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空间;景观
Summary:Citybuildingcomplex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urbansocial,economic,culturalandgraduallydeveloped,andgraduallybecomeanimportantpartofthecity,whichisnotonlyeffectivereorganizationofthespace,andbuiltincomplexandurbanfunctionsthecombinationoftheplaybeyondintegration,beyondtheexcitationfunction.CitybuildingcomplextobecomeahighlydevelopedproductofourcityisanimportantsymbolofChina'surbanization.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conceptofurbanarchitectureanditscharacteristics,andthenitsfunctionpartition,andfinallyinsixaspectstoexplorethecitybuildingcomplexfromspace,transportation,three-dimensionaldesignpoints.Keywords:City;buildingcomplex;traffic;space;landscape.
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二)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1、超大空间尺度
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
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AccessTree)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高科技集成设施
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功能分区
(一)主要使用系统
用以安排建筑综合体的各项功能,就某一具体功能而言,它既有与整体系统交叉共享的一面,也有其自身封闭、私密、自成体系的一面,故在功能安排上应遵循分和有序,各得其所的原则。
(二)公共活动系统
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娱乐和交往的空间。在拥挤的城市中,广场、庭院、共享大厅有助于创造宜人的环境,缓解城市绿地不足的状况,增加人与自然相处的机会,给人以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三)交通辅助系统
用以解决建筑综合体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联系问题,既要方便快捷,又要分和有度,避免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干扰。此外,考虑到功能的变更,交通、设备及其它辅助设施应有较强的兼容性与适应性。
(四)联系中枢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水源;设施;给水管线Abstract:Theplanninganddesignofwatersupplyengineeringisanimportantcomposingpartofmunicipalengineeringplanning,includingwaterconsumptioncalculation,selectionanddeterminationofwatersupplyfacilities,waterandpipenetworklayout.Startingfromthemaincontentsoftheaboveeachlink,theneedtofocusontheproblemsandsolutions,andthedesignkeypointsineachlevelplanninganddesignaredescribed.
Keywords:MunicipalEngineering;watersupplyengineering;planninganddesign;watersource;watersupplypipelinefacilities;
1给水工程规划的重要性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持要素。城市给水工程是城市最基本的市政工程,它直接关系着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城市的文明、安全、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就是为了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供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及用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消防用水,并满足它们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分为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并用水泵和管道相连,组成一个供水系统。一般的城市给水工程如下图所示:
2用水量计算
2.1重要性
给水工程规划首先应确定在规划年限内达到的用水量,因为给水系统中的取水、水处理、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规模都参照设计用水量确定,用水量会直接影响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2.2用水量计算方法
城市用水量分为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它用水水量的综合,和除此之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因素确定。
用水量预测方法主要有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单位GDP用水量指标法、年递增率法。
(1)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考虑规划区的发展情况,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采用不同的综合用水量指标。此方法目前应用较多,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故以此种方法作为水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2)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在各类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出城市用水总量。这种方法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都有较好的适应性。此种方法可作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一。
(3)单位GDP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规划区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出城市用水总量。此种方法可作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二。
(4)年递增率法
根据规划区各组团产业发展设想与布局,考虑实际发展情况,并参考最近几年的用水量年增长情况,确定用水年增长率及其用水量。此种方法可作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三。
3水源的选择
3.1各类水源对比
给水水源可分为两类: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和泉水;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水。
一般说来,地下水由于经地层过滤且受地面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具有无杂质、无色、水温变化幅度小,不易收到污染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到埋藏与补给条件,地表蒸发及流经地层的岩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径流量较小、水的矿化度和硬度较高等特点。地表水受各种地面因素的影响较大,通常表现出与地下水相反的特点:浑浊度与水温变化幅度都较大,水易受到污染,但矿化度、硬度较低、含铁量及其它物质较少,径流量一般较大,季节变化性较强。
3.2水源的确定及用量
本着“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在给水工程规划中,必须对水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搜集水文、气象、地形、地质以及水文地质资料,并进行勘测和水质分析。一般来讲,如果地下水储量足够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以降低处理成本。同时在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地表水供水系统尚未建立时,可将地下水作为过渡水源。
当采用地下水源时,应进行地下水储量计算。地下水储量分为天然储量和调节储量(Qt)。天然储量包括静储量(Wj)和动储量(QD)。给水工程开采储量(Qp)包括动储量、调节储量和部分静储量,但静储量一般不动用,只在能很快补给的条件下,才可以动用部分静储量。即:Qp≤Qt。
当采用地表水源时,河流的最枯流量按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为90%~97%考虑。给水工程可取水量(Qk)和设计枯水流量(Qs)的关系为Qk≤(0.3~0.5)Qs。
3.3对水质水量要求
给水处理常规方式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经过处理后供给城市的市政自来水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如果个别企业对水质有更高要求时,可对其进行更进一步处理后满足自身使用需求。若实现直饮水供水,则水质需要满足《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城市污水回用利用时,应按照用途对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规范标准中不同的要求执行。
4给水系统设施、构筑物规划
4.1类型
水厂、给水加压泵站、水塔等作为城市给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对供水的水质水量水压方面的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变频泵的推广,而且水塔体积过大施工难度大,且不易扩建,过小则调节作用有限,目前水塔已经在给水工程规划中较少使用,但是在供水区域高差较大时,在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使用。
4.2选址
水厂的选址影响整个供水工程系统的合理性,并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和运行维护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水厂的选址应考虑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便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5管线布置
供水管网的的投资占到整个给水工程总投资的60%~70%,供水管线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经济,对工程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城市规划中更多时候主要涉及到的是供水管线的布置,因此供水管线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管线布置方式
管网应布置在整个给水区域内,在技术上要使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正常工作或在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定线时应选用短截的线路,并便于施工与管理。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分为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树状管网优点:管材省、投资少、构造简单。缺点:供水可靠性差,同时易形成“死水”,导致水质恶化。环状网的优缺点与树状网相反,特别是能减轻管内水锤的威胁。为了发挥两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可采用树状与环状相结合的管网。也可在建设初期先用树状管网,再按发展规划形成环状管网。
5.2考虑分期建设
在规划区用地施工建设时,主要道路应先敷设配水管道,必要的时候再考虑敷设给水干管。这样,既可减少工程资金的前期投入,又为以后中水回用系统的上马留有余地,反之,给水干管已经施工,再考虑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开发建设初期,可先敷设一条供水干管,后期随着建设量的增大,用水量的提高,可再敷设一条供水干管,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5.3树立全寿命成本观念
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综合,包括工程建设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和养护维修成本。
5.4管材的选用
市政管道常用管材球墨铸铁管、钢管、(钢筋)混凝土管和玻璃钢管。小区及建筑常选用的管材有薄壁不锈钢管、铜管、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及优质塑料管材(包括UPVC、PP-C、PPR、ABS)。
给水管材的选用应做到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能降低和控制水中二次污染发生的几率,耐腐蚀、防结垢、技术性能优良的管材才适于供水系统选用。管材使用建议市政大口径管道可选择内衬的钢管、球墨铸铁管。小区及建筑的小口径管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钢塑复合管。
6结语
给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保证,但目前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内容和深度存在一些差异。在进行给水工程规划设计中,应着重对于水源的合理选择和确定、用水量的科学计算、给水构筑物和管网的统筹安排和布置,才能保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体现其作为后阶段设计工作指导性文件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弊端;我国
Abstract:inthecityplaneroadintersectiondesign,thefirsttopayattentiontoourcountrythemainproblemsoftheintersections.Thispaperisbasedonthis,thepaperanalysesthecurrentourcountrycityintersectionplanethemaindisadvantagesofexistingbasis,fromseveralaspectsdiscussestheplaneroadintersectioncitythemainpointsofdesign.
Keywords:thecityplaneroadintersection;Keypointsofthedesign;Disadvantages;Ourcountry
1、引言
2、我国城市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弊端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类型主要包括十字型、Y字型、T字型、X字型以及复合交叉型等,其中十字型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主要类型,下面就以十字型交叉口为例,分析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弊端。
2.1面积设计过大
2.2车道划分不合理
在很多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处,经常存在车道数等同于标准路段车道数的情况,当车辆行驶到进口处时,增加了车辆变换车道的突然性和危险性;还有的平面交叉口的出口车道数大于直行道数,这不利于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再如,在拓宽道路的左转专用车道时,经常存在浪费车道空间的现象。
2.3渠化不合理
有的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没有进行渠化或者存在渠化不合理的现象,这不利于维护车辆和行人在平面交口处的正常秩序。例如,在有的平面交叉口处,没有设置左转或右转的专用车道,没有设置导流岛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交叉口综合功能的发挥。
2.4标志牌设置上的缺陷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路牌设置上的缺陷主要有:没有设置标志牌;标志牌的字体太小、信息量过大;标志牌过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换;标志牌设置错误等。
2.5标线设置上的缺陷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标线设置上的缺陷,不仅不利于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也会增加安全隐患。例如,停车线位置不合理,自行车道和人行横道的地面标线划分不合理,没有设置行人的二次过街设施等。
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3.1平面交叉口设计资料的搜集
无论是对于旧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改造,还是新建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都需要对交通资料进行搜集。对于新建的平面交叉口,需要对设计车速、车道数、道路周边用地规划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未来的道路交通量进行科学的预测,确保新建交叉口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旧道路交叉口的改造,则需要对交通现状、交叉口设计缺陷、未来道路交通量的增长等信息进行科学的搜集和整理,从而为交叉口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3.2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3.2.1中心线设计
平面交叉口相交中心线的设计,在整个交叉口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局部调整线位或相交角度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道路交叉口的通畅性、通视性和均匀性。
3.2.2车道设计
由于道路交叉口处的交通能力低于正常车道的通过能力,因此需要通过设置专用车道、拓宽交叉口道路面积、增加车道数量及宽度、压缩绿化带面积、设置减速车道等措施,提升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过能力。其中,交叉口处的车道设计主要包括公交车道、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和自行车道等。
3.2.3渠化设计
渠化设计指的是通过设置交通路岛或路面标线等形式对车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道路交通秩序的稳定。渠化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提高交叉口车辆通行的安全系数,尤其是在畸形交叉口上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因此,在进行渠化设计时,我们要注意:分隔带、分车线、交通路岛的合理运用;减少铺面面积、避免冲突;对车辆分流、汇流或穿越处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合理控制;优先保证主要的运行方向的通过能力;通过交通路岛的设置,对行驶司机的超车、转错车道等违章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在不影响司机视线的情况下,可以布置相应的绿化带,优化交通环境。
3.3平面交叉口的监控系统设计
3.4平面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设计
在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确保“醒目”效果,避免信息量的过大,除路名牌外,要尽量避免过多图片或文字性的标注。此外,对于道路交通岛周围的标线或标志设计,一定要提醒车辆及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4、结语
参考文献:
[1]李小荣,蔡晓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重庆市北部新区示范路口建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9):10-14.
[2]宋丹,侯丁丁,苗俊杰,等.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途径探索与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4):1-3.
[3]于璐,张喜.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进方案评价方法的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1,8(3):70-74.
关键词: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对策
0引言
1、公厕设计的原则
1.1、公厕的整体方案设计要体现全面先进的原则
所谓全面先进就是指无论在投资、造型还是在设施上都要精品化,要比周围环境提升一个档次,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市民长此以往对公厕形成的脏、乱、臭的印象。
1.2、公厕的外观设计和谐的原则
外观和谐原则就是在不考虑公厕内部情况的前提下,注重公厕外观设计。其外观要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一致。创新公厕外观设计可以美化环境,成为区域内的建设焦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有效的连接区域环境。总之公厕建筑不能孤立突出,应该融入到整体环境建设的氛围内。
1.3、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的原则
内部设计简约清爽原则是指公厕内部功能区域划分明显,易识别,不要迷宫化,给人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在建筑用料上遵循成熟化原则,在追寻新颖美观的基础上,必须采用质量可靠的原材料。
1.4、公厕的设施设计成熟先进的原则
所谓设施设计成熟先进是指公厕的给排水设施应该通畅并易于检修,管理设施自动化程度高,空气清新度高,卫生设施节能且安全可靠,使用寿命较长。
2、城市公厕存在的问题
2.1、公厕布局不合理,而且数量少
目前许多街道的公厕很难找到,很多城市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厕所,但面对城市发展的需求,公厕的数量仍然不足。一是城市公厕规划滞后。二是旧有的公厕已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要求。
2.2、“如厕难”的问题
在全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出“如厕难”的问题。主观上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引不起重视有关,客观上也不肯用寸土寸金的土地建厕所,单位和居民谁也不愿意把厕所建在自己旁边。
2.3、城市公厕卫生情况
城市公厕卫生状况虽有所改善,但由于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素质低下,有的在蹲位之间的隔板上乱涂不堪入目的字画,有的将黑色的脚印留在雪白的墙上,同时也存在舒适程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厕所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等问题,公厕内的环境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2.4、建筑设计方面不完善,难以表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公厕设施中缺乏对儿童、老年人、盲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针对这类人群配套的设施,比如轮椅坡道和扶手、盲道、安全抓杆、专用便器、专用洗手盆等的配置缺少,而且部分公厕的设施还缺少梳妆镜、厕内挂钩、洗面台等,不方便让人们使用。
3、公厕规划建设的管理对策
3.1、要求沿街商业服务业店铺增建室内厕所
有关调查表明,一些饮食服务业和文化娱乐场所,他们有条件也有必要设置厕所,但都不设或设置不足,而是依赖使用附近的公厕。若再增加建设独立式公厕,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如果要求这些店家建设内部公厕,不仅不影响其经营,反而还会增加顾客流量。当然,这就需要环卫部门会同工商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有关部门协商,共同制订一个关于饮食服务业和文化娱乐场所设置室内厕所的法规性规定,由环卫部门牵头监督实施。如果这些规定都到位了,中国城市将省去一大笔建公厕的资金。
3.2、以商养厕,免费开放
3.3、加强公厕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根据建设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和《城市公厕管理办法》,结合焦作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地方性有关公厕方面的规章,把公厕的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市容环境卫生的主体是广大市民。市委市政府在对公厕的资金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报纸、社会宣传栏等媒介宣传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社会知晓率,不断增强市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激发市民爱护城市、美化家园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自觉抵制破坏公厕设施的行为,形成人人关心公厕、爱护公厕,自觉维护公厕设施的氛围,促进公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4、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
4.1、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大部分管理部门已然接受并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在理念的理解上却没有充分。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是人性化的本质,将设计方向定位在人性的方面,综合考虑产品开发所涉及的人性方面的需求使用等深层次的问题才是人性化设计。以人为中心应该理解为全方面的为各种群体、有特殊需求以及没有特殊需求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仅仅考虑一个人。
4.2、设施现代化、人性化
目前国内已出现超级豪华公厕,这些公厕装有电脑、配有音响和各种自动感应装置,公厕设施现代化是总的发展方向,但这类公厕造价很高,每㎡造价高达4000元。有的公厕内装有一些人性化设施,如婴儿床、无障碍设施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属国家强制性规范,主要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具体包括4个方面:厕所入口道路应设置不大于1:8坡度的坡道,以适应坐轮椅的人自由出入;服务残疾人、老人的大便器由过去的蹲式改为坐式;小便器旁边增设不锈钢扶手和洗手盆。
4.3、功能多样化
4.4、环境设计
公厕的设置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是从设计方案上来讲,大部分人将厕所视为放松的地方,所以在设计公厕内部坏境时,应该将主题定位在轻松与健康上,那么就需要在整体色调的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质量还有通风换气和及时清理这些方面加强设计意识。另一方面是粪便等废弃物,将粪便冲入化粪池对水冲式公厕不是问题,对于环保要求来讲,并不是说公厕内干净无臭,其有可能将是周围环境的污染源。那么当设计一座公厕时,不能只单纯从公厕本身考虑,应该从环境的产物和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物体方面多加考虑,将其从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出发,要强调我们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将公厕作为一个建筑来设计不是难事,难的是将一个公厕合理的设计到整个环境中。
5结束语
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有其鲜明的职业特点,只有积极研究透彻人们如厕行为的习惯和心理,才能为城市平稳运行、为社会和谐发展、为公众生活方便、为丰富城市文化,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1]孙明达,高吉云.城市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02).
关键词:综合管沟;管线;断面尺寸;附属设施;排水
Abstract:comprehensivepipelineisakindofintensiveandsustainablewayofpipelineinstallation,caneffectivelysolvethetraditionaldirectburiedmunicipalpipelineintheprocessofreformingupdatecausedbytrafficjams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problems.Integratedpipelineiscityintensivedevelopmentinevitableproduct,astheimportantcontentofurban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ityinfrastructurehasgraduallybeenputontheagenda.Atfirst,thispaperanalyzestheadvantageofcomprehensivepipelinedesign,andthenillustratedtheclassificationandcharacteristics,finallyindetailfromfiveaspectsdiscussesthekeypointsinthedesignofurbancomprehensivepipetrench.
Keywords:integratedpipeline;Pipeline;Sectionsize;Ancillaryfacilities;drainage
综合管沟设计的优势
(一)能更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
与一般的城际间公路不同,大城市的主要道路下都需要埋设大量的市政地下管线。由于地下空间有限,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不同管线对于埋设距离和埋设条件的要求,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管线彼此干扰,变更设计的情况屡屡出现。采用城市综合管沟统一布设多种市政地下管道,能在有限的地下空间里多层、有序地排布各种城市生命线,综合管沟的顶部和路面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建成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等,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延伸发展和有效利用。
(二)能有效地缩短工期
(三)有利于各种管线的运营管理和集中维护
现在大多数地下管道采用的是直埋法施工,管道(或管道外保护层)与土层和地下水直接接触,容易发生锈蚀,管道使用寿命较短,而且查找漏点、更换管材十分困难。各种管道进入综合管沟,不论架在支墩上、固定在托架上或吊装在顶板上,工作环境都明显改善。巡检、维护、更换都很容易,同时也能延长各种管线的寿命。
综合管沟的分类及特点
(一)干线综合管沟
干线综合管沟是位于输送原站(如水厂、发电厂、燃气制造厂等)与支线综合管沟之间的综合管沟,主要收容城市中的各种供给干线,但不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其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和热力等,有时根据需要也将排水管线纳入其中。干线综合管沟一般设置在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
干线综合管沟的主要特点为:大流量运输、内部结构紧凑、兼顾直接供给到稳定使用的大型用户、管理及运营比较简单等。
(二)支线综合管沟
支线综合管沟是位于干线综合管沟和直接用户之间的输送综合管沟,主要负责将各种供给从干线综合管沟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支线综合管沟大多设置在人行道下,且布置于道路左右两侧。
支线综合管沟的主要特点为:有效断面较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设备多为常用定型设备、一般不直接服务大型用户。
(三)缆线综合管沟
缆线综合管沟主要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收容其中。缆线综合管沟一般设置在人行道下,且埋深较浅。
(四)干支线混合综合管沟
此类综合管沟兼有干线综合管沟和支线综合管沟的功能,一般适用于较宽的城市道路。
城市综合管沟设计中的要点
(一)综合管沟敷设的形式
1、综合管沟敷设深度主要考虑满足沟内管线从沟顶穿出、沟外管线从沟顶横穿的要求,行车荷载和综合管沟结构强度以及当地冻土深度等因素确定的。管沟设计荷载除考虑管沟覆土外,还考虑人群荷载综合设计。
2、综合管沟的平面线形和纵坡应基本与所在道路的平面线形及纵断线形相协调一致,以尽量减少土方量。综合管沟平面线形需满足各类管线单面弯折的曲折角要求。
3、管沟结构形式的确定是管沟设计中的关键,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及抗震设防要求的综合考虑。
(二)综合管沟的断面模式与尺寸确定
1、断面模式
综合管沟横断面设计要符合给水、热力、弱电、中水等各种管线的布置及敷设要求,需满足维修空间及安全运行、扩容空间的需要。综合管沟断面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矩形断面,一般有单沟单室断面、双沟单室断面、单沟双室断面及单沟多室断面等形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各种管线的使用及安全设计要求,进行技术和经济的综合比较,在满足使用的前提条件下,尽量节省造价。
断面尺寸
在确定综合管沟断面尺寸时,首先应确定设置在此段管沟内管线的种类、数量,然后根据管线种类、管径大小、管线坡度要求、管理便利等因素来布置。原则上应尽可能地把同性质的管线布置在同一侧;当管线种类较多时应把电缆、控制、通信线路设在上侧;横穿管廊的管线应尽量走高处,以不妨碍管沟内通行为准;管线之间的上下间距及左右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当断面受限制不可能加大而管线又太多布置不开时,可将小口径管线并列布置,中间留出一定的人行通道宽度。
确定管沟高度时,能满足管线安排及行人通行即可,高度不易太大。管沟在地下所占纵向高度太大将影响管廊外其他管线的通行。确定综合管沟宽度时,需考虑维修管理时便于通行,局部地段受条件限制可适当压缩,但应满足人能通行。一般高度应不小于2.1m,有条件处可做到2.5m。中间人行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0~1.5m。
(三)管沟排水
由于综合管沟内布置了众多管线,使用或维修中难免会有漏水,因而不能忽视综合管沟排水。为了便于尽快将积水排除,在综合管沟内分段设置集水坑,积水收集到集水坑后通过潜水泵提升入就近雨水管内;若有条件,可通过水封井重力排入附近水体内。
当综合管沟有纵向坡度时,应于综合管沟最低点处设集水坑,沟底应保证一定的横向排水坡度,一般为2%左右。若管沟内经常有积水存在,除需设置排水系统外,还应加设人行步道,以防止因积水而影响通行。
(四)管沟出入口
管沟出入口可分两类:矩形常开型安装出入口和检修孔。
1、矩形常开型安装出入口
常开型安装出入口大小应满足综合管沟内所敷设管线的下管要求,应开启方便,均匀分布,间距在100~150米左右。常开型安装出入口不使用时,加上采光罩,以作采光之用。
若某些设备尺寸较大,不能从安装出入口进入综合管沟内,同时为便于施工时设备、管线的安装及维修时对其进行更换,应设置吊物孔。吊物孔应尽量靠近设备及大管径管线安放处,尺寸以满足设备最大件或最大(长)管道的进出为好;吊物孔数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2、检修孔
检修孔在管沟使用时可供检修人员通行,尺寸可采用圆形φ800mm。
(五)附属设施设计
1、给水设计,为综合管沟提供冲洗水及消防用水。
2、通风设计,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可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形式,一般宜每隔200m设一处自然通风口。
4、安全监控及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综合管沟内部管线密集,设备繁多。内部管道包括高温度、高压力、高电压、强电流、有毒、易燃、易爆等多种性质。为保证综合管沟的安全、正常运行,综合管沟内部要有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
主要包括:照明、通风、有毒气体探测报警、含氧量监测、烟雾、火灾探测报警、积水报警和排水泵自动起动和通讯等系统。
位于地下的管廊,经常没有管理人员在场,一旦发生火灾,不易及时发现,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影响管沟的正常运行。所以火灾报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及时向值班室通报火灾发生的地段。报警装置有烟感报警器及缆式报警器。烟感报警器比较敏感,能及时通报火灾的发生;但它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环境条件不好容易引起误报。缆式报警器能有效准确地通报因电缆过热引起的火灾。
(六)消火栓预留洞设计
若管沟内设置给水管道,则需根据给水管道服务范围设置消火栓。管沟消火栓设置方式与直埋给水管道消火栓设置方式相同,均可采用采用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只是在管沟顶板结构施工时提前做好消火栓预留洞,以免顶板后期穿洞从而影响工期。
结语
综上,建设综合管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从无序地使用地下空间资源到协调有序,达到资源共享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社会化、集约化的有效举措。要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加以协调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综合管沟设计科学、运营安全、管理便利,使建成的综合管沟发挥出最大作用。
[1]畅芬叶.综合管沟的设计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