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4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王智芳通讯员李娜实习生邬丽)“经验不限、学历不限”“手机工作零门槛,月薪2万元以上”……进入春招季,招聘网站日渐活跃,一些宣称“低门槛、高收入”的职位让不少求职者动心。
连日来调查发现,部分招聘平台虚假和误导信息泛滥,求职者频频陷入五花八门的骗局,苦不堪言。
案例一:应聘老师,到岗后成了销售
“求职陷阱真是防不胜防啊。”说起自己的求职经历,即将大学毕业的王琴感慨道。求职两个月,她因虚假招聘信息而被误导,感觉很“心塞”。
4月2日,王琴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两个月前她开始在招聘网站批量投递简历后,收到了一些面试机会。但其中有些公司听上去很“高大上”,去了之后才发现多为“挂羊头,卖狗肉”。
2月24日,王琴来到长沙一家教育机构面试,应聘岗位是日语老师。“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说我主要负责线上日语课程的教学,薪酬为底薪+课时费,我当时还挺开心的。”王琴说,自己和该公司协商好了3月正式入职。
可实际上,她去上班的第一天就被上司拉去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则是如何线上引流,吸引学生报名课程。“当天培训结束后,领导直接告诉我以后要承担日语课程招生工作,每个月还有一定的销售额,如果达不到则要扣工资。”王琴告诉记者,培训当天她认识了几位一同参加培训的员工,得知他们也与她一样,面试的岗位为老师,来了之后却变成了销售。
“这家公司当时招聘的岗位全是小语种和一些兴趣课程的老师,但实际上是打着老师的旗号来招销售和网络客服,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老师岗位。所谓的教学课程都是提前就批量生产好的,根本不需要老师授课。很多过来工作的都是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很容易就掉到‘坑’里。”王琴告诉记者,事后自己通过天眼查去查询,发现其根本就不存在,招聘网站上的名字就是个空壳,“呆了一周,果断离职了。”
案例二:招聘变培训,求职先交钱
夏女士介绍,当她询问机构如何接单时,工作人员就要她缴纳199元的入会费,并表示只有入会了才能提供兼职资源。此外,这199元不光是入会的费用,还会提供5节配音技巧课程,让其掌握配音技巧后更快上手接单。“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声音条件只要稍微培训一下,不愁接不到活。”劝说之下,她缴纳了199元的入会费。
课程培训人员介绍,课程分初阶、中阶和高阶三期,学费分别是5980元、6980元、7980元。如果手上钱不多,他们还可以提供贷款,以后接到单了就可以很快把钱还上,这也是投资。夏女士意识到不对劲,退出了群聊。但她表示,客服至今还是会三天两头给她私发消息。
记者在某投诉平台搜索,关于配音兼职的投诉多达几百条,有很多是关于“诱导贷款、退费难”。
“现在一些招聘网上兼职信息挺多,但也是鱼龙混杂。”采访中,多位求职者表示,通过这些网站找兼职碰到的多是中介。先要两三百元办所谓的“兼职信息卡”,再拉到所谓的兼职信息群,但群里的信息质量并不高,甚至很多都是虚假信息。
业内人士:部分招聘平台审核门槛低
“招聘网站得管一管了,不应该随便什么公司上来都可以发招聘信息。”经历过网上求职被骗后,夏女士对网络求职开始抱持观望态度。记者采访中发现,网络求职被骗的人中,多是些刚出社会的大学生以及在家待业的宝妈。很多求职者反映有些招聘公司在招聘网站上营造了一种相当“正规”的假象,再通过发布一些高职位、高薪资的招聘信息来吸引求职者。
“一些网络招聘平台为了让KPI(关键绩效指标)数据漂亮,放低了审核门槛。对此,招聘网站难辞其咎。”长沙一家猎头公司负责人彭先生坦言。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知名招聘网站只要简单注册即可发布招聘信息,不法分子正是凭借部分互联网招聘平台存在的审核把关不严、招聘方信用体系缺失、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强等漏洞,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误导信息。
“与线下招聘相比,网络招聘的确更加便利,但也存在诸多风险,需要格外谨慎。”彭先生提醒,在网上求职的时候应该对网络招聘平台发布的职位信息加以鉴别。比如,在商业查询平台上确认应聘公司的经营状态、经营范围等。“先让交钱的,基本都是坑,画大饼的也不要去,大饼一般意味着大坑。同时对那些‘低门槛、高收入’的职位提高警惕,切忌盲目轻信。”
专家:对“低门槛、高收入”职位多份警惕
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发现,越是规范的用人单位,招聘都有一定标准和流程,岗位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都较为明确,对专业、学历、学位、工作经历、资格证书、技能,甚至政治面貌、户籍地等都有一定要求,招聘流程、面试地点、面试方式等都较为规范。“不会有‘低门槛、高收入’的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美好’工作在等着咱们。要真有也不至于还需要到处发布招聘信息打着低要求、高收入的旗号来招聘。”邱智军说。
部门:线上人资机构需尽审查义务,不“履职”将面临处罚
根据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简章、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审查。
未依法履行信息审查义务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无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