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加格达奇9月16日讯(特约记者曹伟)他们,从事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训导工作;它们,因承担着侦破刑事案件、搜毒搜暴、治安任务等工作被称为“特殊警员”。他们是有难同当的“亲兄弟”,他们是荣辱与共的“父子兵”。近日,记者走进大兴安岭行署公安局警犬基地,揭秘这些“特殊警察”和训导员们幕后的故事。
警犬当家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9月14日清早,记者在警犬基地负责人关国权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加格达奇林业局翠峰林场的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警犬基地。还未走近犬舍,突然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如气浪般涌入耳膜,刚才还是静谧的基地顿时热闹起来。
训导员王仰硕告诉记者,有些警犬的颈部植入了芯片,都是在公安部注册登记的“公务员”,所有的信息和档案都会被输入电脑。在大兴安岭警犬基地,每一头警犬都有自己的名字,训导员唯一的权利是给警犬起名字。
“成才”有道犬训练成功“哄对”是关键
如何把对专业技能一无所知的“警用后备犬”训练成“警犬”,对犬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能够懂得犬的行为语言、能够不厌其烦的说教,是警犬“成才”的关键。
“好的训导员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训犬和哄孩子是一个样的,你哄她让他对你有依赖性。教的时候要考虑别让他给你骗了,你一旦把他骗住了、哄对了,你这个犬就训练成功了。”训导员张志刚说“训导员获得的成绩就是警犬获得的成绩,我不高兴的时候它会陪我,感染我让我快乐。”曾获得四次个人三等功的他,对警犬有份特殊的爱。
这种依恋关系建立后,后面的科目就比较容易进行,其中扑咬训练最危险。训导员张志刚说:“在进行扑咬训练的时候不一定被咬伤,但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肯定的。400公斤的咬合力,就算带上护袖,身上的疤痕也是必不可少。”
十年磨一剑中国最北飞出的“金凤凰”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警犬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变大。训导员由起初3名增加至7名,工作犬数量由起初2头增加至12头,品种有史宾格犬、德国牧羊犬、比利时牧羊犬等,业务涵盖了追踪、鉴别、搜爆、搜毒、森保、狩猎、繁育使用科研等。
2009、2011、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警犬训练基地连续荣获“公安部沈阳片区警犬技术使用先进集体”。警犬“虎子“、“雷克”、“欧耐捷”被公安部授予“功勋犬”。2007年获得全省第四届警犬技术大比武团体第三名,追踪单项第一名,搜爆单项第二名,当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被评为公安部沈阳片区优秀带犬民警3次,带犬民警共荣立个人三等功10次。3年来,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警犬基地已成为全省一流的团队,已成为活跃在大兴安岭地区侦查破案和重大活动安保战线上的一支新型攻坚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