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上学的崔先生寒假回家前于一家猫舍领养了一只品种猫,领养时与宠物店通过支付宝小程序签订了猫粮保障计划,根据该保障计划,小崔必须连续12个月通过每月自动扣费200元的方式向店家付清2400元,该费用将用于每月购买该店铺提供的猫粮与猫砂。
因尚未完成全部疫苗接种,在回家前,小崔决定将小猫寄养到该猫舍中,寄养费用为15元一天,寄养一个月内,小崔不断联系店家帮忙拍小猫视频,但店家拍摄的次数较少,有时甚至用之前拍的视频替代。1月30日,店家告诉小崔,猫咪已经死掉了。
在与商家理论的过程中,小崔发现其签署的猫粮保障计划并没有“退出机制”,店家还表示“可以免费再给一只猫咪”。“后续店家回复我,要么再给我一只猫,让我出邮费,要么让我找支付宝小程序客服,店家说就是解约不了,让我继续付款。”小崔表示。
根据小崔提供的订单截图,该合约确实仍在进行中,除了已经扣款的12月14日、1月14日,小崔下一次扣款将发生在2月14日。南都记者浏览商家小程序店铺页面发现,小崔在该店铺中购买的是宠粮保障计划B,商品信息显示,用户首期需支付200元,后续分段每月付200元,共付12次、订单总额为2400元。
南都记者留意到,该商品并未标注具体售卖产品明细。除了宠粮保障计划B,该店铺中还售卖宠粮保障计划A和宠粮保障计划,分段付费金额分别是150元每月与300元每月,直至付清12次。
受访者供图
当南都记者以铲屎官身份致电该商家时,商家表示,宠粮保障计划A、B、C的不同指向的是领养宠物种类的不同,随之配备的宠粮也有不同。“有些是狗的计划,比如说一些品种狗像萨摩耶、阿拉斯加需要配奶粉、羊奶粉、更贵的狗粮,就需要300块钱一个月。”
同时,商家还告诉南都记者,春节期间寄养收费为25元一天,猫咪将拥有单间一米长的猫笼,粮食和猫砂盆都在猫笼中单独提供。“我们寄养猫咪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问题,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去投喂和打扫卫生。”不过,根据小崔向南都记者提供的视频,猫咪喂养环境中水盆呈现发绿状态,同时猫砂盆也不像是每天清理的样子。
春节期间猫舍涨价一倍,6分钟卖出2个床位
近日,针对春节宠物寄养业务多地消保委连续发声。2月6日,江苏省消保委发文表示,春节期间,受供需关系影响,宠物寄养订单激增,其服务价格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可以理解,但是商家不能只在价格费用上“做加法”,而要在服务质量上停滞不前甚至“做减法”。
上门喂养服务成“铲屎官”们的新消费趋势
南都记者也注意到,近期在二手平台、社交上搜索“上门喂宠”,也出现了大量个人接单信息。同时,不少铲屎官还介绍了自己通过美团跑腿上门喂猫的经验贴,在这些经验贴中,共同的关键词是“性价比”。据了解,铲屎官与跑腿小哥在美团平台对话框中对话、拍照,全程花费通常为最高9块钱跑腿费用,以及铲屎官的打赏。
盒马宠物服务2023年8月起,在上海试点运营;截至去年12月,订单有将近7倍以上的增长。上线以来,盒马宠物服务的好评率达97%以上,有近三成消费者选择长期使用盒马的该服务。
为保障服务质量,盒马在服务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开放预订,消费者可按时段进行预约。由于春节期间宠物服务预订很火爆,部分区域已全部预约完毕,具体以盒马App为准。
行业标准欠缺,服务纠纷多
此外,还有铲屎官向南都记者表示,自己在将猫寄养到猫舍时发现猫舍并不强制查看猫咪的疫苗接种证,这将加大猫咪在公共空间中染病的风险。据小崔还反映,她为自己猫咪选择的猫舍中设有监控,但后续发现该监控并不能回看。“猫咪寄养时虽然每个房间都有摄像头,但摄像头并没有储存卡,我们需要回放功能的原因,是担心寄养人不规范照顾猫咪或伤害它,毕竟我们没办法实时盯着。”
亿欧消费分析师庄经纶向南都记者表示,行业内宠物寄养既有上门喂养,也有到店寄养;主体有宠物店、家政公司、宠物医院、宠物乐园等多种形式,因此涉及到的实际管理部门较为复杂。“宠物寄养的监管职能一般不是由政府部门来担任,更多的是行业自律协会之类的组织。”
宠物寄养行业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目前,业内对于宠物寄的服务内容都是商家根据自身条件而提供的。因此宠物寄养目前无从谈论监管问题,最多是一些地方性的协会或联盟。宠物寄养长久发展还是需要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规范化标准。”
北京市兰台(南京)律师事务所冒乙静律师也是一名铲屎官,她观察到,目前大部分宠物寄养都不会有正式的书面合同,只是线上或线下沟通后直接下单,把宠物送过去,这其中的风险尤其大。“宠物万一在寄养过程中生病甚至去世,责任在哪一方寄养结束接到家后,才发现宠物生病了,责任又在哪一方或者约定寄养期限到了,宠物主没及时来接,宠物该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如果不通过书面合同,或者宠物寄养双方详细交流,很难面面俱到,一旦发生什么问题,很难定责。”
除此以外,针对上述小崔签署宠物猫粮保障计划后发生纠纷后“解约无门”的情况,庄经纶还提到,该种模式目前在行业内还比较新颖,是将订阅制搬到了宠物行业。“这种模式是有一定优势的,例如可以加深消费者与商家的绑定、后续附加服务等,商业潜力较大。但我个人其实对这种模式持保留意见,因为大部分行业的订阅制在国内似乎都没有发展得很好,国内的消费土壤对于订阅制的接受度并不高。一方面是订阅制与国内的消费习惯理念都不符合,一方面是商家依赖订阅制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都不尽如人意,导致消费者对该模式信任缺失。如何把我成本与消费满意度之间的阈值,也是商家需要认真衡量的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