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尽相同,千年来的文化影响下,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食物。
接触过少数民族的朋友,满族人从不食用狗肉,回族朋友不碰猪肉,我们汉族人的食谱上有什么禁忌吗?
在很多人印象里,汉族人什么都吃,其实不然,汉族人也有很多不吃的东西。
●—为什么不吃猪肉?—●
回族朋友不吃猪肉的传统由来已已久。
众所周知,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核心经典就是《古兰经》,《古兰经》引导信众食用那些清洁的,干净的食材。
猪这种杂食性的动物,吃相极其难看,家里养过猪的农村朋友都知道,猪的食谱极为广泛,下到杂草虫豸,上到残羹剩饭,猪都能吃的津津有味。
而且,猪的习性也“不太讲究”,进食的时候哼哧哼哧乱叫,身上更是屎尿屁不断,猪圈中经常臭气熏天,在回族朋友看来,猪实在太过恶心。
不仅如此,回族朋友还把猪视为不洁的事物,在他们看来,一旦食用猪肉,身上就会充满污垢,心灵也会变得浑浊。
所以,回族人便把猪肉列为禁止食用的肉类。
关于回族人不吃猪肉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猪这种动物,曾经在危难之时,救过回族人的祖先,所以回族人感恩猪的相助,再也没有吃过一口猪肉。
回族人拒绝食用猪肉,是因为猪这种动物太过肮脏,满族人不吃狗肉又是因为什么呢?
●—黄狗忠烈,不食狗肉—●
和回族朋友一样,满族朋友也有本族禁忌的食物——狗。
但是满族人不信奉伊斯兰教,狗也不像猪那样脏,满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就是因为狗的品质——忠诚。
入关之前,满族人在马背上和各个部落争夺草原霸权,长期的草原生活,让满族人养成了打猎的习惯,而他们打猎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辅助就是狗。
狗不仅可以帮助满族人寻找猎物,还能帮人捕猎,甚至为满族人看护财物,毫不夸张地说,马和狗是满族人最喜欢的两种动物。
狗对满族人来说,既是宠物,又是伙伴,关系极其亲密,古时的满族女子出嫁时,狗甚至会作为陪嫁物跟随女子来到夫家,可见狗在满族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除了现实因素外,满族人的文化也体现了他们对狗的重视和认可,从清朝开始,满族人就开始流传黄狗救罕王的故事。
努尔哈赤一生遇到很多危局,都凭借自己的铁腕手段安然度过,但凶险的一次,他是靠一只黄狗才得以幸存。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役获胜后,得到了全族上下的一致认可,大权在握,但他没有想到,在他成功的背后,有一道嫉妒的眼神一直盯着他,这份嫉妒来自于罕王的叔叔龙敦。
在萨尔浒战役的庆功宴上,龙敦终于找到了机会。
大战的胜利让努尔哈赤暂时降低了戒心,和身旁的一众贝勒、贝子欢饮达旦,直至醉酒昏睡。
龙敦一直等到了酒宴结束,待到众人全部醉归,他才调离周围护卫,孤身进入努尔哈赤的营帐。
看到床上神志不清的努尔哈赤,龙敦热血上涌,“噌”的一声抽出短刀,轻声慢步地向努尔哈赤走去。
守在努尔哈赤一旁的黄狗狂吠不止,想要叫醒主人,但努尔哈赤醉酒不醒,只是下意识摸了摸狗头,便继续昏睡过去。
眼看龙敦逼近,黄狗护主心切,再也等不下去,张口就对努尔哈赤的小腿咬了下去,而后立刻扑向龙敦,与龙敦展开搏斗。
被黄狗缠上的龙敦惊怒交加,手中短刀连连挥舞,手忙脚乱的与黄狗搏杀,几个回合之后,龙敦终于用短刀刺入了黄狗的腹部,摆脱黄狗的牵制,却看到了手持利刃、杀气腾腾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异常愤怒,手中的长刀快得都看不清,龙敦连营帐都没走出去,便死在了当场。
此事之后,努尔哈赤厚葬了黄狗,从下令从此刻开始,满族民众不再吃狗肉,也不再用狗皮制品,狗肉从此之后就在满族人民的食谱中消失了。
回族、满族都有自己不吃的食材,我们汉族也有,至少古代的汉民族有不吃的肉类。
●—重要的生产伙伴—●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没有拖拉机等机械化生产设备,非常依赖耕牛,对农民来说,牛就是家庭的一份子,不仅不能吃,还要非常注意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情况。
当时的农民生活极为艰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家常便饭,开春和秋收之际更是忙的焦头烂额。
家中老牛若能在耕种之时,帮助主人犁垦耕地,不知能省下农民多少力气。
所以,古时的农民根本不可能吃牛肉,牛对他们看来说太重要了,农民们绝不可能因为口腹之欲,牺牲掉如此重要的耕种劳力。
封建王朝也非常注意保护耕牛,汉朝时期,严禁捕杀耕牛,杀死耕牛视同杀人,官服可以判处杀死耕牛的人死刑。
唐朝刑法稍微轻一些,但杀死耕牛的人,仍需要面临一到两年的监禁,甚至要做苦役偿还。
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耕种之前,牛一直是农村家庭极其重要的一份子,直到今天,在我国很多地方,牛也是很重要的畜牧动物,人们不会将牛宰杀吃掉。
所以,在现实情况和古代律法的双重制约下,古人吃不了也没有条件吃牛肉,牛这种食材,很难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禁忌的食物,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的习俗,不做有损民族情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