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广西居住的小蒋遭遇了惊魂一幕。一天晚上,她在回家路上看见一名男子牵着一条大型犬在散步,而且这条大型犬对着小蒋狂吠不止。就当小蒋想要硬着头皮快步回家时,这条狗已经挣脱主人的束缚,向她扑来。
摔倒在地的小蒋被这条狗撕咬了将近一分钟左右,若不是她身上的衣物较厚,后果不堪设想。事后小蒋回忆,当晚她经过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向那条狗做出任何挑衅的动作。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犬只袭击人的事件频繁发生。2015年,广州一名2岁女童在与金毛犬玩耍时,被金毛“强吻”造成唇裂。2011年,杭州一名8岁女童被家中饲养的“黑背”狼狗撕咬身亡。
这些惨痛的案例,让家长们“谈狗色变”。不但有孩子的家庭不敢养狗,有的家长刚怀孕,就赶紧把狗处理掉。“让孩子和宠物一起长大”最终成了一种空想。
但是有些家长却用实际行动证明,宠物和孩子两者不仅可以和睦相处,还能够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
市民伍先生的儿子今年6岁了,家中同时饲养着狗、松鼠等宠物。孩子刚出生时,身边的朋友就劝他把宠物处理掉,或是送到外面寄养,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空间。伍先生却不这么看:“大部分人只是看到了养宠物的弊端,但是宠物和孩子是可以共同成长的。”
敢说这样的话,是源于伍先生童年的经历。4岁那年,伍先生家里就开始养狗,他的童年就是在狗的陪伴中度过的。伍先生相信,自己的儿子也可以和宠物相处融洽。不过他也提到,刚出生的孩子与家里的狗,最初的接触确实不太友好。孩子会揪狗的尾巴,而狗也会在家中做出撒尿、流口水等宣示主权的动作。
现在,即便伍先生不在家中,儿子也能和宠物狗相处得很好。“他们经常一起玩,他们彼此在情感上已经相互信任了。”伍先生认为,孩子与宠物建立好关系,最根本的就是相互信任与尊重。如今,儿子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也会和来家里做客的大人主动打招呼,毫不怯场,伍先生的朋友都会用“情商高”来评价这个6岁的小男孩儿。他把这一切归结于养宠物的益处。
用言语教导孩子,用“奖励”来驯化宠物,伍先生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和宠物之间培养出感情和信任,让他们互相依赖。不过这种依赖是有期限的,多数时候,因为宠物的去世,常常使孩子陷入悲伤。
北京乐善社区服务中心的王馨欣,多年来一直在各个社区推行文明养宠,是朋友眼中的宠物专家。“朝夕相伴的宠物去世了,孩子走不出这份悲伤,这就是孩子和宠物成为好朋友之后最大的问题之一。”应对这个问题,王馨欣有着自己的方法。
她的方法是让孩子逐步了解生命的概念。从孩子1岁开始,王馨欣除了努力让孩子和狗融洽相处之外,还会告诉他,狗的生命包括所有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都有去世的那一天,“一方面让他理解生命的概念,另外就是让他有这个心理准备。”
王馨欣说,身边的朋友在宠物死亡之后,往往会用一些善意的谎言给孩子做解释。但是这种结果并不好。“有个朋友家的猫死了,她就跟女儿说,小猫去了喵星球。结果接下来的半个月,她女儿天天问老师喵星球在哪里。”王馨欣觉得,有些事情孩子迟早要经历,倒不如借着养宠物的机会让孩子开始接触和了解。“了解生命,孩子才能去尊重生命。学会尊重宠物,他以后就会尊重身边的人。”
一只品种优良、性格温顺的宠物,与主人良好的训练,到底哪一项更有利于孩子和宠物融洽相处呢?宠物行为训练师汤斌认为,良好的训练更有利于融洽相处。汤斌说,这种训练的专业性并不强,每个家庭基本上都能做到。
汤斌在工作中接触到这样一家人,由于孩子即将降生,家中的老人希望能将家里的金毛送出去,男主人不舍得,就来向汤斌求救。汤斌告诉他,在孩子出生之前可以先对狗进行一些安慰,狗也会听得懂;另外也可以先将孩子的尿片带回家让狗闻一闻,熟悉了气味,狗也能更好地接纳孩子。
果然,按照汤斌的办法,孩子和狗不仅融洽相处,而且孩子在家时,狗基本上不会吠叫。汤斌告诉记者,以宠物狗为例,狗在其天性中十分喜欢小孩子,它们甚至会去主动地照顾、保护孩子。这是因为狗的原生态就是群哺群育。
许多家长担心宠物狗,尤其是一些大型犬会袭击孩子。汤斌认为,狗做出这些举动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部分家庭会在孩子出生之后,对狗开始冷落,这会让狗产生一种妒忌的情绪,进而使它对这个孩子充满敌意;另外,一些孩子在与狗的接触中不知轻重,比如揪尾巴、揪耳朵等,让狗产生了疼痛感;最后就是一些宠物比较顽劣,难以驯服。
汤斌说,如果是一些天性比较顽劣的狗,主人可以适当给一些奖励,从而驯服它们。当孩子出现时,如果宠物让孩子去抚摸,那么它就可以获得零食;当孩子和宠物发生了矛盾,宠物如果不会吠叫,那么它也会获得零食。经过长期的训练,让宠物形成一种“只要见到孩子,自己很乖就有零食吃”的条件反射。按照这个方法,双方也会更加融洽地相处。
汤斌介绍,现在大部分家庭会选择在孩子两岁左右时,在家中添置一只宠物,这样孩子就会有个伴儿不会太孤单。而一些先有宠物,后有孩子的家庭,其宠物大多难逃冷落的命运,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照顾好孩子和宠物。“这个问题不必想的太严重,只是做好一些细节,就可以改变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