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养犬、犬只扰民、流浪犬伤人、狗粪破坏环境等“狗患”常见诸于报端,一直是社会争议的焦点。6月11日,《贵阳市城镇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出台能否减少“狗患”?如何推动养犬行为从“立规矩”到“守规矩”?养犬人和其他市民对《条例》的内容是否有深入了解?物业部门将从哪些方面落实监管工作?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无人牵绳的两只狗在花果园小区道路上追逐奔跑
居民:期待政策落实解决“狗患”
走进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一小区内,养狗的人众多,但遛狗牵绳的却不多,给狗戴嘴套的更是寥寥无几。有的狗随地大小便后,无人及时处理。
“有一次我的孙子在院子里玩,差点就被咬到。特别是大型犬,养狗人不牵绳让人害怕,有的人还不主动处理粪便,稍不注意就会踩到。”小区居民杜阿姨告诉记者,除了遛狗不牵绳带来安全隐患,小区环境也受到影响,她希望养犬人能遵守养犬条例,做到文明养犬。
居民比较害怕没有人牵绳的大型狗
居民带着狗狗在小区花园闲坐
物业:加强巡查监管做好应急预案
记者来到位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首开紫郡小区。小区绿化丰富,各小区楼道、园区道路随处可见安装好的宠物拾便箱,遛宠物的居民可以随时收集宠物粪便,解决狗狗们的“方便”问题。
宠物拾便箱
小区物业主要采取大力宣传、建立台账、内部做好应急预案三大举措,通过日常的物业服务及各种宣传的工作收集小区内养犬信息,并建立台账,存档。台账内容包括养犬人身份、住址、联系方式,狗狗的品种颜色、是否有免疫证明等,并每半年联络登记犬主更新一次信息或收集时随时更新。同时,物业公司内部会不定期举行学习培训应急预案。
小区物业发布文明养犬宣传海报
当天下午四点,记者走进朝庭四季花园小区,随处可见公共草坪内设有“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等宣传牌,物业工作人员同样将养犬管理作为日常重点工作开展。
草坪设立文明养犬宣传牌
居民牵绳遛狗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狗,养犬人遛狗也应该兼顾大家的感受。”小区居民潘先生带着他的泰迪犬正在小区景观池边散步。他告诉记者,每次遛狗,他都会注意牵好狗绳,还会带上“捡屎神器”,随时注意清理狗狗的便便。
对即将实施的《条例》,潘先生表示支持。他提到,养犬人不仅要注重文明养犬,还应该给自家狗狗做好免疫,更应该对养犬规定应知尽知。
何道玉介绍,该小区日常会加强与居民委员会的联络沟通,定期上门对养犬家庭进行台账登记,同时多形式向广大业主普及如何正规养犬、文明养犬,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各小区楼道、园区道路、公共活动区域等展开巡查,及时制止不文明养犬行为。
“如何劝导居民规范养犬,自觉加强对自家狗的约束和管理,一直是监管工作的难点。针对最新‘养犬条例’的出台,更方便物业与业主沟通,我们将围绕不栓狗绳、随地便溺、散养扰民等不文明养犬行为,加强巡查监管,进一步规范养犬行为,强化养犬人的公德意识、文明素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何道玉说。
思考:免疫与登记问题被忽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针对如何规范养犬,市民与物业方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担忧,但饲养犬只的免疫与登记,仍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关键。
但在采访中,几乎没有养犬人能主动提供或表示自家狗狗有免疫证明。为犬只植入电子标识一事,有市民表示“没听过”,还有市民表示虽然有所耳闻,但并不在意。
“长期以来,各部门对社区养犬问题管理较为松懈,相信《条例》的正式施行,将有助于大家积极参与到社区养犬管理当中。从而严格落实《条例》规定,让养犬人提高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一名从事动物救助的业内人士表示,“养犬要实现规范化,关键在人。”
“城市养犬管理,既要让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养犬人的自觉行动,又要加强对违法养犬行为的查处。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违规养狗问题,让‘纸上的条例’落到实处。”该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