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北大米品牌十月稻田的挂牌上市,中国市场中,农产品的品牌化趋势开始显现。
从重庆的涪陵榨菜,到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再到柳州的螺蛳......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农产品品牌化的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如今,蘑菇产业逐渐成了一个新风口。
《吕氏春秋》有载:“和之美者:越骆之菌”。
早在两千多年前,菌类的鲜美,早已被世人熟知。食用菌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强大的健康益处,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进“大食物观”、“构建动植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首次出现“食用菌”,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食用菌产业的重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01
成就“大食材”
蘑菇,是蘑菇科、蘑菇属称真菌,又叫白蘑菇、洋蘑菇,隶属于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较广泛、产量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很多国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国总产量占世界第二位。
如今,小小的蘑菇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菜、果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食用菌产值达3465亿元。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而在工厂化条件下,食用菌生长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生物转化率很高。食用菌自身的营养可以作为粮食类作物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的补充。发挥食用菌“粮菜合体”的“大食物”属性,将食用菌作为食物产业大力发展,不仅可以充实“粮袋子”,还可以丰盈“菜篮子”,是新时代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正确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总产量仅次于粮食、蔬菜、果品、油料的重要农作物,食用菌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关键产业。
02
走俏“大市场”
Grandview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蘑菇市场规模为503亿美元,2022年达到549亿美元,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将以9.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预计全球范围内需要富含蛋白质的饮食的素食人口将不断增加,在预测期内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020-2030年全球蘑菇市场规模预测
FutureMarketInsights发布的市场数据也显示,2023年全球蘑菇市场规模达96.98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220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蘑菇类原料主要有灵芝、猴头菇、白桦茸、冬虫夏草、香菇、灰树花、云芝等。
从功能性蘑菇市场来看,GrandView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其市场规模达267亿美元,其中食品和饮料行业占整体市场的42.1%。美国植物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草本补充剂销售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在美国天然零售渠道中,蘑菇类原料整体表现良好,其中蘑菇(其他)、冬虫夏草、灵芝都是Top30榜单原料,冬虫夏草市场更是增长15.9%。同时,SPINS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营养食品饮料类别中,含蘑菇类原料的产品销售额增长比较明显,高达26%。
03
蘑菇界的“北斗”炼成记
北斗蘑菇(HoktoKinoko),59年来北斗蘑菇兢兢业业种蘑菇,拥有蘑菇菌种多达2万种,同时围绕蘑菇这一宝藏食材,打造了调味品、预制菜、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高附加值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端口强化蘑菇的消费教育,扩大品牌价值与影响力,2023年市场年销售额达40亿,是日本唯一的综合性蘑菇企业。
第一次进阶:从食品包材经销商,嗅到蘑菇栽培瓶新商机
北斗蘑菇的故事始于1964年,日本长野县,但创立之初,它并不是一家生产蘑菇的公司,而是一家食品包装材料经销商,经营纸袋、木材等包装材料,销售给超市和肉店,用于肉和饭团等食品的包装。
在接触连锁零售业务的阶段,创始人开拓了为超市生产肉类托盘的业务,并从中获取了应用聚丙烯(PP)的生产技术,而这项技术也为后来北斗企业转站蘑菇赛道步下了关键基石。
在公司成立的那年,日本历经了7.5级的毁灭性地震。在当时,随着日本农业技术的进步,食用菌栽培的规模扩大,消费者的选择也逐渐从野生菌过渡到工业化生产的食用菌。此外,各类新的食用菌品种也开始引入日本市场,在这一时期,日本的食用菌产业经历了快速的扩张,但种植食用菌的容器都是易碎的玻璃瓶。
长野县作为日本著名的食用菌产地,附近的蘑菇栽培基地皆因地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不少蘑菇种植者和生产商即将出货的蘑菇培养瓶皆遭到破坏,损失惨重。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北斗企业创始人嗅到了新的商机,历时3年开发并生产了用聚丙烯作为原材料的防裂蘑菇栽培瓶,以取代传统的玻璃容器,这种容器既轻便、且不易破裂,很好的解决了在日本这个地震最频繁的国家种植蘑菇的风险。
这一创新进一步提高了日本栽培蘑菇的生产率和质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北斗企业也依靠这一步取得了飞速发展,从此一跃成为蘑菇栽培材料的领先制造商。
第二次进阶,自研技术,自建工厂,从顶尖材料制造商成为顶尖蘑菇研发、制造、销售企业
但只生产蘑菇栽培瓶子,北斗企业或许成就并不至此。因为很快,他们就发现种植蘑菇的农户和制造商被攻略差不多了,蘑菇栽培容器的销售到了瓶颈期。
于是,北斗企业做了一个决定,自己学会栽培蘑菇技术,开发新蘑菇品种或新栽培材料、技术等,再教会农民,帮助农民提高蘑菇产量,顺便提高容器销量,打造产业共赢生态。
1983年12月,北斗成立食用菌研究所。1986年,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纯白色金针菇--“纯白金针菇北斗M-50”。那个年代,棕色金针菇是市场主流,因此纯白金针菇品种凭借着可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中种植以及更大的食用部分、更好的外观等优势很快就传播到了全国的蘑菇农产业中。
当时北斗蘑菇的商业模式,是开发新品种,销售给农民,利用所得收益来支付研发成本,然而,商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产权纠纷,并且那个阶段,日本的农民正在经历老龄化趋势,蘑菇种植也面临后继无人的时代痛点。
再一次面临商业挑战,而这次,掌握关键种植技术的北斗蘑菇,解决方案是自建工厂,开始利用研究所研发的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独立种植杏鲍菇、舞茸、布纳姬菇等产量与品质兼具的蘑菇品种并进行销售。
随着北斗对于蘑菇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对蘑菇品种进行优化,以改善蘑菇味道、质地和延长保质期等特性,生产出来的蘑菇品质更是赢得了日本农业协会的高评价以及市场的认可。同时由于对于栽培技术的迭代和对于生产体系的持续投入,北斗更是踏上了高效量产高质量蘑菇的增长飞轮,成为蘑菇种植、制造领域的龙头。
2006年起,北斗蘑菇开始利用日本的食品热潮和蘑菇的健康营养特性,以全球性视野积极向海外扩张。截止2023年,在全球,北斗蘑菇共建立了34家蘑菇生产工厂,除了日本,分别在美国、中国台湾与马来西亚也建立了工厂并进行生产与销售,同时向其他的国家进行蘑菇出口。
第三次进阶,从综合蘑菇企业到利用蘑菇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品牌愿景
不满足于成为纯制造型企业,北斗蘑菇始终有一颗品牌化野心。
在截至2023年3月到2026年3月财年中期管理计划中,北斗蘑菇披露企业愿景之一是“以蘑菇传递健康为使命,扩大市场和消费”,背后正是藏着强化北斗蘑菇作为健康食品品牌的雄心,其目标策略除了持续的生鲜蘑菇销售,也包括以蘑菇为主题的健康食品开发。
从包装材料到种植、研发、创新、品牌能力,走过的这些路使北斗蘑菇成为日本唯一的一家在内部进行从蘑菇研究到栽培和品牌开发的所有活动的综合性蘑菇农产品企业,该公司产品约占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蘑菇产量的20%,是日本市占率第一的蘑菇龙头企业。
直至今日,北斗蘑菇伴随日本消费者走过了不断更叠的经济周期。也更是成为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以蘑菇的形象深深印烙在消费者的心中。北斗的核心秘诀是什么,继续再深入挖掘这家公司的成功密码,我们发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实现高质低价的全自动化量产体系”“增加蘑菇吸引力的营销体系”三个关键密钥。
04
能成为下一个顶流吗?
如今,在健康饮食观念的倡导下,人们增加了对菌类食品的需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大力倡导“一荤一素一菇”的膳食结构。当下,菌类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盘中餐”,再也不用经过湿滑的山路,艰难寻觅这种隐藏在树叶和松针之下的美味。从漫山遍野“寻寻觅觅寻不得”到现在菌类“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我们,早已享受到了菌类规模化种植和工厂化种植的福利,可尽情大快朵颐。
事实上,基于菌菇所含多种活性成分,菌菇早已成为健康食品常用原料成分,国内外不少健康品都有添加该类成分,只是没有将其作为主打成分重点宣传。而基于菌菇种类的多样性,如果企业能够加大对某些菌种的开发、研究,也许能从已知中发现惊人的未知。重要的是,诸多菌菇原料通过发酵而得。我国发酵技术不输国际水平,若利用先进的发酵技术结合当下流行的趋势,本土企业也许能通过多方位的技术支持,发掘出更多源自中国,走出世界的特色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