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走了那么久,我还是很想你。彩虹桥的那边的你过的可好?”
1
悲伤的5个阶段
每个人处理悲伤的节奏都是不一样的,不要强迫或者催促自己,跟着感觉走,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时候你才真正走出来了。
*失去宠物后感觉到悲伤,害怕或者寂寞是正常的反应。而这些情感并不意味你变弱了或者太娘,勇敢的承认它们能帮助你走出痛苦。
*压抑自己的感情或者痛苦长期下去只会恶化。敢于正视自己的情感能让你更成熟的处理和接受失去宠物的悲伤。一味的压抑只是在不成熟的回避问题。
*多跟盆友和家人聊天,聊天也是发泄情感的方式之一。如果有必要,可以为宝贝建个相册或者回忆录,用美好快乐的回忆来替代悲伤的情绪。
2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失去好朋友的悲伤
很多时候,宠物的离世可能是小孩子们第一次面对死亡这个概念。如果家长们处理/引导得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面对死亡和失去亲人的悲痛。有些孩子会自责,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宠物导致了它们的死亡,有些孩子会开始没有安全感,开始害怕其他的亲人或者宠物的离世。好的引导能对孩子未来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正面影响。
但是对于失去宠物这件事情避而不谈,或者欺骗孩子说宠物去了别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欺骗可以隐瞒一时,但是他们一旦发现事实的真相,会导致他们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只有开诚布公的面对事实,让孩子们学会处理和接受心爱的宠物离世,才能让他们正确的成长。
3
如何面对安乐死
很多家长估计在宠物临终时都曾面对过这个问题:安乐死还是眼看着宠物在痛苦中挣扎。如果我们做了决定安乐死,如果面对随之而来的内疚感?
如何确定是否要安乐死?
*宠物的精神状况:毛球们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蹦蹦跳跳,享受生活?还是他们已经不能自主活动了?
*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毛球们还能不能对你的呼唤或者照顾有反应?
*承受的痛苦程度:一般疾病都会伴随着不适甚至痛苦,当痛苦远远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没有好转或者治愈的机会,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继续。
*家人的接受程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安乐死,如果家人反对,你自己是否能承受安乐死带来的愧疚和后悔?
很多时候,在宠物离世以后,我们会不禁扪心自问:如果当初在坚持久一些,会不会有新的药物/手术/医生会能力挽狂澜治愈它们?我们会不禁想起宠物走的那一瞬间的场景,开始感到自责;我们会反复推敲安乐死的这个决定,开始后悔当年的选择......这些都是自然的情绪,每一个做过安乐死决定的家长估计都经历甚至反复经历着这些愧疚和后悔的情绪。
4
该不该,何时可以进新宠?
就像如何消化悲伤,在进新宠的这件事上其实也是个人差异很大的。没有绝对的对错。有些人觉得进新宠是对离世的宠物的背叛,觉得它们无可替代;有些人则需要新的伴侣来帮他们走出失去宠物的悲伤和孤单。
无论你的决定是啥,领养另外一只宠物并不代表着你对它们的爱被替代了或者转移了,爱永远只会越用越多,而爱能帮你拜托出抑郁悲伤的情绪。
有些人认为自己伤心过度,不能够再一次经历这样的死亡。所以拒绝再养。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一旦悲伤过后,很多人还是会怀念起有宠物的日子,最终又一次的加入了捡/铲屎大军的大潮。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要再悲伤的时候做任何的决定,因为情绪的波动做的决定一向都不是最理智的。
本文在微博(@萌爪医生)发布之后,大家的留言太戳泪点了:
@萌萌萌兔祎:失去心爱的宠物的确很难过,不过我也十分感谢Leo,正因为有他,我才能在这几年成长。因为他的到来,我学会了关心照顾他人。也因为他的离去,我会更加尊重、珍惜生命。谢谢他,用最可爱的那段生命陪伴我。如果有缘再见,我不求他长得漂亮,不求他听话懂事,不求他再跟我“说话”......只求他能健康@武悠WuU:
@極上魔女MIO:承担痛苦,是爱的一部分。也希望你们都能更坚强,不因为爱带来的痛苦就拒绝爱。世界这么复杂,纵然有遗憾有痛苦,你咬咬牙,就能换ta美好的一生。对我来说,一切我都愿意承担,什么我都觉得值得。因为这就是爱本来的样子。:)
“
萌爪君:尽管无法替你承受这份痛苦,但萌爪医生会全心全意为你提供更多科普知识和兽医支持,和你一起守护这份毛茸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