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之联,宋词中有“好花偏占一秋香”之句。秋风肃杀,群芳凋零,唯有菊花,在这萧瑟的深秋迎来了自己的花季,以姹紫嫣红的色彩点亮着渐冷的秋日。所以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之一,自古多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今,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爱菊之人。他们中有的凭着自己的一腔喜爱,以种菊为乐;有的则对美丽的菊花心生向往,以赏菊为雅,给常州的秋天平添了一份别样的精彩。
养菊达人
陈全欣:偏爱赠人菊花,家中只留“余香”
陈全欣把自己养的菊花都拍下来做成了相册
最早在家门前养菊花,朋友来都是看花识人家
陈全欣说,他和妻子一直喜爱种花,家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花,一季至少保证有6个不同品种的花盛开。“最早开始决定好好学习种菊花是第一次看完了马杭的菊花展之后,看到人家种的菊花一朵朵都特别饱满,我就也想自己试试,于是就多方找人,联系到了养菊花有点名气的吴一华,跟他学习养菊花。”
搬家后在楼下搞了小花园,今年养了两百多盆菊花
2015年,陈全欣在楼下的空地上建出了一块小花圃,运泥、搬砖、砌花坛,都是他和老伴亲力亲为的。“之前楼下就是一块荒地,连草坪都没有,正好我喜欢种花,就自己规划了一下,搞了一个小花园。”陈全欣人缘不错,当时召集了几个好朋友帮着一起挖泥,挖出来的泥土,用运水泥的小推车整整运了两天才清干净。他的小花园里种着各类盆景花木,有上百个品种,其中光菊花就有三十多个品种。“我的这些品种基本都是从专业种菊花的老师那里淘来的,每年都有新品种加入。”陈全欣说,自己虽然种菊花已有十多年,但是每年还是会去找师傅吴一华讨教。陈全欣说,刚开始找到吴一华学养菊花的时候,整天往吴一华的“菊花田”跑,一呆就是一整天。“我那时候刚退休不久,就每天准点到他的菊花基地去,比上班还准时。”陈全欣每天跟着吴一华在基地里,从翻土、施肥、防虫一点点跟着做,一边帮忙干活一边学习。
就是抱着这种虚心好学的心态,他的菊花种植技术日益精进,自己家小花园里的菊花也从一开始的五六种越种越多,演变成了现在的三十多种。“每次去吴一华那里,他都会找两盆我没有的品种给我,我就回来自己培育,一年年过去,也的确进步不少。”
别看陈全欣的小花园不过八九十平方米,但是为了保护好种的这些菊花,他还特意搭了个简易的支架,旁边放着遮雨的塑料布。“他有时候能整天泡在这花园里,夏天刮台风下大雨,一变天他第一个就是往小花园跑,去给菊花盖油布,自己淋湿不在乎,花是淋不得的。”蒋贻芳说。
传道授业,他在小区里还带出了徒弟
看到陈全欣种菊花,周边不少邻居、朋友爱来他的小花园坐坐,大伙儿没事聊天、下棋的同时,也会帮他一起打理。今年陈全欣在小花园种了近200盆菊花,但是记者去采访时,只看到了二三十盆。“大多数都已经送人了,邻居、朋友看到喜欢的,都会端两盆走,前两天住在后面一幢楼的老章家媳妇上门,他还拿了两盆回家装饰。”陈全欣说,他种菊花纯属个人爱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喜欢他的花也是对他种花技艺的认可,他自然是乐意送的。“剩下来大约还有三十多盆,都是我留下来的精品,留着明年当模本的。”
种菊大户
父母种菊花三十年,他从初中时就开始学种菊花
凌建新:青枫公园地栽菊,全部都是“我家的”
凌建新培育的五头菊
“你正好来晚了一步,我家地里的菊花昨天才刚运走,现在只有家里还有一百多盆,留着过两天送去镇江参加一个小型的菊展。”说话的凌建新今年50岁,说起马杭种菊花的能手,当地人都知道他。
父母种菊花三十年,他从初中就跟着学
凌建新回忆,最初家里种菊花只是父母的个人爱好,觉得好看,种几盆放在家里自己欣赏。直到1990年左右,父母才开始成批量的种菊花。“就记得那时候爸妈白天要去厂里上班,菊花都是利用工作之余回家打理,那时也就一千多盆吧,销路一般,基本都是给附近的工厂作装饰用的。”后来随着马杭当地开始举办小型的菊花展,销路渐渐打开了。
“我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开始跟着父母一起打理家里的菊花。”凌建新说,上初中那会,每天中午会回家吃饭,别的孩子是吃过饭午休一下回学校,而他每天都是吃完饭给自己的菊花撒过药水再回学校上课。在他看来,从小看着父母培育菊花,通过给花浇水、治虫,观察叶片和株型来判断菊花的生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那时候种菊花不像现在,照着书本上写的来。我都是跟着父母学,凭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种花。”什么时候施肥、多久浇一次水、碰到什么情况要打药防虫,这些凌建新都有着自己的考量。所以,他每天下班后几乎都耗在自己的这一方花田里。
“现在我儿子在读高中,住校了。以前暑假时候他在家,也会一起帮忙打理菊花的,我们已经是三代种菊人了。”凌建新说。
亲力亲为,青枫菊花节的地栽菊花都出自他手
今年十月底,青枫公园举办了第八届“菊花节”,这其中展出的菊花里,所有地栽的菊花都是由凌建新提供的。“今年给青枫公园的菊花大概有三千多盆,四千盆不到,三十多个品种,都是我种菊花这些年来总结出来的,受到大众普遍喜爱的品种。”从凌建新家院子里仅剩的一百多盆菊花中不难看出,想要种出品相优良的菊花需要花费不少精力。院子里的菊花约有二三十个品种,按不同的品种整齐排列着,几乎每一种菊花的花型、大小、高矮都保持在统一的水平,叶片饱满肥厚,连一片有虫蛀痕迹的叶子都找不到。“我家今年一共种了六千多盆,最后产出的优质成品在八成左右。全是我和父母亲自打理,没雇过一个人。”
凌建新说,种菊花可以说是一年忙到头的一件事,每年三四月就要开始育种,到六七月的时候,就要开始扦插栽种,一株一株,计算好每一株想要保留的花朵数进行培育。因为菊花开在秋季,所以夏天是种植菊花最关键的季节。一天两次浇水,施肥、用药、防虫,凌建新的父母每天除了中午休息,几乎都呆在自家的菊花地里。“因为夏天热,所以老人家都是大清早就起来下地干活的,我是每天下班回来以后帮忙,因为都是靠经验种植,所以只能亲力亲为。就拿防虫来说,等到发现叶子被虫咬过那就来不及了,花骨朵可能一夜就被吃掉了,这些都预先就要做好准备。”
等到秋天菊花上市的十月份,凌建新的父亲甚至都是直接住在菊花地边的一间简易砖头房里,对地里的菊花可谓是寸步不离。“方便下地干活是其次,主要是怕有人偷菊花。”凌建新家的菊花地四周都用铁丝网和模板拦了起来,但这也挡不住一些闻香而来的偷花贼。所以他护菊心切的父亲索性搬过来和菊花同住,“真的把这些花当命根子的。”凌建新笑称。
种菊花最怕自然灾害,好在今年是丰收年
凌建新介绍,他们种菊花最害怕的就是遇上自然灾害,天气正常的话基本出品率在八成左右,要是遇上冬天的大雪或者夏天的台风,出品率可能就只有五成不到了。“今年好在夏天没有正面迎台风,可以算得上是个幸运的丰收年了。”
赏菊人群
菊花节“元老”青枫公园,“后起之秀”花谷奇缘,网红赏菊地标皇粮浜湿地公园——
三大赏菊胜地,吸引众多市民“打卡”
青枫公园八届菊花展,300多种精品辨不过来
青枫公园志愿者陪老人赏花
今年青枫公园的菊花展以“枫彩悦动、活力金秋”为主题。除了有300余种菊花的精品展,公园还沿主干道,设置了9处精致的菊花造型景点,且多处以石头打造汀步,方便游客近距离观赏各类花卉植物,大大提高了感官体验和游园趣味。
花谷奇缘十万盆菊花齐争艳,周末游客日均上万人
花谷奇缘里随处可见拍照的游客
“我们是从新北过来的,之前百合展时我已经来过一次了,景区特别漂亮,空气里都是花香。这次菊花展特意带着老人来的,他们都很喜欢。”一边赏菊一边忙着给家人拍照的王女士笑着开玩笑道,每次来花谷奇缘,不仅手机要空够内存,还必须要带充电宝,不然花还没看完,照片就拍不了了,实在太遗憾。
今年是花谷奇缘举办的第二届“金秋菊花展”。本次菊展有超过十万盆菊花参展,菊花品种多达上百种,更有荷兰进口球菊惊艳亮相。霜满天、春日剑山、天下一品、汴梁晚红等数十种高达近3米的立体艺菊,纷纷陈展至十大花园最佳拍照点处。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届菊展还专门布置了两处品种菊展区,展示品种菊有200多种。此外,还专门请园丁用各式菊花组成了动物造型、创意小景等整体造型共计20多组,周围配以各色菊花烘托气氛。菊龙、塔菊、大立菊、盆景菊等各类造型菊点缀其中,供游人近距离观赏。
“虽然我们园区在金坛,离常州市区有段距离,但是周末赶来赏花游玩的游客却不少,菊花展刚开始的那两天,周末的入园游客数每天都在万人以上,几乎创下了我们园区的客流新高。”花谷奇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皇粮浜湿地公园硫华菊和波斯菊花海成网红新地标
皇粮浜公园的百日草
“换个姿势,再来一张。”这是陈女士这个月第二次来皇粮浜公园,这次她还特地喊上了几个要好的小姊妹一起来拍照。她告诉记者,自己家离公园不远,十月初刚发现这里有花海时游人还不是很多,现在知道的人多了,公园里从早到晚都是拍照的游人,每天都络绎不绝。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公园还在建设中,所以东西两块花田中间的在建道路因为封闭施工,俨然变成了停车场,道路两侧停满了汽车,花田里也零零散散遍布着摆着不同姿势拍照的市民。
记者了解到,在建的皇粮浜湿地公园目前有3块花海,分别是百日草、硫华菊和波斯菊,三种都属菊科植物。其中波斯菊又称格桑花,占地7万平方米,粉色、白色、深红色相间,美丽而不娇艳,柔弱却也挺拔。而另一侧的硫华菊又称黄秋英,占地5.5万平方米,从淡黄色到深黄,乃至橙色,颜色鲜艳,热情奔放,中间还点缀了些月见草,深受游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