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市民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由于公众停车公司取消昼夜包月,停车费成本陡然增加,晚间还会面临找不到停车位的状况。那么,为何会取消昼夜包月?停车问题该如何解决?
日前,公众停车公司负责人接受广播新闻部《12345热线在行动》栏目(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与市政务服务办便民专线服务中心合作播出)专访,就收费调整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做出了回应。
资料图
取消昼夜包月,停车费翻了好几倍
市民郭女士在和平区甘肃路的公众停车道路泊位长期包月停车,此前每月费用500元。但是,元旦过后,却被停车管理员告知要执行新的收费标准,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费用可能会达到2000块钱。“比原先一下子翻了好几倍,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真的是难以接受。”
市民秦先生有两辆车,也是选择在和平区陕西路的公众停车泊位包月存放。“一辆车一个月是300,两辆车600,一年是7200元。现在一个月需要花3000多块钱。”秦先生拨打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他想了解,公众停车取消昼夜包月,白天按小时计费,是否有合法手续:“突然提出取消包月,合法不合法,合规不合规?”
在和平区包头道公众道路停车场,一位公众停车公司管理员告诉记者,目前还处于过渡期,不少车主上月缴纳的包月费用还没有到期。但新的收费标准已经告知各位车主:“晚上包夜150,白天一小时6块。”
那么,公众停车公司为什么要取消昼夜包月的收费方式?天津公众停车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部长路炯表示,这是按照停车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求,依法依规做出的调整:
“自2015年7月2号,由原来的联华停车公司进行经营转换以来,由于市民反映投诉难以承受计时计次收费标准所付出的高额存车费,因此公众停车以往一直延续昼夜包月形式,不符合停车行业标准。按照我市公共停车行业专项整治要求,近期公众公司多次受到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及处罚,并明确必须严格执行津城管公用【2020】81号文件规定,道路泊位收费标准,公众公司无权以任何形式多收或少收道路停车费。”
2023年1月初,公众停车发布正式通知。此后,公司平均每天接到关于“取消昼夜包夜收费”的意见600多单。收费方式调整后停车成本大幅增加,是大家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有市民建议,公众停车可以考虑采取累计时长减免费用、长短期停放车辆区别收费标准等方式加以解决。对此,路炯部长回应说:
停车智能系统一再出现错误计费
和平区同时也是公众停车道路泊位收费改革的试点,推行“巡检车巡管+车主自主缴费”模式。可最近,家住大理道的罗先生,却多次遇到车位自助计费系统存在的漏洞,被多收了钱。“传感器不灵敏。按照夜间计费标准应该是晚上6点到转天早晨8点按夜间包月或者夜间按次收费。但是如果6点之前进入停车场,系统自动按白天小时计费,直到你离开车场。”
对于罗先生提出的技术漏洞问题,天津公众停车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平分公司经理王中楠回应说:“智能化升级工作以后,广大市民也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意见和反馈。我们后台技术部门一直在更新在完善这些问题,把这些系统上的一些漏洞,逐步的改善。接下来,我们也会和各个区域、街道、广大市民一块坐下来共同去探讨,解决并改善、完善智能化服务。下一步,主要是重点想针对五大道片区,包括大理道,重庆道主要的这些片区,主动沟通,积极听取广大市民意见建议,解决停车车主的诉求。”
交了包月费,却没有预留车位
除了收费贵,还有一些市民反映了交了包夜费用却无车位可停的状况。公众停车公司业务发展部部长路炯表示,他们也正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因为道路停车泊位属于公共资源,谁都可以停。我们公众公司虽然是无权预留泊位,但是我们从小程序,按照车场的泊位数,设置夜间包月的车辆上线,以更好地满足现有的夜间包月车主有序地停放。”
据统计,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停车难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和平区等中心城区,道路泊位有限,收费价格偏高,这样的现实矛盾该如何解决?
公众停车公司业务发展部部长路炯表示,作为城市停车管理服务的参与者,他们也正在积极地寻找方案:“我们也积极与同行业的停车场进行联系,同时,我们也开发和拓展一些路外的停车场,以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对一些边角空地,未开发的,我们也可以跟政府沟通联系,建立临时的停车场。”
详细内容您可以通过津云和万视达客户端下的“广播”栏目,查询2023年1月15日播出的《天津早晨》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