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某因犯非法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判缓刑三年,在入矫开始时担心因这事影响孩子的学业和前途而心态消极。吉安市吉州区综治中心心理服务工作室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心理专家对其进行情绪疏导。经过多次心理辅导后,邹某一改往日的焦虑消沉,变得轻松很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邹某的转变得益于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自2020年8月,吉安市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平安吉安、健康吉安的重要工作统筹推进。
“唯有心安,才有民安、国安。吉安以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源头预防,绘制‘心灵地图’,筑牢‘心防高地’,健全疏导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在提升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有效防范和降低公共安全风险。”近日,吉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彭学凯表示。
▲推进会现场
心防体系建设被列为民生工程
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精神文明建设等考核重要内容,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格局。
如今,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正逐步完善,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各级各类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心理服务室3500余个;依托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组建社会心理服务公益宣讲团,深入井冈山经开区和各县(市、区)开展心理服务“六进”活动千余场,有力提升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率和群众心理健康水平;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热线、团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妇联“12388”妇女维权热线,为民众解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各地也涌现出一些具有市域特点、吉安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公益性组织。如,吉州区有“家庭心语工作室”社会组织,形成了“沟通从心开启、信任重新链接”为内涵的特色“心语文化”;万安县依托芙蓉镇城南社区“月月心语坊”,整合各类资源,成立“心语坊”服务机构30家。
“家庭心语工作室”成居民家门口的减压站
吉安市吉州区古南镇街道火头门社区位于吉州区老城区中心,人口密集,人员状况复杂。按照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火头门社区成立了“家庭心语工作室”,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为社区百姓减压、解忧。
该社区的“家庭心语工作室”创始人吕强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各年龄层的群众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婚恋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工作压力上的烦心事都需要有地方说一说,有专业的人解解忧。
李萍(化名)是居住在该社区的一位单亲母亲,独自带着12岁的儿子小马一起生活。因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父母感情不和,小马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叛逆,母子关系一度紧张。火头门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吕强上门分别对母子俩开展心理辅导,谈心聊天。如今,母子俩的关系得到很大的改善。
阳光学校护迷途少年阳光“归航”
这只是吉安市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一个剪影。
2021年2月,全省唯一选址新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有轻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转化的专门学校——吉安市阳光学校正式招生。
“学校坚持‘三方’(学生、学校、县教体局)自愿的原则,面向全市招收12~16岁不良行为的初中学生。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坚持‘低难度、慢进度、提兴趣’的原则,开设与普通学校一样的文化课程。以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为重点,实行小班化、军事化、个性化管理,教官24小时陪伴,同吃同住同学习,及时疏导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转化率。”吉安市阳光学校校长曹来春向记者介绍道。
李超(化名)小时候,父亲因为贩毒被抓,跟着母亲生活。疏于管教的李超有小偷小摸陋习。2021年9月1日,李超母亲送他到阳光学校上七年级。刚开始他表现还是很不错,后来又出现了小偷小摸的不良情况。
班主任作为李超的心灵导师,每周至少找他谈一次心,从谈话当中慢慢了解到,李超渴望有人爱,喜欢养小动物,希望从小动物身上找到安全感,渴望有人陪伴,他希望初中毕业后开一个宠物店。针对李超这一爱好,班主任送了2本宠物饲养书籍给他。自从送了这2本有关宠物知识的书给他后,他对班主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什么事都愿意跟他讲,彼此的距离也拉近了。
2021年,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主动在吉安市阳光学校开展“井冈心力量阳光伴成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进班级活动中,特别安排了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华贞作为李超的心理咨询师。经过李华贞的引导,李超也变得更加阳光,其和母亲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建立“三色三级”预警机制
7月25日,记者来到吉州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综治信息平台查询责任部门走访排查特殊人群的情况。工作人员随机查询一名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情况。记者看到,平台上不仅有该患者的基本信息,还记录着公安民警、社区干部的走访随访及帮扶情况。
2021年,吉州区以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打造了吉州区智慧矫正中心,重点加强了对心理咨询的场地建设,设有团体辅导室、个体辅导室、宣泄室等多个功能室。定期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拓展以及“一对一”的个体咨询等专业心理矫治。
“对于社矫对象,不能只停留在监管的范畴,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帮扶,通过疏导、危机干预和人文关怀等方式,提高矫治对象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进而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这也是社矫工作的意义所在。”吉州区司法局副局长肖巧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