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住家户都有院落,有院墙,就适宜养一些动物。
院内的动物有家养族,禽有鸡、鸭、鹅,畜有猪、牛、羊、猫、狗……家养族中的老鼠,是个例外,是不情愿地养。蚊蝇是个另类漂泊族,系被迫地养。蛇是旅游的派系,到院子了,是看农家乐的,有时候暂住,有时候常住。黄鼠狼为敌对派的窃贼之流。有些鸟儿,算睁只眼、闭只眼的院内流动者,不稳定隐患常有,又不至于要列为黑名单的。比如,我有时对鸟儿持纵容之态度,父亲母亲还不至于讨厌。
猫是可以上灶的,虽然那个吃饭处永远在灶台的拐角。鸡要是上灶了,就要遭遇驱赶。猫可以窝在烤火人的腿上,还能窝到人的被窝中睡觉。这样的礼遇,是其他动物不曾有的,也说明猫讲卫生。狗也是要喂的,猪也是要喂的,鸡也得喂。不过,它们都有不可逾越处。狗会在桌子下来回走动,只能在桌子下;吃饭的人会给一根骨头,还得在桌子下。鸡可能一下跳起,叼走一根你正在吃的面条,它是不能与人共一个碗的。猪得在自己的圈中,安分守己,人才满意。“屋里的”与“屋外的”是有些区别,情感是一样的。牛羊有圈,可在圈里吃,在野外吃更是常态。
动物们都有一口饭吃了。夜间,若少了鼠音的“叽叽叽叽叽叽”,你能睡个安稳觉。狗会时不时地吠几声,看家护院。鸡“个蛋,个蛋”的,为“荷包蛋”最基本的原料。牛会去田野与人一起劳作,是一年中收获不可或缺的细节。牛的前面会是一片待耕种的土地,过数日半月,一条一片庄稼的美丽线条、姿态,便在那儿了。
牛吃麦苗了,你见了要赶。你赶鸡了,一吆喝,一群的鸡不慌不忙,夺路而逃,分不出谁家的鸡了。你分不出,鸡自己知道它是谁家的鸡。跑得快的是邻家的,不怎么跑的是自家的鸡。有时候引起纠纷的,还就是这些鸡。邻家的鸡到你家生蛋了,你看见没?若看见了,要还给人家。你的鸡啄了邻家地的蒜苗了,你得给邻家说一声吧,表明你的态度。不过,鸡以主人翁态度赶鸟,比较有意思。你的猫到邻家逮老鼠了,邻家的猫也可能给你逮老鼠的。牛与牛顶鼻子,鸡与鸡抢风头。这家的羊撞了那家的羊,这家的鸡叼了那家鸡的彩头。东家的牛、西家的鸭还要走一条路,鸡与鸡还要到一起玩,就像小孩子还会打架,一天一天就这样过。
现在,是一个院子人都有空闲的时候吧。鸡来了,猫来了,鸟儿来了,狗摇着尾巴来了。爱顶牛的牛呢?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你们闲谝,它们好像也没闲着,围你一会儿,围邻居一会儿,围你和邻居一会儿。家养的,生分些的,熟悉的,陌生些的。很多声音与图案就是态度。很多动作是暗示,家养的好像更会看你们的关系,眼色明了。不是家养的群体,才不在乎你们亲密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鸡啄虫子了,狗撵猫了,猫撵鸡了,鸟儿抢了鸡的食物了。这样的纠纷是随时的。你走过去,鸡也一下散开。猫逮住了一条小蛇,我追了又追……动物也是一家一家的,与你是一家的,与别人是一家的。有些鸟儿是有圈子的,有的鸟和你是一个圈子的,有些猪是关系比较要好的,有的猫和狗在亲密,有的鸡与猫在斗:一个用嘴,一个用爪。有的蚊蝇好像只在这家不在那家,或者发动“兵团大战”,或者孤身一只奋斗。
有一只鸟跑到你屋里了,你看它挺美的。有一头猪翻圈了,你要往回赶。有时候,你调解一只鸡与一只鸡的矛盾,清官难断家务事似的。有时候,你就是要给鸡帮忙。不过,天亮了,你能听鸡鸣,听到喜欢的鸟语。中午,听牛哞,听牛的慵懒,你也慵懒了。某一时刻,你看到羊咩咩了,咋像看自己小孩似的……
我喜欢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看一群牛羊被一个人赶着;有时,人在牛羊队伍的中间,有时在队伍的最后面。这个人一会儿为需要的牛羊指引路,一会儿批评走路顺路偷嘴的羊、牛;一会儿还要数一数羊丢没呢。更多的时候,几只鸭子领一群鸭子在路上,它们在回家的路上,走不错的。而早上呢?开圈的时候,牛羊有人领着出门;鸡自己一窝蜂似地出门,各自散去,范围在距离家不远的地方;鸭子找有水域的地方,集体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