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偏爱的女作家,为什么是她?迟子建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额尔古纳河右岸

哈尔滨最近可太火了,“小金豆们”纷纷涌入大街小巷。

东北文学也跟着又火了,共享这泼天的富贵。

论起这片白山黑水养出来的作家,不得不提的,一定是迟子建。

苏童曾说:每年春天,我们听不见遥远的黑龙江上冰雪融化的声音,但我们总是能准时听见迟子建的脚步。

董宇辉曾在直播间深情表白她《额尔古纳河右岸》里书写的东北:

“我第一次充满了对力量、对生命、对森林、对流水、对落叶、对日月、对清风、对起舞的萨满、对夜里的月光的深深的爱。”

最终,这本小说狂卖了150多万本。

董宇辉甚至说道:我死后一定要在墓碑上刻上,我把一本非常好的书卖出150万本!

但迟子建不炒作,不作秀,不蹭热度。

换句话说,我连热度都不太知道,更遑论在不在意。

可以,这很迟子建。

1964年,迟子建出生在漠河市北极村。

在那个年代,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是漠河乡广播站广播员,父亲任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

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父亲给她取名“子建”,希望她能像曹植一样才高八斗。

迟子建一家

迟子建的小名叫“迎灯”,因为她的生日是正月十五,在那天父亲总是想办法做盏灯。

外面零下三四十度,用一瓢热水浇上着霜的罐头瓶,把蜡烛插上去点燃,正月十五迟子建就提着它走。

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好,每逢春节都要铺开红纸书写对联。父亲鼓励迟子建编写对联,她拿起笔就写。门楣上挂起的龙飞凤舞,算是她最早期的作品。

6岁那年,迟子建被母亲送往姥姥家寄养。她大哭大闹,摔碗摔筷子抗议,但还是没能改变母亲的决定。

“那种仿佛被遗弃的痛感,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漠河每年多半的景致是白雪皑皑,冬天零下30多度,夏天则会有极昼。

她的童年,家人虽未缺席,却多了一份独自感知风霜的孤寂,这让她得以早早品味到白雪之下的感伤。

她喜欢探究村庄里的人们,他们的生命静水流深,像一部部史诗:

骑着马下山换盐的鄂温克人,生了痴呆儿的喜欢穿长裙子的苏联老太太,姥爷、姥姥、小舅和二姨......

鄂温克族人

记忆里最深刻的,是自己在广袤的天地间肆意奔跑,观察着神奇的自然世界。

迟子建记得寒假时跟随父亲到山上拉烧柴,看到林间奔跑的动物,云雾四时的变化,静静流淌的黑龙江。

迟子建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吃贪玩。

她总是想探究自然的奥秘: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

一个接一个问题,乐此不疲。

后来迟子建坦言,写作最初的动力来自大自然给的感动。

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飞雪细雨,红霞漫卷的黄昏,冰封的河流,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这一切都让少年的她怦然心动,文思泉涌。

迟子建和她的姥姥

那时,家庭是她写作的空间。因为没有写字台,迟子建就在缝纫机上练笔。

写不下去的时候,她就看花圃上的蝴蝶,枝叶扶疏的稠李子树,窗外的菜园,远山蓝幽幽的剪影,丝绸般涌动的月光,土路上经过的行人、路过的狗和跑过的鸡。

她记录下自己喂过的猪,猪吃得满意时,小尾巴会晃来晃去。她用一把破木梳给猪梳梳毛,梳的时候它特别幸福。

腊月宰猪时,迟子建因舍不得而大哭。但过两天,她又能开心地和家人一起吃肉。

“这就是生活吧。”

在最早写作之际,她就知道自己会被什么打动。

高考没考好,迟子建去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读书。

大学期间的生活费不多,但迟子建想买喜欢的文学书,就只好在“吃”上克扣自己。高粱米最便宜,她总是吃,把胃吃坏了,不止一次呕吐出来。

晚上寝室熄灯,迟子建还想继续看书写作,就得点蜡烛。她怕影响室友睡觉,就用手指把烛芯掐短,让烛火散发的光更微弱。但长此以往,蚊帐还是被熏黑了。

她始终没丢下写作。写日记,写人,写风景,也开始写小说。

迟子建不断地投稿,常常背着写完的作品,沿着学校外的山间车道走到邮局,看长长的列车在身侧呼啸,把稿子寄出去。

投出的稿件大都了无音讯,偶尔收到编辑的修改意见,迟子建会很认真地修改,但有时却越改越糟糕。无论如何,迟子建没有放弃写作和投稿。

《钟山》杂志社给迟子建的回稿信

1984年她毕业了,她是宿舍八个人里最后走的。临行前的晚上,迟子建独自和衣而睡,回想四年种种,怀念而感伤。

于是,她提笔写下小说《那丢失的……》,记录下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情。这个短篇小说,最终发表在《北方文学》杂志上。

1985年,迟子建参加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在呼兰县举办的小说创作班。《人民文学》编辑朱伟受邀前来讲课。

在朱伟离开前,迟子建忐忑不安地将《北极村童话》交给他,问道:“您看看这像不像小说?”

在迟子建手中,厚厚一沓的手写稿被装订到一起,每一页的旁边有两个锥子钻的小孔,拿一根线绳穿着。

朱伟当时正在会议室休息,说自己马上要走,只能翻翻。迟子建失望的回到房间。

但后来,朱伟带走了《北极村童话》,并把它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迟子建《北极村童话》

这篇《北极村童话》,是迟子建大学晚自习写下的中篇小说。

在此之前,她收到太多退稿信,一次《北方文学》的杂志编辑对她说,“你不要想着你的小说要去承载什么东西,你要写你自己熟悉的、喜欢的。”

编辑一语点醒迟子建。

她不再执着于对技巧、思想极致的追求打磨,而是将视野拉回到这片成长生息的故土。

在《北极村童话》里,迟子建用梦幻而温柔的笔触,写下了在姥姥家度过的童年。在那段哀伤又童真的岁月里,她和天上的云作伴,觉得它们像蜷着睡觉的兔子;她偷偷给家里的傻子狗喂馒头,在夏天给它端盆凉水......

这份孩童视角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唤醒编辑和读者内心深处的本真与快乐,带着每一位翻开《北极村童话》的人,在自然的天地遨游,感受东北的神奇、温暖和苍凉。

青年迟子建

迟子建曾说,想象力是作家的命脉。

“有了想象力,你就不会把生活那么快就用空,你的内心总会有激情和动力。保护和发掘想象力,它是写作的火种。”

在迟子建的作品里,随处可见这种丰富想象散发的魅力。

在《亲亲土豆》中,她写“你不由地在灿烂的天庭中落泪了,泪珠敲打着金钟般的花朵”,把土豆花写出了神性的光辉。

在《越过云层的晴朗》里,则是以一条黄狗的眼睛去观察人类世界,写下了“火车是会跑的帐篷”“河水瘦了”,灵气斐然,视角新奇,实在妙不可言。

“那些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家,有如一颗恒星,会持久地爆发光芒。”

这是迟子建对想象力的理解,也是她作品最好的注解。

去世时正值腊月,迟子建后来在散文《灯祭》里写,“迎灯”那年没有点灯,坐在暗处想着父亲兴许只是迷路了。

父亲是迟子建生命中影响深远的男性。她曾说,父亲的去世让她感受到了人生的寒流。

多年后,34岁的迟子建遇到了另一个重要的男人,她的丈夫。

她和塔山县委书记黄世君结婚了。

迟子建和黄世君结婚照

黄世君年轻有为、风度翩翩,和迟子建志趣相投、琴瑟和鸣。

每天早晨,为了看第一缕曙光,迟子建和丈夫早早起床。

玻璃窗上蒙着霜花,他们用手指刮出一道月牙形的明亮玻璃,让阳光透进来。

下班之后,她会亲自洗手作羹汤,为丈夫准备可口的饭菜。

晚饭之后,他们爱去呼玛河边散步。黄世君喜欢拣那些扁圆的石子打水漂,迟子建就帮他数一共绽开了多少朵浪花。

黄世君总是很知足地对迟子建说:“我真有福,娶了你这么个好老婆。”

在丈夫的鼓励和支持下,迟子建完成了70万字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

这本书的撰写堪称马拉松长跑,资料准备了七八年,写了两年。直到出版,花费了整整十年。

迟子建《伪满洲国》

这部作品也开启了迟子建的长篇创作。

她曾谈论写作长篇,要看作家对题材是否产生了感情。作家心动,在心灵产生共鸣,融入了感情,才能驾驭这样的题材。

在《伪满洲国》的扉页上,迟子建为黄世君写道:

“把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部作品送给你,它是我的,更是你的。”

2002年5月,黄世君不幸车祸去世。

迟子建说,那是她经历的所有北方的春天中,最残酷、黑暗、绝情的日子。

推开家门,她能看到丈夫用过的剃须盒,送给她的钢笔,盖过的被子,喝过的酒杯......

她不敢上街,更不敢去商场,因为那里留下太多他们共同的回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段日子,她痛不欲生,肝肠寸断。

黄世君去世那天,迟子建在日历上写下“我最爱的人去了”

有一天,迟子建看到电视新闻报道黑龙江发生了一起大型矿难,导致100多人丧失生命。

她看着画面里遇难者家属无望的眼睛,感觉那像冬天苍茫的天空,积聚散不开的浓云。

她想,一个知识分子至少还可以用一支笔寄托哀思,而她们呢?

她决定把笔和苦难联系在一起,与世界的痛感同身受,去探讨生死的意义。

迟子建将丈夫的去世视为自己写作历程的分水岭。

“我爱人因车祸离世对我的迎头痛击,毁掉了我的俗世幸福,却对我的文学成长,起到了一种催生作用。”

此后,迟子建的作品里,总会探讨个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对待死亡的态度。

“一个世界在我的文学天地里重新洗牌了,一个作家应该懂得生命的重量该是什么。”

她把新闻中的煤矿环境拉入到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里》,探讨死亡、社会、以及隐含其中星星点点的人性。

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的丈夫也因车祸辞世,她在其中写道:“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创作让迟子建的心灵和作品一起经历成长,她把死亡和世间百态写得水乳交融,让人读书时为之一振。

死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她的作品里。在《群山之巅》中,迟子建写的人物“辛开溜”,是一位上过战场打仗,但被诬陷为逃兵的人。

他在生前遭人唾弃地活着,死后火化时却被发现骨灰中残留的弹片。

他活着的时候,与死是一样的;死的时候,却被“复活”了。

“人是什么?死亡是怎么到来的?人在一生当中究竟该做什么?”

迟子建用文字不断地叩问,从生中望见死,也从死里看到生。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但迟子建还在坚持寻找题材,希望写一部能够告慰亡夫的书。

迟子建

2004年,迟子建从报纸上看到鄂温克画家柳芭的故事,这个被称为“神鹿的女儿”的鄂温克女人给迟子建留下了深刻印象。

鄂温克族部落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那里有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和漫长的冬季。

为了拿到一手资料,迟子建跟着鄂温克人生活起居,仔细观察他们狩猎、交换食物以及唱歌跳舞这些朴素的生存和娱乐方式。

在那里,她看到了这个古老民族有别于“原始”“野蛮”更为真实的一面。鄂温克人从不乱砍乱伐,也不会过度索取,生活环境艰苦,却也乐在其中。

最后,迟子建找到了鄂温克族最后一个女酋长玛丽亚·索,并以她为原型,用自述口吻写下了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书中的鄂温克族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森林里穿行狩猎,在月色下燃起篝火。

他们平和、坚韧、乐观、知足,就如陪伴在身边左右的高山白雪,日月星辰。

在书写这部作品时,迟子建心中非常平静。她觉得丈夫一定遥远地注视着自己,她想一直顽强地写下去。

《凤凰卫视》采访片段

在这本长篇小说中,迟子建不仅要书写一个大众视野下神秘而陌生的民族,还要在有限的篇幅中讲述近百年的故事。

所幸,她太熟悉这片小时候就奔跑过的山林,鄂温克人早就融入了她的童年记忆。

而走近这个民族之后带给迟子建的心灵震撼,更使得她发自内心地欣赏这个朝气蓬勃的民族。

当写到现代文明对鄂温克人的收编时,迟子建难掩惋惜忿恨之情。

“我们为了所谓文明生活,对我们认为落伍的生活方式大加鞭鞑,本身就是一种粗暴。”

“我们太贫血了,所以当真正的鲜血喷溅时,我们以为那是油漆!”

额尔古纳河

2008年11月,迟子建因这本小说,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站在颁奖台上的那一刻,她深情地说:

“我要感激一个远去的人——我的爱人,感激他离世后在我的梦境中仍然送来亲切的嘱托,使我获得别样的温暖。”

在作家也开始走到荧幕前吆喝的时代,迟子建仍保持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旧”。

手机用的是十几年前的非智能机,已经磨掉烤漆。

她有微博,但只在电脑上用。

晚上做饭的时候,她还会听广播。

但即便这样,对迟子建来说,可能都是一种“进步”了。

毕竟再早期,她还在用纸笔写作。

迟子建在写作

与这种“旧”相对应的,则是近年来,她依然新作频出。

2017年,她凭借《空色林澡屋》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2018年,她凭借《候鸟的勇敢》获得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

2019年,她凭借《炖马靴》获得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短篇小说奖;

2020年,长篇小说《烟火漫卷》出版;

2022年,作品《喝汤的声音》获得第1届高晓声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抛开互联网,迟子建是一个完全打开的人,就像一块海绵,喜欢在生活的汪洋里汲取写作的养分。

《烟火漫卷》里,热气缭绕的澡堂,香气扑鼻的炖菜,烟火气十足的哈尔滨街头,都在她的“溜达”和“唠嗑”中累积成型。

迟子建作品

她在书中写: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

而她自己,哪怕成名多年,也一直定居在哈尔滨,不愿离开故乡。

迟子建曾说:“没有故乡,就不会有我的写作。”

可她笔下的东北,并非一直如那冬日的暖阳般明媚,有时却像白雪覆盖群山,让人感到恬淡、肃穆又哀伤。

在接受马东采访时,迟子建说道:

“真正的伟大的作家,是可以看到人内心深处的鲜血——一个鲜活生命体内在的眼泪、哀愁和无奈。”

“文学要能够给予这些人面对艰难生活的一种温暖的渴望或希望,就像寒夜尽头的几缕晨曦。”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年届九旬的“我”终日守着那团跳跃的篝火,一如守护着“我”的民族和心中坚守的“道”。

“无论遇到狂风、大雪、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未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还在写着的迟子建,也是这守护火种的人。

参考资料:中国文明网:迟子建我的爱人还在我的梦境里;人民文学出版社:迟子建笔下的哈尔滨;人民文学出版社:迟子建:故乡是文学永恒的根

THE END
1.额尔古纳市社会福利院(额尔古纳市养老服务中心)(额尔古纳市...--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社会工作行业公司查询导出 经营范围:提供收养服务,弘扬救助精神。承担全市“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工作符合政策的特殊家庭中老年人的集中托养服务开展特困人员的心理疏导等服务抚养由市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儿童负责入院儿童医疗康复心理疏导承担长期滞留人员及无法确认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寄养和...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neimenggu/name/%E9%A2%9D%E5%B0%94%E5%8F%A4%E7%BA%B3%E5%B8%82%E7%A4%BE%E4%BC%9A%E7%A6%8F%E5%88%A9%E9%99%A2%EF%BC%88%E9%A2%9D%E5%B0%94%E5%8F%A4%E7%BA%B3%E5%B8%82%E5%85%BB%E8%80%81%E6%9C%8D%E5%8A%A1%E4%B8%AD%E5%BF%83%EF%BC%89
1.宠物寄养一般要多少钱(宠物家寄养多少钱)宠物寄养的费用主要取决于宠物的种类、体型和寄养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猫和小型狗的寄养费用相对较低,大型狗的寄养费用则相对较高。平均每天的费用在80元左右。这种费用通常包括食物、住宿、清洁和护理等方面的费用。在城市中心地区,小宠物的寄养费用可能会更高,而在郊区或农村地区则相对较低。 http://tkb.yu5.cc/w509/93669674.html
2.寄养宠物温暖寄养探索宠物日租金的真相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常见的寄养类型及其对应的一天费用: 家庭式寄养:这种方式通常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为它能让宠物在一个温馨舒适的地理环境中生活。家庭式寄养每天费用大约在50至100元人民币之间,具体取决于所选城市、家庭条件以及是否包括额外服务,如狗跑步或者猫玩耍。 https://www.qqddujnzs.cn/shui-zu-chong-wu/464983.html
3.【在额尔古纳河畔远眺对岸的俄罗斯】 【莫尔道嘎林场,逍客迄今为止最远的一次旅行】 【个中艰辛后表的莫日格勒河】 “为什么选择十一去呼伦贝尔呢?一定很冷了吧?”这是我出行前听到最多的询问。可是,十一去哪呢?机票太贵,还是自驾实惠一些;传统景区人太多,还是反季去地广人稀的地方舒服一些。草黄了?别忘了,有人...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3211544
4.内蒙古60年经济发展综述:甲子正华年草原展新颜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390多万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以一日千里的发展业绩告诉世人:内蒙古正从祖国北疆快速崛起。 骏马放缰走千里 内蒙古杭盖草原上的牧民达楞太今年5月把最后20多只山羊“寄养”出去,告别熟悉的草原进城了。 他现在的工作是为蒙牛乳业公司送牛奶。达楞太说:“以前牛奶给镇上...https://www.gov.cn/jrzg/2007-07/31/content_701716.htm
5.北京五一度假攻略,赏花烧烤遛娃下午茶还可以带宠物3、不可以带狗进入餐厅,萌宠客房是单独的区域 4、价格:200元清洁费,寄养室398元。 丰富早餐 清晨伴随着和煦的阳光和清脆的鸟鸣,睡到自然醒,到阳台伸个懒腰,看看群山与湖水,再去享用一餐美美的元气早餐。酒店早餐十分丰富,西餐、中餐全部都有。我特别喜欢吃餐厅的小馄饨和阳春面,餐厅还有一处户外用餐区,有一棵...https://you.ctrip.com/travels/1/4097067.html
6.额尔古纳市社会福利院招标公告额尔古纳市社会福利院机动车保险服务定点服务采购合同 2023-04-27与供应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呼伦贝尔中...成交 额尔古纳市社会福利院复印纸直接订购采购合同 2022-11-17与供应商额尔古纳市泰宝文化用品销售有限公司成交 额尔古纳市社会福利院印刷服务定点服务采购合同 ...https://www.tiepayun.com/enterpress-1d43e67ac7c687b43e425da4a2abc04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