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电商平台@上海迪士尼乐园官方旗舰店)
(图/小红书@米兰达胖)
(图/《猫与爷爷》)
宠物将比小孩多,“它经济”猛涨宠物究竟要不要穿衣服?这争议一直存在于宠物圈中。在特定情况下,宠物有穿衣的必要。进入寒冷的冬天,短毛或无毛宠物可能冻得瑟瑟发抖,穿上衣服能帮助毛孩子保暖防感冒。公猫进行绝育手术后,穿着保护伤口的绝育服也能避免术后伤口感染。更多时候,宠物服饰不仅发挥功能性的保护作用,更成为彰显主人审美品位的一种形式。迷倒了奥黛丽赫本的约克夏犬Mr.Famous、得到老佛爷KarlLagerfeld宠爱的蓝眼猫,以及平常出现在时装秀场的猫猫狗狗……这些宠物都是主人的时尚延伸。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在《制造宠物》中写道:“宠物是一种缩小的存在,不论在象征意义还是文字意义上都是如此。它满足的主要是主人的虚荣和愉悦,而非生存的基本需要。”
(图/《流浪猫鲍勃》)
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从服饰上表达个人情感与价值观,同时进一步激发自己对所爱好事物的热爱。主人爱好穿搭打扮,猫咪可能就有一柜子碎花裙和潮酷背心;宠主喜欢户外,狗狗自然少不了一些风雨无阻的防水硬壳。随着人宠情感的深入,人们也愿意通过衣食住行等消费,来表达自己对宠物的疼爱和关怀。近年来,精致化养宠逐渐成为宠物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从高端猫粮、保健品,到智能饮水机、宠物玩具,人们认为宠物需要的新奇玩意越发层出不穷。今年双十一,宠主们一边考虑着因季节变化给“毛孩子”添置新的暖窝和冬衣,一边囤着需要复购的猫粮狗粮,宠物周边再次成为电商消费季里的爆款。据电商平台天猫公布,今年双十一自10月21日正式开卖,仅1小时便有15个宠物品牌成交额破千万;开卖4小时,658个宠物品牌成交额同比翻倍,659个品牌订单量同比翻倍。[1]近年来,高高在上的奢侈大牌也乐意为宠物弯下腰来。Gucci把经典的“双G”标识印在宠物食碗、喂食垫、项圈、迷你宠物床和旅行包等宠物用品上,而快时尚H&M和老钱风代表拉尔夫·劳伦,都为宠物狗推出过时尚服饰。
Gucci宠物系列下的小型Herbarium印花宠物碗。(图/Gucci官网)
养猫狗意味着“铲屎官”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有毛孩子的家庭,即使选驱蚊喷雾这样的小物件也会格外注意,选用天然成分产品,避免给宠物带来刺激。养宠人群逐渐壮大,一些过去禁止宠物进入的营业场所也开始转变规则。上海外滩金融中心BFC内有100多家宠物友好的餐厅和商店,人们可以带着宠物吃饭逛街;广州天环广场提供宠物推车租借和携宠专属电梯等服务;成都大悦城腾出700多平方米做配套面积,满足宠物饮水、排泄等需要,还不定期办宠物主题的社交活动。这些“宠物友好”的场所,使更多人能享受带宠物出门的时光。宠物走进养宠人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前人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娃,现在社交媒体里更多是晒自家“毛孩子”的;以前妈妈们坐在一起讨论哪款奶粉不容易上火,现在宠物主人走在路上忍不住就聊起哪款猫粮能减少泪痕;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忙着抓毛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幻想自家金渐层可能化身“先天直播圣体”。
李佳琦直播间的小狗NEVER。(图/@李佳琦Austin)
投资银行高盛在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今年底中国城镇的宠物总数将首次超过4岁及以下婴幼儿的数量;到2030年中国的宠物数量将超过7000万,而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将减少到4000万以下,宠物数量可能接近婴幼儿数量的两倍。报告行文加了“预测”“城市”等限定词,并不能完整反映全国的数据。此外,报告整体看好宠物市场,呈现结论也存在倾向性。但中国养宠数量快速增加的趋势,显然和人们的日常感受相一致。
根据日本宠物食品协会统计,2023年猫的饲养数量新增约37万只,总数高达907万只,每只猫年均支出费用超过1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623元)。这还不包括猫咖、猫写真等其他消费模式,或者以猫店长、猫站长作为网红导引的文旅消费。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通过研究推算,猫产生的全年经济效果超过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37亿元)。在日本,为宠物花钱可算是近30多年的新兴现象。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家庭最流行的宠物主要是大型犬,例如喜乐蒂牧羊犬、哈士奇等品种。千禧年前后,人们开始喜欢养小型犬,例如腊肠犬、贵宾犬。先是宠物犬的小型化,接着是宠物猫的盛大登场,这些变化都反映了普通人宠物观念的变化:宠物逐渐从看家护院的打工角色,跃升为“家庭一员”。既然是“毛孩子”,主人自然舍得像养小孩那样花钱。日本宠物食品开始按年龄、品种等细分。2009年,日本开始实施《宠物食品安全法》,规范宠物食品中的原料、盐分、是否有机无添加等情况。这一法律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少数派,从中也可窥见“宠物”在日本社会的特殊地位。
(图/《咕咕是一只猫》)
日本少子化和不婚主义的加剧,也迫使一些婴幼儿产品的商家将目光转向宠物产品,创造“有的没的”消费需求:传统婴幼儿品牌推出宠物手推车、服装品牌用适合婴儿皮肤接触的布料制作宠物衣服、房屋企业开发带有猫专用淋浴间的住房、科技企业推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猫咪疼痛监测仪器”……别人家小孩有的用品,自家猫猫狗狗也会有对应款。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韩国,同样也逃不出毛茸茸的魅力圈。随着韩国出生率一再下跌,代替孩子陪伴的宠物也成为韩国年轻人的心头好,韩国宠物市场规模也正在赶超婴幼儿市场。韩国总统尹锡悦一边喊着再不生孩子韩国要灭绝,另一边他和老婆都没有生娃,继续养着5只猫6条狗。当中国的结婚率、人口出生率出现了下滑,我们会出现像日本、韩国那样的宠物热潮吗?毕竟,中国年轻人心目中的“养个宠物”,可能不仅仅是养个宠物。
宠物消费的主角从来都不是宠物,而是渴望摆脱孤独的人类。在《单身社会》一书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将大城市孤独人口占比大于家庭数量的社会叫作“单身社会”或“孤独经济”。在经济学的学者看来,“宠物热”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属于孤独经济的衍生品。莫利斯在《亲密行为》中提出:“既然我们最亲近的人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而在陌生人中间寻找亲密接触又太危险,那么我们也可以选择宠物作为自己的亲密替代。”如果说人们到迪士尼乐园购买的是无忧无虑的好童年,那么围绕宠物展开的消费则是稀释孤独的好心情。
参考资料
[1]中国研究院.2024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2024-06-13[2]新华网.从“吃喝”到“玩乐”宠物“周边”蕴含大商机,2024-11-10[3]梁信.背靠不断消费升级的“铲屎官”奢侈品掘金千亿宠物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7-09[4]宠物看日本(上)猫狗数超儿童.日本经济新闻,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