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连绵的降雨让人们愈发感受到冬日的寒冷。雨中,一辆警车和一辆捕犬车驶向位于老边区柳树镇赖家村的犬只收容所,车里装着的,是给集中收容的流浪狗准备的御寒被。“这几天接连雨雪降温,我们得为这些‘毛孩子’们做越冬准备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犬类管理大队大队长邱波一边驾车熟练地奔驰在这条村路上,一边对记者说。
几天前,记者第一次跟随他来到犬只收容所——
探访“毛孩子”的新家
10月30日午后,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推开收容所的大门,院子宽敞整洁,犬舍一个个隔间里,品种混杂、曾四处流浪的“毛孩子”在各自的“宿舍”悠闲地晒着太阳。看到邱波到来,犬舍里响起一片“汪汪”声,表达着对他的欢迎,几只热情的小狗跑到他脚边,摇着尾巴求亲近。邱波一边耐心地催促它们回窝,一边对记者说:“总有体型小的、机灵的狗,顺着犬舍门的网眼往外钻。它们都不攻击人,只是跟我们熟了,总来‘套近乎’。”
此时,负责看护流浪犬的辅警于文义正在为患皮肤病的小狗打针。只见她蹲下身,拿出火腿肠,声音轻柔地呼唤小狗靠近,待小狗俯身吃食时,她敏捷地抱起小狗,一边安抚一边快速施针,动作一气呵成。“扎针的时候不怕小狗咬你吗?”记者关切地问。“没事,我从小就喜欢狗,这些年没少和小动物打交道,它们和我熟着呢!”于文义笑着说,对她来说,这份工作不仅是工作,更是一份热爱。
“我去弄点吃的,喂一喂它们。”邱波大步流星取来食物,挨个犬舍动作娴熟地喂起来。“最初,我们喂狗粮,流浪狗吃不惯;只喂玉米面,营养又差点儿。后来,我请教了一些养狗专家,经过几番改良后,为流浪狗定下伙食——绞鸡头拌玉米面做成米糊,或者是用蒸箱做成饼。”
饲养工孙丽志刚刚给各犬舍做完常规消毒,卸下消毒设备,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操作间,也就是后厨。他先从冰柜里拿出整袋鸡头倒在案板上解冻,又打开蒸箱查看里面的晚餐熟没熟。作为200多只“毛孩子”的饲养员,他和几名辅警们每天负责喂食换水、清扫消毒、防疫治病等日常工作。
介绍完工作,孙丽志又脚步轻轻地带着记者来到一处“秘密基地”:穿过走廊,打开房门,几只狗妈妈和刚刚孕育出的狗宝宝正在这里休息。“小的刚生下来没几天,大一点儿的近一个月了。屋子里暖和,有助于狗妈妈生产和喂养小狗。”邱波向记者介绍说,这里收容的流浪狗很多都没有做绝育手术,甚至有的来时已怀了狗宝宝。对情况特殊的狗,他们都会进行分类处理。“收容所卫生室药品齐全,犬只常见的小病我们就可以治,大病请宠物医生过来治疗。”
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
60多岁的志愿者李杰长期看护着一个民间流浪狗收容站,救助了400多只残疾的流浪猫狗。起初看到邱波和犬管大队满街抓“毛孩子”,她十分不放心。“后来,邱队长主动邀请我和其他爱犬志愿者随时前来。每一次‘突击检查’犬只收容所,我们总能看到水盆洁净、食物新鲜,也逐渐放下了心。”由于得到精心看护,一些“眼看就不行了”的“毛孩子”又活了过来。最终,李杰将自己喂狗、养狗、医狗的经验,向邱波倾囊相授。
邱波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常有爱心人士前来为流浪狗无偿送粮、送药、打针,让他颇为感动。这种爱的双向奔赴,也为流浪狗们筑起更加温暖的爱巢。
交谈中得知,邱波也曾养过狗,对“毛孩子”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我可以读懂它们的动作和表情,也算‘半个兽医’,哪条狗可能会生病,我基本能看得出来。所以,有空我就常来收容所看看,为它们提前备好药品。”
以前,邱波几乎需要天天到犬舍“报到”。随着犬舍管理逐步规范,他每天的工作量终于不再过于繁重。但那段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邱波每周总要往返几次。
记者注意到,在犬舍门外,还有一个单独的犬笼,封闭管理着十几只不同品种的狗。邱波介绍道,这里属于隔离区,为保证安全,所有流浪狗都要在收容前接受隔离观察,经检疫合格后,再进入收容区合群饲养。不仅如此,犬舍的分配也颇有讲究,“我们将公狗母狗分开放进狗舍,碰到经常打架的狗,还要调换狗舍,直到同一个狗舍的‘毛孩子’能够完全和平相处。在不发生矛盾、不互相撕咬的情况下,每间犬舍可集中安置10至20只流浪狗。”
“除了不太自由,现在它们的生活条件比流浪时好太多了!能够做到饥有所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它们总算能结束流浪,拥有一个温馨的家!”李杰颇有感触地说。
记者采访中得知,犬只收容所里大部分是被遗弃的流浪狗,小部分是禁养犬和有主犬。“对于市民违规饲养的犬只,我们会暂时扣押;想领回自己的犬只,需要进行申请并作出文明养犬书面保证,同时要办理犬证,目的是让犬主养成文明养犬的习惯。”邱波说。
治犬管犬刚柔并济
除了温馨热闹的收容犬舍,每天清晨和夜晚的遛犬高峰、大街小巷的涉犬纠纷现场,人们也总能见到邱波和队员们的身影。
谈起与流浪狗“斗智斗勇”,队员们有说不完的案例,“头两年,我们帮助市光荣院抓捕了五六条流浪狗。那时候控犬工作刚刚开始,我们的队员也怕狗,不会抓,而且院子里都是高龄老人,我们一边要抓狗,一边还得注意安抚老人情绪。”辅警姚俊亭说,犬管大队一连围追堵截四五天也没有收获,最终还是请教养犬专家,以狗粮作为诱饵,设陷阱才“智取”了这群狗。
这两年,队员们的抓捕经验不断丰富,可并不能保证每一次抓捕都能顺利进行。记者第一次见到邱波时,他右手大拇指处的伤口令人触目惊心,“这是前几天队员抓捕流浪狗,我给打下手时候不小心被咬伤的。”邱波说得云淡风轻,个中艰辛可见一斑。三年来,为了抓捕流浪狗,犬管队员们的身上添了不少伤口,也因消除了多起流浪犬扰民事件,办公室里挂上了十几面锦旗。
“现在街上很少见到流浪狗了,我们也可以将工作重心从收容转向救助,集中精力照顾患病的‘毛孩子’。”邱波坦言,“不怕苦、不怕累,流浪狗就不难捕。反而是家养的宠物犬不拴绳、不办证,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如今,宠物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已经成了“家人”。“有时候看着孤寡老人守着一条狗,就像守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真不忍心执行扣留,只能尽量帮老人补齐养犬手续,教导老人拴绳遛狗。”邱波说。
无证养狗、遛狗不拴绳、疫苗注射不及时等涉犬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邱波深知,只有进一步细化犬类管理制度,才能杜绝很多问题。
2020年7月,我市正式上线“智能犬只管理平台”,犬只证件申请、审核、登记和签发实现了“只跑一次”的高效办理。邱波和同事们以每年300多天在路上的严格巡逻和文明养犬宣传,推动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他还从工作中总结经验,对犬只管理制度进行了人性化的“微创新”——
为倡导文明养犬,邱波提出,取消未受处罚宠物犬的年审费用,对已受处罚、已绝育的不同宠物犬实行“阶梯”年审费用标准。这一政策已在今年初落地实施。
“今年我再次提案,建议养犬五年内不受行政处罚的,可以全额返还犬证办证费用,现已面向社会征集意见了。”邱波说。
看到南方多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宠物活动,邱波也在琢磨着文明养犬的宣传创新。今年6月,他联系市农业农村局和新闻媒体、宠物店主等,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宠物运动会,活动现场免费为宠物注射狂犬疫苗。精彩的训犬表演吸引了众多犬主纷纷带着自家的“毛孩子”前来,在萌宠运动会上尽情“撒欢”。
“犬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市民们一起形成合力,”邱波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让百姓形成‘文明养犬’观念,这对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