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帮忙做饭到帮忙喂猫、遛狗,从陪聊天到帮忙叫醒,从帮忙出主意到帮忙做决定……近年来,帮忙经济在互联网平台兴起并逐渐发展。除了已经形成产业的帮忙送外卖、闪送文件等,各种精准对接用户个性需求的一对一帮忙服务也为很多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不少年轻人通过提供帮忙服务,为自己寻找到了打工的新方式。
有求必应的“帮忙经济”悄然兴起
“王女士,你的狗狗已经带到公园遛了两圈,狗粮和水也准备好了。”11月20日早上10点,周雨欣又完成了一单帮忙照看宠物的业务,这单是她通过小红书接到的。该客户需要出差一周,需要她每天到家帮忙照看狗狗。
周雨欣今年20岁,家住长沙市开福区。今年年初,她开始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上提供喂猫、遛狗等帮忙服务。因为自己是资深的养宠人士,十分熟悉和了解宠物习性,她的这项帮忙服务在长沙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在日本漫画《银魂》中,武士坂田银时为谋生建立“万事屋”,接受他人请求,提供相应的有偿服务。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将“万事屋”搬到互联网,专门帮忙解决问题。
除了帮人跑腿送东西的快递和闪送、帮助酒后客户开车的代驾等已经形成行业服务,在一些电商平台,以帮忙为主题的服务可谓“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帮忙”等关键字,帮忙做事、帮忙P图、帮忙道歉、帮忙找回密码、帮忙下载歌曲等五花八门的服务项目映入眼帘。不少年轻人通过提供帮忙服务,为自己寻找到了打工的新方式。
“这些帮忙服务还真能帮到不少忙。”消费者小林告诉记者,有一次凌晨自己临时接到上司通知需处理一些照片,但线上的打印店均已关门,于是就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项帮忙P图的服务,不到10分钟,就被接单了。“接单的是一位小哥哥,他会问我每张周片的要求是什么,修好后还和我确定是否可行,整个服务过程让我非常满意!”小林说,这种“帮忙经济”简直打开了她新世界的大门,在有些时候真的能解燃眉之急。
隐忧
部分帮忙服务游走法律边缘
有求必应的“帮忙经济”确实解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但在快速发展中,也有一些帮忙服务存在争议,甚至游走在法律边缘。
早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时就发现了一起违法的代替服务:某医美公司通过营销团队雇佣写手,在没有真实使用体验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当事人提供的文案、产品图片和使用效果图片发布“种草帖”,误导消费者。
而据记者了解,小红书、B站、知乎等多家平台也都曾陷入内容造假风波,伪造素人“种草笔记”。这其实就是利用人们对所谓原创内容的信任,招募写手代写、代发所谓的“消费心得”。而精准触达的“种草笔记”所营造的购买氛围和体验式推荐,以超高口碑、超高流量的内容轰炸,极易激发用户购买欲望、引导用户购买行为。
未来
“帮忙经济”还需规范发展
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对“帮忙经济”没有进行具体的行业界定与划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这就导致“帮忙经济”存在门槛低、定价随意、帮忙服务公司资质不全、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除此之外,“帮忙经济”部分业务越界违规,游走在法律边缘,如帮忙写软文、帮忙刷单、帮忙骂人等,成了“帮倒忙”,甚至成了“帮凶经济”。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制约着“帮忙经济”的良性发展。
“说实在的,做帮忙服务讲的是良心,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和客户互相信任的过程。”周雨欣坦言,她所提供的照看宠物服务,大多都是主人不在家的时候进行服务,所以互相信任十分重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都会和客户确定家庭是否有监控;实在没有监控的家庭,她则会实时录制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