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忧郁”退了,宠物弃养潮来了?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不少人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明显增多,以至于出现了“新冠忧郁”之说。由此,许多人选择养宠物作伴,来调节心情。

在许多国家,领养和购买宠物形成一股热潮。统计数据显示,在居家隔离期间,仅英国就有超过320万只流浪动物被领养。

然而,随着人们逐渐适应疫情下的生活,那些曾被“温柔以待”的小动物们又沦为很多人新的困扰,宠物弃养潮随之而来。

离开温暖的港湾和主人,这些小动物们未来将何去何从?

与宠为伴驱散疫情阴霾

一天,百无聊赖的李女士像往常一样刷着视频网站,一系列宠物领养的短片吸引了她。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此前从未想过养宠物的她在一番思忖后从韩国东部的一家流浪猫狗收容所领养了一只6岁的猎犬,并为它取名“茉莉”。

从去年3月起,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珍因为疫情不得不与丈夫相隔两地。彼时,疫情的蔓延让她深感“未来一片迷茫”。

“是宠物狗拉蒙纳陪我度过了疫情中最艰难的时期。”珍这样描述自己的独居生活是如何获得温暖的。

一些人感慨宠物是生活中的好伙伴,在疫情期间更是如此。而现在,当居家办公模式结束,那些曾迫切需要宠物陪伴的人们开始回归原先的生活状态时,与他们相濡以沫几个月的“小伙伴”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疫情过后弃养竟成热潮

近来,在韩国首尔的街头上,越来越多的流浪动物穿梭其中:一身脏污的小猫扒拉着垃圾桶,努力寻找能充饥的食物;险些被车撞到的小狗惊惶地穿过马路。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今年第三季度,韩国每月登记的流浪猫狗数量平均达到10769只,较第一季度上涨了近3000只。

美国一家动物保护协会的管理人员感叹,疫情暴发之初,约五分之一的美国家庭领养了宠物。他曾为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感到开心,但现在它们却不得不接受再次回到收容所的命运。美国马里兰州一家流浪狗之家的负责人罗伯兹今年5月无奈地说道:“疫情伊始,大家都得待在家里工作,那时出现了宠物领养的高峰。而现在更多的人把当初领养的动物送了回来。”

为了加快“出货”速度,一些人竟在申请将自家的宠物送回收容所的同时,还挂到网上售卖,并宣称是“从街头捡来的流浪动物”。

英国威尔士的希望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就曾接收过一只年仅1岁、名为“麦吉”的小狗,工作人员最近发现这只“小可爱”此前的主人曾将麦吉放在网上售卖,标价500英镑。

麦吉只是千千万万只被抛弃、售卖的弃养宠物之一。希望救助站负责人罗莎说:“像麦吉这样的‘假流浪狗’不在少数。现在我们救助站里收容的小动物数量已经达到了15年来的顶峰,而真正需要帮助的流浪猫狗还在街头和田野间受冷挨饿。”

宠物“身价”在防疫措施最严格的时候有多贵,它们现在就有多难送养。在英国的一家猫狗收容所,去年3月工作人员尚能在几周内为收留的大部分小动物寻得一个新家,但到了今年春季,随着英国人“恢复自由”,往外送的速度已经赶不上接收的速度。而望着150只弃养宠物和流浪动物,救助站只能在网页上公开表示“绝望”,似乎也做不了什么。

在英国一家宠物狗慈善组织的网站上,“弃养宠物”的想法与留言比比皆是。从2月至6月,浏览网站“放弃宠物狗”模块的人数上涨了180%。该组织发言人夏普说:“疫情之初人们对于狗狗的热爱都在回归正常生活后逐渐消失了,这对于宠物和我们来说都十分艰难。当初,我们看到这股领养和购买热潮时,便想到了那些头脑一热、但没做好准备的领养者和买家最终弃养的可能性。但我们没想到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会面临这般前所未有的危机。”

回归往常宠物仍需被爱

“那些饱受居家隔离孤寂忧愁的人在购买和领养宠物时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这正是现在弃养之风盛行的最大原因。”罗莎说。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而选择弃养宠物。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时,也曾出现过这样一阵弃养宠物的风潮。而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打击不言而喻,不少人正是在疫情期间丢了工作。巴特西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凯特就表示,不少将领养的宠物送回来的人是因为负担不起养宠物所需的开销。

弃养之后,他们或许能够回归过去的生活、减少一笔支出,但对于隔离时期的“小伙伴”而言,剩下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低落。虽然小动物不会说话,但它们也是有感情的生命,同人一样渴望被爱。

“离开了刚刚熟悉不久的环境、离开了自己原本的小窝,现在它们需要面对一系列的变化:围绕着的陌生人、贴在身上的识别卡、牵着脖子的链绳等等。”美国马里兰州的罗伯兹试想了小动物们的感受,“从过去安全舒适的环境沦落至此,它们该有多么害怕啊。”

从温暖的家到重新沦落街头,它们不得不再次踏上颠沛流离、前途未卜的孤独旅程。

THE END
1.宠物寄养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宠物宠物寄养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 39页内容提供方:肖四妹学教育 大小:42.87 KB 字数:约2.43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16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宠物寄养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5/7046014020010000.shtm
2.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___,另一部分___。 (...https://zujuan.xkw.com/15q15434780.html
3.宠物弃养频现,治理还存哪些难题?华西都市报很多救助站能被领养的宠物不足10%,全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救助、领养体系。 专家认为,宠物弃养关系城市管理的各个层面,既要从源头治理,加大监管力度,也要加大对饲养者的约束,让宠物不再流浪。 据新华社https://e.thecover.cn/wapepaper/html/20221122/186743.html?ivk_sa=1023197a
1.宠物归家探索戒养动物的心理与社会影响宠物的陪伴可以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但同样地,它们也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导致人们难以割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决定是否戒宠时往往会考虑到对自身和家庭成员健康、经济状况以及日常生活安排的潜在影响。 社会环境:社区文化对戒宠决策的影响 ...https://www.mmthp.com/qi-xing/518779.html
2.辽宁日报城市宠物情愫 刘梦泽 因为工作倒班的原因,我常会在半夜遛狗。没想到在园区里会碰到一些同样习惯深夜遛狗的邻居,于是狗狗们就有了朋友,它们在夜里跳跃、嬉戏,放肆地撒欢儿。 这是一个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城市缩影:人们为宠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而萌宠们则为主人提供心灵的慰藉。我就是在这样“养宠”的微妙的关系里,...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con/202411/20/content_262031.html
3.弃养治疗克隆,如何面对宠物的生老病死?在主人与宠物日渐亲密的相处模式之中,人宠关系也在面临的崭新的问题,而当宠物生病时,这些矛盾变得愈加尖锐。 首先是看病。即便成熟如人的医院,仍然有大量糟心的就医问题。而宠物看病难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在现实的难题背后,则是长久以来的行业缺口。《2022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自2009年开始...https://36kr.com/p/2472237948590209
4.领养代替购买!读特客户端上线“百宠回家”公益活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养宠人数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进一步增长至4.46亿只。伴随着养宠人数的不断增加,宠物弃养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培森动保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流浪动物现状及成因》指出,随着宠物饲养数量不断增加,都市内遭到遗弃的犬、猫数量正逐年递增。深圳市犬心犬意小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向记...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88079
5.毕业设计项目宠物领养系统使用B/S架构,因为客户端(计算机)仅用作浏览器,所以维护人员只需要良好的服务器维护。无论客户规模大小,都不会增加业务强度。使用B/S结构将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前几年国,人的观念中,国外的宠物饲养就主要是通过领养的方式了,而国内一直都是用购买的...https://blog.csdn.net/vx_bscxy322/article/details/135849876
6.宠物“弃养”的定义是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养了宠物,但是也有很多不负责任的人弃养了宠物,不过也有一些人是因为不得已的原因。那宠物弃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弃养是那种,一时图新鲜买了宠物之后养着养着没有耐心了就丢弃宠物或者转送。或者是因为一些可以解决但是自己不想解决的问题丢弃了宠物,比如家里人不同意,老婆怀孕了,男朋友不...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7457670/
7.英国:生活成本上升,弃养宠物大增受通货膨胀、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英国人的生活成本升高,越来越多人负担不起照料宠物的各项费用,被弃养的宠物数量持续上升。 据路透社14日报道,伦敦巴特西地区一家动物慈善机构目前收容了206只狗和164只猫,其中包括一只名为哈丽雅特的黑色英国可卡犬。有人看到哈丽雅特被人推下车,沦为街头的流浪狗。 http://m.nnwb.nnnews.net/p/9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