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治疗药物需求激增,部分地区出现防疫药品物资暂时紧缺情况。为方便解决目前的应急需求,“防疫互助平台”即日起在“人民网+”客户端、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上试运行,为广大群众搭建近距离社区村组间的药品及防护物资互助共享公益信息平台。
守望相助,共克难关。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甄别信息有效沟通,注意检查药物有效期,自觉抵制不当谋利行为,遇有紧急情况应及时就医。疫情期间推荐选择“无接触式”等更为安全的方式传递药品物资,降低感染风险,共筑健康防线。
各地经验篇
(一)广泛开展新冠疾病防治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各地广泛宣传新冠防治、居家康复、个人防护、药物及抗原试剂使用等知识,减少群众焦虑,引导居民做好防护、合理就医,储备适量解热镇痛日常药物和抗原试剂,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二)积极推广线上问诊服务,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及时公布诊疗信息
(三)发放免费“健康包”,拆零销售“小份药”,畅通购药配药服务渠道,发起社区邻里共享药箱
多地陆续针对“一老一幼”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免费发放“健康包”,帮助群众抗击疫情。各地还不断畅通购药配药服务渠道。
(四)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建立“居家就医需求群”,畅通社区转诊救治通道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其他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方便发热患者就诊和居家治疗人员健康管理,各地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让看病“少跑腿”,患者线上沟通即可获得专业诊疗建议。对于失能、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巡诊、护理、送医送药等服务。
一些地方改造利用原有核酸检测点、开设移动诊疗点,配备诊疗所需设施设备,简化诊疗流程,满足发热患者就诊需求。
个人防护篇
一、返乡
“两节”期间返乡人员需注意什么?
(3)在返乡初期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
(5)如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做到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
(6)如症状明显,可到发热诊室就诊,出现多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7)建议走亲访友时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注意咳嗽礼仪等。
二、居家
1.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医院?
答:根据临床经验,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如果身体情况良好,没有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稳定,一般不需要去医院治疗。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病程为7天左右,刚开始1-3天比较难受,第5天开始好转,一般至第7天便无不适症状。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一般不需要住院,居家观察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和对症治疗即可。
2.居家隔离期间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
答: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医院进行治疗。
(1)服用退烧药后仍发烧超过38.5°C,并持续超过2天;
(2)体温35°C及以下;
(3)抽搐;
(4)呼吸困难或气促;
(5)失语或不能行动;
(6)不能苏醒或不能保持清醒;
(7)胸部或腹部疼痛;
(8)头晕或意识混乱或精神状态明显转变;
(9)虚弱或脚步不稳;
(10)孕妇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适用于妊娠期24周或以上的孕妇);
(11)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呕吐超过2天。
3.感染后一周的症状过程什么样?(附图表)
用药篇
1.基础病人群感染后,如何服药?
答: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
2.新冠病毒感染者常见症状及用药目录(附表)
儿童篇
1.儿童外出就诊需要注意什么?
答:(1)1岁以上儿童应正确佩戴大小合适的儿童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触碰公共设施,不用手揉眼、鼻、口,正确洗手。
2.儿童出现热性惊厥怎么办?
答:(1)保持平卧位。将衣领解开、保持屋内通风,冬天注意别让冷风直吹孩子,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孩子处于放松状态。
(2)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误入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在惊厥时出现口吐白沫的现象,家长要及时清理干净分泌物。
(3)物理降温。用温水毛巾擦拭额头、颈部、手心、脚心等,随着体温下降能够控制症状。
(4)及时就医。在家里做简单处理后,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或自行送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3.儿童吃过退烧药,体温依然不降或反复发热怎么办?
4.如何给发热儿童物理降温?
答:体温上升期:宝宝可能手脚冰冷,伴有畏寒,寒战表现,此时不宜物理降温,需适当添加衣物,搓热或者温水浸泡手脚。体温持续期:宝宝手脚暖和,浑身发热,此时可以开始物理降温,需保持合适的室温,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颈项两侧、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肤,泡温水澡,多喝水。不推荐:乙醇擦身(由皮肤吸收可导致酒精中毒)、冰水灌肠、冰水擦拭(导致寒战和身体不适)、捂汗(不易散热,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高热甚至危及生命)。
孕产妇
1.孕产妇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答: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和普通人群接近,
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咳嗽、喉咙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发烧,病程一般为5~7天。
2.孕产妇感染后,会更严重吗?
答:总体看,孕产妇感染率和普通人群接近,症状表现也和普通人群接近。总体而言,与普通人群相比,感染没有给孕产妇的健康带来过多影响。
3.有基础病的孕产妇,感染后要注意什么?
答: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产妇要格外注意,在选择治疗新冠药物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告知之前长期服用的药物,避免出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对基础疾病有影响。此外,孕产妇要加强自身防护,出门务必戴口罩,去医院就诊一定要戴N95口罩。如果孕妈妈有明显病情加重迹象,例如呼吸困难、基础病加重,或者胎动异常、腹痛、阴道出血等,不要犹豫,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孕妇感染后出现什么症状需立刻就医?
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1)持续超过39℃的高热,退热治疗效果不佳;
(2)感觉有明显呼吸困难,或者呼吸次数增多;
(3)严重的胸痛或者出现咳血情况;
(4)严重的疲倦不适,不愿意理人;
(5)出现烦躁、晕厥或者意识模糊;
(6)自我感觉情况非常严重时;
5.孕妇感染后,还能按时产检吗?
6.孕妇去医院产检,如何准备和做好防护?
7.如果孕妇感染了,该怎么办?
答:轻症者可以居家隔离,只需要对症处理,多饮水,注意休息,发烧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等。如果降温效果不明显,尤其体温升高达到38.5℃及以上,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降温退烧药物降温,也可以适当服用中成药退热。孕妇居家时需要注意与家人相对隔离,包括使用单独卧室,尽量在单独房间内活动,与家人接触时,孕妇及家人均建议佩戴口罩(N95更好),单独进餐。
8.孕产妇感染,会影响孩子吗?
答:孕产妇感染新冠或者曾经感染过新冠,一般不会通过分娩传给胎儿。哺乳期母亲如感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如产妇出现发烧等症状,建议暂停哺乳,可以把母乳吸出来,使用奶瓶喂。
9.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影响备孕?
10.如果在新冠感染期临产了,有什么注意事项?
11.产后感染新冠,可以和新生儿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吗?
12.感染后是否要选择剖宫产?
答:无论是否感染新冠,分娩方式的选择都是由产科指征决定的,需要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单纯的新冠阳性,没有自然分娩禁忌(如心脏功能、肺功能异常等),能够耐受自然分娩过程的孕妇,可以选择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