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中引起心理冲突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生与死”、“美与丑”的矛盾,对意外的伤残,使病人心理上遭受到严重打击,造成情绪危机,病人对前途极度恐惧,怀疑自己的适应能力,害怕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继而贬低自己,情绪明显低落,因而会表现出恐惧、抑郁、悲观和绝望等负性心理。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作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利弊关系和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他们哪些功能丧失通过治疗和训练可以恢复,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信心,掌握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2)用良好的心态、举止和语言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安慰,使病人意识到自己被医护人员所重视,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3)主动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1)术中应保持麻醉效果,术后及时给予止痛药物或针刺疗法。(2)局部包扎固定,肢体部位应用石膏托固定3~4周,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避免压迫,包扎时应暴露出皮瓣中央部分,以便于观察。(3)术后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如注射、输液、换药、拔取引流条、拆线等。
3摆放的护理措施
(1)病人手术回房后一般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cm,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或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2)如手术部位位于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如上肢的伸侧、下肢的屈侧,背部、臀部、枕部等,可采用侧卧或肢体悬吊。(3)在调节和变换时,特别在多方向活动的关节部位,如颈部、前臂、小腿和肩、髋部,应随时注意移植物的血液供应变化,防止肢体活动而使血管吻接处扭曲、受压和出现张力。
4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措施
(1)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2)加强基础护理床上大、小便时,避免污染床单,并及时更换柔软干净的内衣。(3)每天用47~50℃热水为患者做床上擦浴,在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垫以带布套的气圈、海绵垫或棉垫,使该处压力得以缓解,每2h用温热毛巾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涂上滑石粉,保护皮肤以防擦伤。(4)加强营养,术后让病人多食营养丰富含纤维素多且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便秘。
关键词:骨科;护理记录;问题;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1.2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1.3护理记录不全
1.4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1.5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1.7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有注册护理人员有158名,其中,初级职称99名,中级职称54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以上占86%。
1.2方法
2.存在问题
2.1护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欠缺
很多护理人员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有些护理人员只能简单编辑一些文字,或常规的完成一些医嘱的处理等;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正确意识到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有护理人员认为只要将领导布置的任务,交代的工作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学好和提高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有人员并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2.2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医院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内容繁杂,范围较广。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管理,在信息分类方面并不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所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护理信息化管理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内容。
2.3缺乏投入和统一规划
护理信息管理的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大,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医院领导对这方面也没有充分重视,所以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投入相对较低,各个医院都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在信息方面投入较多的部分有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电子医疗系统等,护理部门的投入较少。
3.应对措施
3.1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3.2提高护理部的管理能力、确定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3.3重视管理细节
宠物护理与美容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养培养欠缺
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上实训课时态度散漫。需美容犬到达实训室后,学生们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上课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抱着宠物犬玩闹。犬只洗完澡吹干拉直毛后,很多学生看着宠物犬可爱的外形,伸手就抚摸,把吹干拉直的毛发再次压下去,欠缺基本的美容常识,对犬造型修剪不利。还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过度抬高犬只的腿,使犬站立不舒适,不配合美容修剪,脾气急躁的学生甚至有动手打犬的动作。以断中种行为都是欠缺职、llt素养的表现,不利于其日后的职、生涯发展。这些不良行为需要实训教师在操作之前反复强调,在操作中注意提醒。
1.2学生分组操作不合理
1.3教学方法单一
宠物护理与美容实训课程教学延续着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通常方式是教师拿书本或PPT讲授,学生坐在座位_卜听,听好后实训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造型修剪是一门技术课程,教师的掌握程度和学生不在同一水平线,教师熟练操作中觉得很简单,学生却不能理解,机械重复却做不出相同的效果。以贵宾犬的运动装为例,运动装讲究各种线条的结合,整体的和谐程度要求很高,是各种造型的基础,如果单靠教师讲一遍,再操作一遍,学生掌握不好,需要通过画图、泥塑、动画等各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强化线条的概念,理解运动装的整体效果
111.4实训课操作完成后教师点评不够
2宠物护理与美容实训课教学改革措施
2.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院领导应在宠物护理美容实验室建设中增加经费投人,另外需联系周边宠物繁殖场以及私人宠物养殖,保证充足的宠物护理美容的动物储备,保障学生实训课的需求。上课过程中注意分组,除却基础部分学习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尽量每人负责一只犬,包括从梳毛到最后修剪的完成,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了解美容的整个环节,对自己的技术薄弱环节有所了解,最后能够有钊一对性地练习。
2.3改革实训教学方法,产、教紧密融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宠物造型
宠物美容专业是一门技术要求较高的课程,需要学生理解造型的特点.灵活运用剪刀完成各个环节的处理由于犬种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同一品种的犬修剪方法也不尽相同,留下必要的毛发,去除不必要的部分,表现犬的品种特征和美感,掩饰犬的个体弱点。为此,必须首先对犬种标准做充分的了解,让学生看图看文字去了解,通过绘图了解犬品种结构,通过观看犬模型、自己动手泥塑塑形等方式进一步掌握犬的结构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感,采集不同犬的毛发让学生了解不同犬的毛质,通过羊毛毡等方式练习泰迪犬头型的修剪。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犬的造型,掌握犬造型的特点,才能修剪出合适的作品。
2.4加强点评,授课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助教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计划生育手术患者2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中,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7.4±3.7)岁;人工流产术82例,妊娠中期引产术12例,输卵管结扎术8例,宫内节育器。置放与取出手术28例;未生育31例,一次生育67例,2次以上生育32例;患者本科以上44例,中专或大专41例,初中或高中37例,小学以下8例。观察组中,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8.8±4.1)岁;人工流产术75例,妊娠中期引产术13例,输卵管结扎术7例,宫内节育器置放与取出手术35例;未生育33例,一次生育69例,2次以上生育28例;患者本科以上39例,中专或大专42例,初中或高中38例,小学以下11例。2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生育、手术类别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1.2.1术前护理
①部分手术患者由于家庭传统的观念所强迫开展手术,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与患者开展良好的沟通,倾听患者的内心苦衷,并给予合理的心理指导,使其减轻焦虑感,正确面对手术实施;②女性患者通常会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当发现患者存在这种心理情况时,需要护理人员细致耐心地讲解手术实施的过程、麻醉方式和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实施手术的医师水平加以介绍,讲述手术有效治愈的经典案例,并且可以简单介绍术后的预后措施,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增加面对手术的信心。
1.2.2术中护理
1.2.3术后护理
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如入院须知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安全警示规范等。②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开展有效观察措施,对患者的疼痛和负面情绪做必要的干预措施,告知患者手术的顺利程度,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为了缓解疼痛感,依情况促进患者之间交流及看书等项目开展电视、音乐等音像设备的使用,使患者情绪乐观,尽早恢复。
1.3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后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开展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评估,依照患者临床表现开展计分评估,无焦虑情况,不计分;轻微的焦虑心理,计1分;患者存在焦虑心理,计2分;患者焦虑情况较严重,计3分。分数越大,焦虑情况越严重。设定分数>29分患者为严重焦虑,21~29分为显著焦虑,14~20分为中度焦虑,7~13为轻微焦虑,分数<7分为无焦虑。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为3个等级:满意、良好、不满意,每项指标均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即1分为很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为比较满意,5分为很满意。1~2视为不满意,3~4分视为良好,5分视为满意。问卷调查表在填写后及时收回,对于患者填写过程中不明白之处进行详细讲解,待其充分理解后按照自身实际意愿进行填写。本次调查问卷共发送260张,实回收260张,所有调查问卷均为有效填写。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对比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焦虑心理问题均得到了改善。但相比较,2组干预前患者的焦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严重焦虑4例,显著焦虑11例,中度焦虑12例,轻微焦虑16例;对照组严重焦虑19例,显著焦虑21例,中度焦虑19例,轻微焦虑23例,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