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闻报道有市民在北京大兴遛弯时,在绿化带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一米多长的巨型蜥蜴。
图1.市民在北京大兴的绿化带草坪里发现了一只蜥蜴
因为害怕巨蜥伤人,该市民选择了报警。民警到达现场后,用捕蛇夹抓捕了蜥蜴,带到派出所,并联系了大兴区园林绿化局。
图2.民警使用用捕蛇夹抓捕了蜥蜴
大兴区园林绿化局的专家到现场后,确定这是一只暗影巨蜥。由于暗影巨蜥在北京没有自然分布,专家推断这只暗影巨蜥是被放生的。很多网友也纷纷认为这只蜥蜴可能原先是宠物,被人私自放生了。
图3.大兴区园林绿化局的专家确定这是一只暗影巨蜥
但是这只蜥蜴真的是被“放生”的吗?
不要把遗弃美化成放生
暗影巨蜥(Varanusnebulosus)又叫暗纹巨蜥,是CITES附录I物种,被核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尼等地,在我国云南也有分布。在自然扩散的情况下,暗影巨蜥是不可能出现在北京的。因此,出现在大兴的这只暗影巨蜥确实很有可能是人为带到北京非法作为宠物饲养,而后从圈养中逃逸或者被人私自野放的。但是私自将宠物释放到野外的行为本质上是明知自己应履行继续饲养宠物的义务而拒绝饲养将宠物丢弃到野外,即遗弃了自己的“宠物”,不应该被称为“放生”。
放生,顾名思义,是指放动物一条生路。2014年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共同发布的《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倡议书》中认为,放生是把可能被宰杀、面临生死痛苦的动物解救出来,放归到适合它们的自然环境中。尽管近年来“无序放生”的行为引起了许多批评,但是总体而言“放生”一词带给人的感受仍旧是正面的,放生动物似乎是一件好事。因此将遗弃宠物至野外的行为称为放生无疑会减低遗弃者的负罪感。在小红书上搜索“放生仓鼠”,可以看到大量的饲主表示不想养了,放生了。只有少部分人指出所谓“放生仓鼠”其实就是宣布死亡。
图4.某社交媒体上可以搜索到许多“放生仓鼠”的发帖
是“放生”还是“放死”?
实际上“放生”宠物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放死”。比如仓鼠这种已经经过高度人为选育、无法适应野外生活、喝生水都可能拉肚子的动物来说,“放生”其实就是遗弃和谋杀。所谓不想养了就放生,其实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8月18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放归康复灰林鸮,详情请移步本期推送第二条
不“放生”,我能怎么做?
既然遗弃自己的宠物到野外是错误的,那么如果不想再继续饲养自己的宠物了该怎么办?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替自己的宠物找到下一个靠谱的主人。可以通过在朋友圈、宠物论坛、二手交易平台、本地生活平台等渠道发布信息。有些宠物饲养比较流行的地区还会有专门替人暂时寄养宠物并寻找领养人的组织。将宠物交给下一个负责人的主人是比随意地丢弃在野外更好的中策。
图5.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送养仓鼠”的帖子
图6.裁判文书网上记载了一个“鹦鹉因为太吵而被多次转卖的案例
Q饲养宠物前要考虑哪些问题?
饲养这种动物是否有法律风险?
购买这种动物是否会伤害野外种群?
我是否了解这种动物的习性?
我是否有饲养这种动物的技术、金钱和空间?
我的同住人是否能接受这种动物?
我是否能做到长期饲养这种动物?
饲养一只宠物是对一个小生命负责的沉重责任,最好做到审慎思考再做决定,做一个不遗弃宠物的负责任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