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
的学习习惯。
爱。
T预习巧导航:J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K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lkm=m=dm=cm=
mm=nm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O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专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1);
(2)—「;
(3)r.;
2.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和
llll|llllllll|llllIIr;1辛叶外科,闸npn1111
0cm1甲2ocm1乙289丙iocm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cm;乙____cm;丙cm.
3、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刻度尺的分渡
值是,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刻度尺不正确.按
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4、测得一物体长28.4cm,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准确值是,估计值是0;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8.45cm、
8.56cm、8.44cm、&.47cm,那么错误.的是,该物体的长度是.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卜’『....
1.2运动的描述
1.(知识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知道参照物,并能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和根据运动
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能力目标)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
H预习巧导航:
基础知识自学:看课本,完成以下题目,
1、物理学中把物体叫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选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
准的物体叫做.
3.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
时,结论一般;
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课堂深探究:
1、机械运动
通过看课本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例举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运动。
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举:
2、参照物
思考:小明在车上看到路上汽车飞快的驶过,他认为车上乘客是运动的,而车上
的司机看乘客却不动,司机认为乘客是静止的,同样是研究乘客的运动状态,为
什么小明和司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参照物怎么选取?
典型习题一、已知参照物后,确定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1、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的,以地
面为参照物,他是的。
2、地球同步卫星运行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太阳为
参照物,卫星是的。
典型习题二、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选择的参照物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是
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句歌词中,第一句所选择的参照
物是,第二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课本18页内容后回答:
(1)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
动时,结论一般。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典型习题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
乙车快。以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
向方向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方向运动。
2、在一条匀速流淌的河流上漂浮着一只宝箱,在宝箱上游和下游距离相等的地
方各有一条船,若两船完全相同,那条船先捞到宝箱()
A、上游船B、下游船C、同时D、不确定
等”对点及时练: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
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参照物呢?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才对,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o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o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
树
3、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
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
的
自我反思港失误点总结:
熊鑫等满意口
泰藤比较满意口
续还需努力口
第3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学习过程
根据上节学习的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平时所学
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个物体而言的,即相对参照物而言。
提问: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
慢呢?(小组内讨论)
一、速度
1.小组讨论课本19页想想议议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
2)
。观察赛跑的某一瞬间,此时运动员所用的相同,如果要比较谁跑得
快,就要看谁跑过的长,也就是谁跑在前面。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他
们跑过了相同的,那么所用的最短的运动员跑的最快。可见,
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和两个因素。
2.学生阅读课本19页一20页,回答问题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o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3)关系式:v=o变形式s=,t=o
(4)国际单位:,国际单位的表示符号o
常用单位:,常用单位的表示符号。
(5)单位之间的换算:lm/s=km/hlkm/h=
___________m/s
(6)物理意义:lm/s表示:
3.阅读课本第20页小资料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
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
度,也叫环绕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
自行车的速度约
子弹出膛时的速度
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
4.下图是汽车速度表,读数是:
训练1、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正在起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训练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1
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甲
图1
甲图表明
乙图表明
训练3、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
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训练4、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D、物体u由三决定,但与s、,的大小无关
训练5、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训练6、“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训练7、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mm/sB、炮弹:1000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D、火车:360km/h
训练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
A、10:3B、3:10C、8:15D、15:8
训练9(1)、一列火车200m长,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6km的铁
项。小组讨论分析,物理计算题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
训练9(2)、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经过一座100m的涵洞,
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总共需要()
A、60sB、40sC、50sD、80s
二、匀速直线运动
1.讨论教材21页图1.3—3,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回答想想议议问题。
答
2.自学课本21页“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一下问题: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3)小组讨论应如何计算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训练1、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
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程的
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训练2、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
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A、2.5m/sB^5m/sC>20m/sD、40m/s
训练3、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写做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扩展训练:
1、向月球发射激光,经2.7s后接收到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则月球和
地球之间的距离为(激光在空间传播速度CuBxloSkm/s)()
A、8.1xl05kmB、4.05x105kmC、3xl08kmD、3xl05km
2、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30s,
A、50sB、10sC、12sD、20s
3、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
4、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
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
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2、认识科学探究活动。
3、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温故而知新
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3、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4、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
观察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
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如下图,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
问题:小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
二、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
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然后分别测
量小车运动的,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
的。(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
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和,我们要选择的实验器材
是o
2、思考:
(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上图中标出来
标出来并写上分得的大小。
吗?
3、实验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
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
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
注意: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
处,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评估交流:
1、对比其它同学的结论,看是否与你相同?
2、与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经验?
如下表所示。
时
路程
间
s/m
t/s
11
24
39
(2)在2.5s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
6so
训练2、如图1是某同学在做测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时的平均速度操作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完成下表。
运动时平均速
间度
Vl=
s尸mtl=s
m/s
V2=
82=mt2=S
V3=
S3=mt3=s
训练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海磁悬浮列车试乘记
运行于上海郊外的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9月30日重新面向公众开始试运
营。(图2)列车起动后,加速相当迅速。车内安装了速度计,出发后不到1分
钟时速就已超过200km.之后,虽然感觉加速的速度稍有放缓,不停增长的速度
计的数字则告诉人们速度仍在持续增加。到底要加速到多快呀?正这么想着,此
时显示出时速的速度计数字终于停止变动(图3)。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身体上
已经根本无法感受出时速到底有多少,只有快极了的感觉。不过,在与高速公路
并列行驶过程中看到汽车迅速向后逝去时,才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时速在
最大处保持近1分钟后,开始减速到200km的时速时,感觉到周围景色的流动
也开始放慢。但如果看到列车近旁的话,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还是像飞一样向后滑
去。就在于这种感觉中,慢慢地看到了上海的空中大门——浦东国际机场。轨道
16:31:44430km/h
图2图3
(1)加点部分的文字,使作者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而实际上作者在描
述的过程中是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2)根据图2-12所示,速度计上的最大速度是km/h,若磁悬浮列
(3)磁悬浮列车在全程运行中做运动,请根据文中的画曲线
的文字,计算出它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______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
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X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o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
规律是。
二、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⑴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H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
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如将上述装置
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这说明..
r_____O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
多长?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
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
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
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学习反馈与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将你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
第2节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特性。
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
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L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聆听与感受:
试唱乐谱1.2.3.4.5.6.7.i。仔细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感受两个现象:
1.从低音“叨”到高音“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2.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
同些?
总结一下:音调是指o响度是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力艮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
动O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材2-2-1)
【猜想与假设】
请大胆猜想:
【进行实验】
1.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
A.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
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
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
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B.将橡皮筋放在提前设计好的木板上,并能调节松紧程度。
用手轻轻拨动后,分别体验一下橡皮筋所发出的声音特征有什么不同?
总结: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2.观察不同音调的波形图(教师演示):
高音调的波形更一些,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波形更
一些,声音的频率低。
3.阅读教材P33最后两段,回答:
A.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Hz到Hz;
B.人们把高于20000Hz声叫;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
C.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般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要大,如:猫能听到的频
率范围是到Hz;狗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到
Hz,海豚能听到声的上限是-__________________Hzo
(三)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
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总结: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
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请同学们讨论.,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的声音,不同人发出的声
音?
总结: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3.观察老师演示(乐音的波形)。
不同的乐音的波形;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总体上的疏
密程度是的,即相同。
(五)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四、应用训练:
A.不同的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2.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都不是
3.一把琵琶。当弹奏的人用力拨动弦时,弦振动的增加,发出的声音响度
4.大鼓发出的声音可以很响.,但音调很低,这是因为鼓面振动时可以很
大,而振动的可以很小。
五、课堂小结:
1.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六、达标检测: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
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
,不发生变化的是o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A.说话声的响度.B.说话声的音调C.说话声的音色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
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6.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次。
8.探究:音调与响度
(1)提出问题:音调与响度与什么有关?
(2)猜想:______________
(3)设计:进行实验:
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步骤:①左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
频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是由
____决定的。
②右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
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听其
响度,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第3节声的利用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
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活动一:声音与信息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像蝙蝠的回声定位、
声呐等)。
活动二:声音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演示:如图2.3-5,用扬声器对准旁边的烛焰,播放音乐后你看会发现:
L看到的现象:
2.说明: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4.读课本P40页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其他例子。
1.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音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
递.
2.利用超声测位仪想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举例说明。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举例说明。
1.几种动物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如下:
(1)猫:6035000Hz(2)青蛙:508000Hz
(3)狗:155000Hz3(3)知更鸟:25021000Hz
(4)鳄鱼:20~60000Hz(5)人:20~20000Hz
在所列的动物和人中,能听见超声的有(填序号,下同),能听到
次声的有,超声和次声都听不到的是。
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用来探测鱼
群,探知海深。
3.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敏感,主要是因为()
A.这些小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B.这些小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C.这些小动物比人聪明D.这些小动物的耳朵大
4.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打钢轨,确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在打雷的时候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利用超声波工
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
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
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8.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播放歌曲.B.教师讲课
C.超声波洁牙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9.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
特别洪亮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难点:噪声的等级
1.音乐声和钉子刮玻璃声,你喜欢听哪种声音?
2.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听音乐,音乐声对听老师讲课有没有影响?说明
理由。
观察教师演示(噪声的波形):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分别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总结出噪声的概念。
从物理学角度上讲,发声体,■是发出的声音叫
做噪声。
从环境部保护角度看,.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并尽量多地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有哪些?
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
么?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仔细研读课本第二部分,并对照小资料中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记住噪声的等级单位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护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为
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dBo
2.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先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展示)
(三)控制噪声
自学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展示)
1.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2.说出图2.4-3中分别是在哪个方面减弱噪声的?
甲;乙;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说出在你家附近有哪些噪声,并说明如何减弱这些噪声的影响。
小组合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环保应该做点什么?
1.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处减弱噪声;在马路
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在处减小噪声;戴上防噪音耳塞是在
处减小噪声。
2.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
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1.以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说出什么是噪声?
2.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分析分别属于从哪
个方面减弱噪声。
六、达标检测:
1.关于噪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振动频率过高而发出的声音
B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对人们天堂工作起到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
声。
C.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
D.在耳中塞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声音的音调。
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的噪声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花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3.你的邻居在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无效
的是()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毯挂在间隔的墙壁上
C.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D请邻居唱歌时放低音量
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戴上防噪声耳塞
5.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6.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
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
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1温,度学案
1.知道温度的概念。
2.f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学习过程:
(一)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想想做做”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
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
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
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
结论:.o
(二)阅读“温度计”部分,然后进行试验:自制温度计。要求:(试验完成后,
小组讨论后总结回答):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选填大或小),这就是现
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
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构造:-o
(三)阅读“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C,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C,在0C和100C之间分成100个等份,
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o
(3)“T5.6℃”读作:或。
温馨提示:小资料中的一些温度值要了解,如:酒精的凝固点、沸点
针对训练: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
(四)阅读“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
题:
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
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如果
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
(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o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后
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相
平。
3.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和
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
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B.-8℃C.8℃D.18℃
3.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38.8℃,仅用酒精擦
拭后就给38c和正常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数分别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C.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
6.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8℃.
C.青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为38℃<.
D.青州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8度。
7.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他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D.读数时力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地观察。
8.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汽化和液化
条:藻舒草慌着;
廿知法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