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知识问答

答:指回国定居的华侨,简称归侨。不论年龄大小和何时回国,都是归侨。来华定居的外籍华人,在恢复中国国籍后,也称归侨。

3、什么人算华侨学生?

答:指回国学习未在国内定居的华侨。

4、归侨学生指哪些人?

答:指从国外回国定居就学的华侨,简称归侨学生。不论年龄大小,就读何种学校,都是归侨学生。

5、哪些人应算侨眷?

答: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准确性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与华侨、归侨有五年以上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在申请认定侨眷身份时仍保持扶养关系的,应当认定其侨眷身份。

侨眷身份不因华侨、归侨死亡而丧失。因与华侨、归侨以及华侨、归侨子女有婚姻关系或者与华侨、归侨有扶养关系而取得侨眷身份的,在婚姻关系或抚养关系依法解除后,其侨眷身份自行丧失。

6、留学人员是否是华侨?

答:出国留学生不是华侨,他们回国后不具有归侨身份。如已在国外定居或毕业后就业的是华侨,他们回国后经批准可享受归国华侨待遇。

7、什么人算外籍华人?

答:指原是华侨或华侨后裔,后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国国籍者。

8、什么人算港澳同胞?

答:指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即在香港享有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和虽未取得居留权但系经内陆主管部门批准,正式移居香港的中国公民,以及持有澳门正式居民身份证,而不是“临时逗留证”的中国公民。

9、什么人算港澳同胞眷属?

答:指港澳同胞在内陆的眷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含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港澳同胞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10、归侨、侨眷和华侨的身份应由哪个部门确认?

答:归侨、侨眷和华侨身份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行政主管部门确认。

11、确认归侨身份需提供哪些材料?

答:确认归侨身份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向工作单位(在农村者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的书面申请(需经单位审核认定);

(2)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申请人在原所在国定居的证明;

(3)回国定居所在市、县(市、区)当地派出所的户籍(身份)证明。

12、确认侨眷身份需提供哪些材料?

答:确认侨眷身份需提供以下材料:

(1)单位人事部门(在农村者由乡镇政府)出具的证明审核认定的有关材料,并提交以下材料之一;

——国(境)外亲属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县以上归国华侨联合会提供的证明;

——受司法部委托的香港地区律师提供的公证或其他证明材料,澳门有关机构提供的证明;

(2)由县以上公证部门出具的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申请人)公证证明。

13、确认华侨身份的主要材料有哪些?

答:确认华侨身份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的有效护照和在所在国的定居证正本;

(2)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申请人在所在国定居的证明。

14、外籍华人是否可以恢复中国国籍?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十三条规定:曾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具有正当理由,可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被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15、如何办理外籍华人恢复中国国籍的手续?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

恢复,必须办理申请手续。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可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申请。

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当地市、县公安局,在国外为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

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审批。经批准的,由公安部发给证书。

16、“三侨生”是指哪些对象?

答:“三侨生”是指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

17、办理“三侨生”身份证明认定需提供哪些材料?

答:要求办理“三侨生”身份证明认定需由申请人提供以下身份证明材料;

(1)考生本人户籍证明;

(2)身份证明材料:归侨、归侨子女需提供父(母)亲或本人的归侨身份证明,华侨子女需提供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父(母)亲华侨身份证明及华侨本人护照复印件。

(3)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中已明确的可免)。此证明可由考生父亲或母亲单位及主管部门开具,也可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

18、“三侨生”报考国内各类大专院校有何照顾?

答:国家对“三侨生”报考国内各类大专院校目前给予加10分的照顾。

19、接受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需提供哪些材料?

答:接受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需提供以下材料:

(1)捐赠人的捐赠意愿书(需写明捐赠金额和事由、捐赠人自愿无偿捐赠;如捐赠物资,应写明名称、规格、数量、价值、用途和进口海关;捐赠物品较多、规格不一的,须附详细清单;捐赠人签名或盖章);

(2)受理单位要求接受捐赠的报告;

(3)单位主管部门关于要求接受捐赠的报告。

20、国家对华侨在国内收养子女有何特殊规定?

答: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华侨应当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地区(盟)行政公署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华侨在国内收养子女,除同国内公民收养子女必须具备的四项条件①无子女;②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③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④年满三十周岁。另外,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21、华侨在国内收养子女需提供哪些材料?

答:华侨在国内收养子女需提供以下材料:

(1)居住在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的华侨申请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时,应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本人护照;

(2)居住在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的华侨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时,应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22、华侨同国内公民办理婚姻登记需提交哪些材料?

答:华侨同国内公民办理婚姻登记,需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护照;

(2)经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居住国公证机构出具的本人无配偶证明,或我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证明;

(4)婚姻登记机关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23、如何办理外籍华裔孩子在中国的寄养手续?

答:外籍华裔孩子在中国寄养,需要在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国

内公证处办理委托公证和受托公证,孩子来华后,需到当地公安部门备案,签证可以每一年延期一次,直至16周岁。

24、老年华人在国内购买房产后可否在国内长期居留?

答:根据公安部门规定,在华购置房产的60岁以上的外籍华人,

25、我国对出国留学人员的生育总是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根据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

(1)出国留学的中国内陆居民(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应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国内陆有关单位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应向留学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2)夫妻双方在国外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留学人员,不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国外生育或者怀孕后回中国内陆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回中国内陆后不予处理。

(3)留学人员在国外生育的子女不回中国内陆定居的,在执行国家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时,不计算该子女数。

(4)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生育或者怀孕后回中国内陆生育,不纳入中国内陆各级部门和有关单位人员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

26、国家对归侨、侨眷职工因私出境租住公房和参加房改买房有何规定?

答:国家对归侨、侨眷职工因私出境租住公房和参加房改买房有如下规定:

(1)获准因私短期出境仍保留公职的归侨、侨眷职工,可继续租住原公有住房,并按当地标准缴纳房租。

(2)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职工,在出境前已经按国家及地方的房改政策规定参加房改买房的,出境定居后,其房产权属不变。

(3)出境定居的离休、退休、退职职工的原同住亲属,(原同住亲属指其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与其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凡同住一年以上者,可继续租住原公房,并按当地标准缴纳房租;原居住地施行房改售房时,经产权单位同意,可以按当地房改政策购买原公有住房。

(4)归侨、侨眷职工已经参加房改买房的房产,原售房单位不能单方面中止协议或决定回购。购房协议中有特殊条款规定的除外。

(5)归侨、侨眷职工购买现住公有住房时,凡签证购房协议,并按照协议要求缴纳购房款,其房产应被认定为“已参加了房改买房”。

27、国家对外海侨胞在国内的墓地有何具体规定?

答:根据有关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华侨和港澳同胞墓地,原则上迁入当地的公墓(包括华侨公墓)。对一些重要的知名爱国人士和重点侨务工作对象的祖墓,原则上予以保留,具体对象宜从严把握,必须由省侨办和主管港澳事务的部门提出名单,报省政府批准。

对被保留的坟墓,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发布后建造和修复的,超出面积、扩大规模的部分要予以清理。

THE END
1.收养和寄养有什么不同收养和寄养有以下不同:1、条件不同,收养必须严格按照收养法定条件办理,而寄养只需当事人协商一致;2、产生效力不同,收养生效后,亲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消灭,而寄养关系并不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3、其他不同。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330249.html
2.什么是寄养?与收养有何区别?什么是寄养?与收养有何区别? 收养不同于寄养,寄养是父母因特殊情况不能直接履行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把子女寄托在他人家中生活的委托代理行为。寄养不发生父母子女关系的变更,被寄养儿童与受托人之间不产生父母子女的法律关系。http://jxjg.hljcourt.gov.cn/m/?act=a&aid=167028&cid=4
3.美国的寄养和收养统计数据家人与朋友经济数据美国寄养服务中接收寄养儿童数量 美国寄养服务中退出寄养儿童数量 美国不同性别寄养儿童数量 美国不同年龄段寄养儿童数量 美国不同种族寄养儿童数量 美国不同安设方式寄养儿童数量 美国不同案例目标儿童数量 美国不同寄养时间寄养儿童数量 因离职原因离开美国儿童人数 展开全部数据 采用 被公共机构收养美国...https://data.iimedia.cn/data-classification/theme/13034763.html
4.→寄养/收养/领养,翻译成英文,例句,中文英文 中的“寄养/收养/领养"如何 : foster care, foster placement, fostering.上下文翻译 : 委员会建议缔约国进一步制定支持收养的立法,加强对下述各类家庭的社会服务,确保《公约》的原则得到进一步遵守:有经济、社会或其他困难的家庭以及扶养有残疾和精神或行为问题的儿童http://zh.glosbe.com/zh/en/%E5%AF%84%E5%85%BB%252F%E6%94%B6%E5%85%BB%252F%E9%A2%86%E5%85%BB?page=2
1.寄养与收养的区别有哪些在现实社会中,相信有很多人知道什么是收养与寄养,两者存在区别。就是收养指的是收养孤儿或别人的子女,而寄养是父母没有能力抚养,将子女寄放在他人家里帮忙养育。到底收养与寄养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对此,华律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解答相关问题。 一、寄养与收养的区别有哪些 所谓寄养,是指父母出于某种原因无法携带子女...https://mip.66law.cn/laws/569665.aspx
2.寄养与收养有什么不一样寄养与收养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两者的目的不同。2、成立、生效要件不同。3、两者的后果不同。 寄养与收养有什么不一样 ?寄养与收养有什么不一样 寄养与收养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两者的目的不同。生父母将其子女寄养的目的在于委托他人代为抚养照顾子女,而非解除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父母子女...https://www.64365.com/zs/630330.aspx
3.收养与寄养的区别有哪些收养与寄养的区别有哪些 一、收养与寄养的 1、法律关系的依据不同。收养关系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必要的法定手续或民间契约或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关系。如果需要解除收养关系,也是要通过必要的法定程序办理手续。寄养关系是依据当事人的口头约定而产生的,不必办理任何法律手续,随时都可以由双方协商...https://www.77cxw.com/fl/435600.html
4.孤儿安置渠道有亲属抚养()家庭寄养依法收养。A. 生前收养 B. 完全收养 C. 不完全收养 D. 遗嘱收养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材料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与参加的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比例的对比: 材料二: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https://www.shuashuati.com/ti/069f03f832d04d87830eb7279a7fa949.html?fm=bdbds70d7d76c30c5935957896aeebde8480f
5.非法收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寄养婴儿被收养案”孩子重回亲生父母...南通中院在海安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 9月11日,安安在被收养三年后和亲生父母团聚。 导读 9月11日,在历经三年的异乡收养生活后,小男孩安安被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海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一同接回海安,与其亲生父母周某、王某团聚。至此,这起备受关注的“寄养‘弃婴’被收养案”终于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16/c4299591.html
6.领养和亲生命运真的是不一样的吗?领养来的孩子是否大多都会被因为是被领养来的而区别对待?是否成年后形成自我都会和寄养家庭产生隔阂和距离。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都会被忽视,精神分析里有一句话无回应之地既死亡之地。 那么领养来的孩子该如何去疗愈那个亲人被嫌弃的自己呢?壹心理悬赏 ¥12.00 收起 已截止。 @中年大叔的心理学札记 ...https://www.xinli001.com/qa/100829451
7.收养还是寄养?与继承息息相关!收养还是寄养?与继承息息相关! 老田的女儿小田刚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老田一个人实在无力抚养小田,便将小田一直寄养在弟弟田老二家中。 三年后,老田与一位李女士相识并再婚,婚后未生育子女。但因种种原因,小田依然在田老二家中生活,始终没有回到自己生父身边,并且多年来一直称田老二为“爸爸”。https://m.btime.com/item/411ga8fvs6c9cspp6q3t3ojhbl2
8.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和收养办...收养前,应由儿童福利机构或单位观察待收养儿童与将来的收养父母之间的关系。立法应确保在法律上承认该儿童为收养家庭的一个成员并享有成员的一切应享权利。 第17条 如果儿童不能安置于寄养或收养家庭,或不能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在原籍国加以照料,可考虑以跨国收养为向该儿童提供家庭的一个替代办法。 https://www.un.org/zh/node/18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