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宠物经济日渐火热,不少市民满心欢喜地将可爱的猫狗等宠物带回家中,亲昵地称之为“毛孩子”。不过,新鲜感过后,部分主人对宠物每日的吃喝拉撒、换毛繁衍等生理活动逐渐感到厌烦,最终将其遗弃成为流浪动物。而流浪动物有可能会携带病菌,随地便溺会影响城市卫生,夜间活动也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日前,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流浪动物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南宁市有不少爱心人士自愿组织或加入爱心救助组织,对流浪宠物进行救助。
救助组织“用爱发电”?人手资金是最头疼问题
小站在进行爱心救助工作时,待领养动物的安置以及小站运转经费是最头疼的难题。由于小站救助经费较少且不固定,又没有大型的集中安置所,人手短缺,因此对收养流浪猫狗有名额限制。当接到网友的救助申请后,小站义工会根据被救助动物的情况和小站内是否还有救助名额决定是否收留。如果收留,小站会先将小动物安置在合作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开展网络募捐,以及安排好后续安置和领养工作。如果无法收留,小站会帮助救助人向合作的宠物医院申请医疗折扣,由救助人负责小动物的治疗费用和后续的安置问题。
罗女士说,在这过程中,很多网友不理解小站的救助流程,以为像救助站一样有专人负责。有时求助人把待救助流浪动物的信息告知小站,但小站无法前往救助时,就会引来不满和质疑,小站义工只能尽力进行解释。
为“毛孩子”找新家?救助过程见证感动瞬间
2018年5月,罗女士成为小站的义工。她说,刚开始,自己只是想找个地方和猫咪待在一起,寄托对自己故去猫咪的哀思。每周去“猫房”三次,为猫咪拍照拍视频,考核领养人、招募新义工等。后来参与小站运营后,她就多了一份责任感。
彭肇宇告诉记者,救助中心曾接回一只双目失明的流浪犬并进行治疗,不少领养人担心难以照顾失明流浪犬,直到一名女士的到来。“这位女士看到这只失明流浪犬后就对我说‘我要领养它’,这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彭肇宇询问领养原因,对方回答:“我一定要救它。”这让彭肇宇十分感动。在之后的回访中,他看到这只失明流浪犬被领养人像正常犬一样细心对待,让他感动之余,对自己的救助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信心。12月19日上午10时左右,志愿者覃女士提着一袋宠物零食来到救助中心后,就开始整理宠物笼,添加食物和水,在有领养人来领养动物时做好登记,为动物洗澡、打疫苗等。她在东葛路一家便利店上夜班,每天早上下班后就花半小时来到救助中心做志愿者。谈到志愿工作,她笑着说:“我很乐意做这份志愿工作,能照顾这些小动物我很开心。”
做力所能及之事?希望文明养宠观念深入人心
罗女士表示,对于接触到的流浪动物,小站引导的方向是为提高流浪动物的生存质量,所以不管是在治疗上还是待领养阶段,义工都尽量给予小动物更多的照顾和关爱,让它们在疾病康复重新进入新家庭之前能够成为一只身心健康的小动物,开启高质量的生活。对于流浪动物救助管理,罗女士建议除了某些不得已的硬性捕杀,更希望能和像小站这种救助组织合作,形成正向循环。
在12月19日举行的2021年南宁市第六届创业大赛上,彭肇宇团队带着《“宠物共享O2O平台”——宠物共享服务引领者》项目闯进了决赛。他告诉记者,他从事宠物行业工作已经有七八年,在这数年的工作中,他渐渐明白一个人、一家店的能力是有限的,始终有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宠物共享O2O平台”项目创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把南宁市,甚至各个城市的宠物店、宠物诊所、养宠物的人士对接到平台上。特别是救助流浪宠物方面,平台承诺可以让流浪宠物在进行打疫苗、做手术、美容等项目时享受半价服务。
彭肇宇还表示,团队创建这一项目是希望能够节约领养宠物的成本,鼓励大家“以领养代替购买”,文明养宠。同时减少携带病菌流浪动物伤人、夜晚号叫扰民、窜上马路引发交通事故等现象,让城市更文明更温暖。(记者苏昭宇/文宋延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