇回答”,再不见当初整理正经答案的热情。
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的确没什么正经答案好搬了,产出跟不上盗版市场的需求。
无价的知识,免费的知乎
多年以后,不知知乎该如何回忆起2013年的春天,带着笑还是很沉默?
对新用户来说,当时的知乎简直就是大观园,各种业界名人和实在的干货,像是三百六十行里出的三百六十状元,都聚集在了知乎。
网传知乎种子用户名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曾处于互联网鄙视链顶端的知乎,迅速朝着贴吧、微博、论坛等前辈靠拢。毫无疑问,知乎卸下高门槛的时候,也把精英堡垒的护城河一同填平了。
老精英看新来的,只当人家是移民;新来的则不然,野心勃勃,要干的事是殖民。
如果说一开始还有老精英寄望于知乎的品格,寄望于明天更美好,那么在知乎连续融资成功、用户数节节攀升,认真的内容产出却越来越不被重视和保护之后,身心俱疲的精英一代便再也没有留下的理由。
搜出来的,究竟是知识还是段子?
更何况,知乎本身似乎也没几分挽留的意思。
2017年,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一口气签走了300名知乎大V,引起争论,其中一位大V“恶魔奶爸”发布签约消息的朋友圈不幸被截图传播。
而知乎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知乎大V)张亮对此的态度是:“太好了!赶紧让他走。他以为中国就300个写作的人?”
中国当然不止300个写作的人,但如今已经2亿多用户的知乎上,还有没有300个很专一、不闹事、输出有质量还不在乎钱的写作的人,怕是难说。
相比之下,今日头条似乎更有诚意。
回顾知乎的发家史,精英一代起到了最核心的作用。这些有真本事、免费产出的大V,奠定了知乎的精英格调,拉来了第一批用户,也亲手铸造了当时尚不开放的知乎的口碑。
墙缝里露出去的内容,被网络搬运工搬来搬去或是洗来洗去,也算是为知乎后来开放注册下足了饵料。
后来精英一代弃城而去,新精英家底不厚想赚点钱,也不被口味清高的用户接受。
知乎“创作者中心”里的品牌任务页面。
一轮轮融资入账,一批批大V出走,但知乎的姿态一如往昔。在“恶魔奶爸”一事闹开之后,知乎官方的回复中有段话颇为惹眼:
在这样一个社区,知识无价,赚钱可耻,也难怪只有年入百万不愁生计的精英,才配来此。
知乎什么时候能给自己号号脉?/图虫创意
上知乎,世界更大了吗
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还在,也许是走的人多了,知乎对留下的朋友也就和气多了。
今年,知乎第一大V、新概念出身的青年作家张佳玮,被质疑买卖赞同、洗稿抄袭、假装博学,沸沸扬扬几天,最后以6位质疑者被知乎永久封号落幕。
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然而,另一位在风口浪尖上造谣“联想断供华为电脑”、致使全网舆情鼎沸的知乎用户,只获得了禁言7天的处罚。
知乎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处罚的标准又是什么,知乎精英们自己也未必搞得清楚。
同样在互联网鄙视链上身居高位的豆瓣,虽然屡遇风波,好歹从开始到现在,文艺的价值一以贯之。
知乎就没这样的好运气了,这几年,做live、搞出版,改首页、改热榜,成果数据外行也许看不懂,群众回回不落的骂声倒是大家都听得懂。
在诈骗案发前,这位童谣也算知乎精英。
知乎用户谌斌赞美知乎的一句话曾广为传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微博之乱耳,无SNS之劳形。”
那时候,精英真的是精英,专业真的很专业,上知乎真的很涨见识。
“发现更大的世界”初衷很好,不过,知乎还有更大的世界吗?
以上。
参考资料: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国网信网,201908
《知乎大V的再次出走》界面新闻,201902
《知乎价值观遭质疑,转型内容平台后商业化如何走通?》蓝鲸财经,201906
《曾无偿为平台贡献内容,如今遭创始人白眼,被嫌弃的知乎大V们》花心社,201812
《我就是那个被挖走的“知乎大V”恶魔奶爸,我有话要说》恶魔奶爸Sam,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