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潮流,不一定得贵,穿开裆裤时玩过的小玩意照样挺酷。前不久,A$APRocky给我们打了个样,在激情献唱Lollapalooza音乐节时,他脖子上居然挂了一颗电子宠物蛋。
A$APRocky的这款电子宠物蛋单品,出自洛杉矶客制品牌Monigotchi。Monigotchi用多彩小珠串起电子宠物蛋,制成吊坠项链,一手“爷青回”操作下来,价格也算“童心未泯”,最高不到100美元。
PhotoViaInstagram@monigotchi
还有一些人也发掘出了电子宠物蛋的时尚可能性。风头正盛的CoiLeray在最近一次造型中,就把电子宠物蛋玩出了花样。她的辫子、脖子、上身和手腕上挂着电子宠物蛋,性感不失俏皮,和鬼灵精怪人设倒是有几分吻合。
诞生于90年代的电子宠物蛋,很多人小时候肯定玩过。在娱乐项目匮乏的年头,它虽然功能单一,却依然带来了不少欢乐。电子宠物蛋一下子又成潮流新宠,是又一波90年代风物回潮。显然,近些年,人们对90年代的追忆和复原不曾停歇。这是为什么?
PhotoViatamagotchi.com
其实,电子宠物蛋有个官方名字,叫拓麻歌子。回到1996年,日本的万代推出了这款电子小玩具,拓麻歌子(tomgagotchi)是日语“蛋”和“手表”的合成词。
机如其名,拓麻歌子采用小小椭圆造型,看起来既像蛋又像电子手表。功能上,拓麻歌子设定为一颗来自外星的蛋,玩家需要对这颗蛋进行孵化,待宠物破壳而出后悉心照料。
拓麻歌子第一、第二代/PhotoViatamagotchi.com
像素屏下方,拓麻歌子设有选择、确定、取消三个按键,玩家可以给宠物喂食,也可以一起玩耍。就像现实生活一样,游戏中需要给宠物进行清洁,而且宠物也可能得病,如果没得到及时医治就会死去。
单凭新奇的设定和玩法,拓麻歌子发售后立马引发全球热潮。在日本和欧美,拓麻歌子一度一机难求、炒作横行,像极了当今的天价联名球鞋。山寨盗版现象也非常猖獗,国内不少90后记忆中的电子宠物蛋,实际上是盗版拓麻歌子。
《咒术回战》联名款照理讲,随着游戏机能不断进化、声光影表现更加逼真,拓麻歌子应该早就不得招架之力,被关进博物馆橱柜了吧?一个数字也许会让人大受震撼:从1996年到21世纪头10年,拓麻歌子一共卖了8000万台。更不用说,拓麻歌子也像屏幕中的外星宠物一样,不断成长和进化。
《新世纪福音战士》联名款
《鬼灭之刃》联名款
本月刚刚推出的《玩具总动员》联名款
从2004年起,拓麻歌子硬件经历了多次升级。从红外线发射接收的线下联机,发展成了与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联机。屏幕也由像素屏升级为彩色液晶屏,宠物们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精致。好产品也需要好营销,细数拓麻歌子的合作名单,EVA、鬼灭之刃、假面骑士、咒术回战……拓麻歌子玩起联名来,想象力不输一些潮流大佬。刚刚过去的2021年,25岁的拓麻歌子还推出了智能手表版本,生命力甚至更炸裂了。
拓麻歌子电子宠物蛋,只是90年代风貌的一块小拼图。那个遥远却亲切的年代,有更多代表性科技产品或流行文化,至今叫人着迷。
先说科技,90年代家用技术逐渐成熟,涌现了无数经典产品。它们的功能范式为21世纪写好了模板,给此后互联网大爆发打好了基础。不似今日般轻薄简洁同质化,这些产品在外形设计上脑洞开阔,体态丰盈之上轮廓行云流水,如苹果iMacG3、索尼PlayStation1等。
AppleiMacG3
SonyPlayStation1
单纯从性能和当今设计思路看,这些产品性能孱弱、造型臃肿,但任天堂、索尼近些年还是复刻了90年代经典游戏主机,说明还是有人长相厮守。当然,它们本质上属于互联网时代:体积大幅精简,游戏从网络上下载。
AIBOERS-110型机械犬,由空山基设计
在拥趸仍旧无数的90年代代表产品中,索尼AIBO机器狗是最特别的一个。1999年AIBO问世,科技含量十足,可以模仿真狗和人类进行各种互动,却因太过超前,在商业化上遭遇失败。但它也没有继任者,只得在停产边缘被拉回,反复折腾,研发、销售一直不温不火。
Sony于1999至2006年间先后生产了12款不同型号的AIBO,其他公司亦纷纷效法研发机械玩具
AIBO发明者起初相信,到2010年家用机器人将会普及,这是90年代普遍的一种乐观预测。正如60、70年代,人们猜想在21世纪初有能力漫游银河系,流行文化也是宇宙幻想色彩浓厚,90年代的Y2K流行文化世界观中,高科技戏份不小。
BritneySpearsforTeenPeopleMagazine,February2000
GivenchyFall1999byAlexanderMcQueen
电子音乐、机械舞步、计算机代码、实验室或太空舱布景、亮色金属质感……任一元素,单拎出来都显得冷冰冰的,组合起来反而热烈、大胆,就像经过整夜的锐舞,走出舞池就是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这两年,在老一辈巨星影响下长大的新一代流行偶像,挖出Y2K点缀个人风格时,也把它带回了流行文化的聚光灯下。
王菲1998年专辑《唱游》
时尚是个轮回,流行是个圈,只是不同阶段主角不同。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舞台中央旋转跳跃不停歇的,正是90年代流行文化,它也到了再次享受注目和鲜花的时候了。
说得直白些,流行文化永远属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一届执牛耳者,大多是90年代生人,从小就浸泡在90年代流行文化和千禧年流行文化中。当他们开始从过去寻找灵感时,自然优先选择这些耳濡目染的东西。90年代的距离刚刚好,不近不远,又觉得新鲜,又能找到现时流行的线索。
TheWeeknd
当下的环境,也呼唤着90年代流行文化梅开二度。人们在90年代心心念念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并没有让沟通更顺畅、连接更紧密,反而让人以IP为单位,如沙尘般散落各处。人工智能没有让机器人更先进更普及,只是构成了冰冷粗糙的虚拟人、躲在暗处窥视的大数据。疫情加剧了割裂,肉体寄生于手机之上,封印在方寸天地间。
90年代社会生活,科技也占了很大比重,但根本逻辑仍是线下面对面交流,科技产品以及人们由此对未来的想象,是基于实体的。90年代流行文化,也由现实世界出发,是让人看得见的高饱和色调,是让人摸得着的扎实触感。
PhotoViaTyler,theCreator–SIDESTREET
这种明亮和实感,能从Monigotchi电子宠物蛋项链上看到,也能从Tyler,theCreator、TheWeeknd等人的复古音乐、艺术概念上感受到。90年代风格回潮,不只是寻找新意或追溯往昔,更是忠于生活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