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美机构以民营为主,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一线城市
国内的整形医疗机构分为公立医院整形科、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三类。截止2016年底,我国共有5600多个正规医美机构和3000-4000名持证医生。其中,公立整形医院占28%,其医学技术能力雄厚,但几乎并不从事市场营销和推广,服务质量相对于民营医院较为薄弱。公立医院一般定位于基础性医疗服务,而整形科室却是特殊需求项目,不在服务范畴且有大部分整形美容项目不在医保报销之列,因此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相对民营医院增速较慢。
三种类型的整形机构中,民营医院市场占比过半
北上广深仍是医美需求最大的市场
从地域分布来说,现阶段大部分医美项目仍属于高端消费,需要求美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发达地区更有利于医美下游机构发展壮大。根据更美发布的《2015医美白皮书》,综合医院医生分布和下单最多的十大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成都、武汉、广州、深圳、重庆、长沙、郑州和杭州,一线城市及其周边下单用户比例接近60%,成都、重庆等具备女性消费基础的城市也正在迎头赶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美机构在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医疗美容行业混乱,行业需进一步规范
医疗美容机构基本标准主要配臵要求
无论是整形美容手术,或者激光美容仪器项目,还是微整形注射,一切介入疗法都属于医疗美容的范畴,而医疗美容作为一级学科,对于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才能提供医疗美容诊疗服务。在此基础上,依照卫计委(原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医疗美容机构基本标准》,各类型的医疗美容机构,包括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所都需满足床位和牙医数量、科室设臵、人员配臵、建筑面积等基本标准。
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
针对具体的医疗项目而言,不同等级的整形美容项目需要不同的医院资质。2009年卫计委(原卫生部)公布《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将美容外科项目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风险大小分为四级,第四级是操作过程最复杂、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美容外科项目,目前只允许三级整形医院开展。例如磨下颌角属于四级项目,只具备医疗机构资格,但是未评级或评级为二级的医院不可以开展这样的项目。
执业人员资格
3、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收费标准和整形项目有显著差异
公立医院受国家定价的限制,普遍收费偏低,但也可按规定《关于放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的规定,事前将价格标准分别报物价、卫生部门备案,实行价格放宽。以双眼皮手术为例,国家规定手术收费基准是440元,但是公立医院平均收费在3000-8500元不等,就是套用不同项目,根据不同技术和材料进行定价。民营医院在国家基准上可收取服务费和专家费等,基本是市场定价模式,总体上收费要比公立医院高。在整形项目设臵上,公立医院和民营机构也有差别,公立医院传统手术类项目占比较高,主要还是以创面修复,疤痕,体表肿瘤为主,激光和微整形项目偏少,而民营机构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医美项目。
不同类型医美机构整形项目有所差距
4、微整形当道,而过高的营销成本正在蚕食医美机构净利润
随着微整形正规药品注射与激光类项目的客单价进一步走低,曾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端美容项目已经逐步进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根据百度大数据和移动APP销售数据分析表明,微整形消费需求频次成倍增加。其中,肉毒素和玻尿酸因其创伤性小、恢复期短、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最有潜力的微整形项目。
医疗美容机构的净利率如此之低,最主要的原因是获客成本极高。从整个医疗美容机构的价值链来看,营销渠道占比最高,约占50%的比例,销售费用占比20%,耗材及运营成本各占10%,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各占比约5%。以北京某整形机构市场推广为例,其搜索竞价20元/点击,按每天一万次的搜索点击,该机构一月总营销费用750万元,一个月搜索竞价费就占到600万元。按照0.05%的转化率计算,一个客户的获客成本约4000元。
获客成本高昂是医美市场最大痛点
5、连锁化运营是医美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消费者选择整形机构更注重安全因素
民营医院具备诸多优势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