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宠,即以爬行方式生活的宠物,包括但不限于龟、蜘蛛、蛇、蜥蜴、壁虎等,喂养它们的爱好者们自称为“爬友”。在“爬友”眼中,每一种爬宠都拥有其独特的魅力:角蛙以其大胖子的形象被视为呆萌;豹纹守宫因其嘴部轮廓像是在微笑而被称为“微笑兽”;蓝舌石龙子因为它们好奇的性格和什么都吃的胃口被戏称作“垃圾桶”。
追溯历史,我国饲养爬宠的传统已久。在古代,龟类就作为“长寿”的代表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赋予了吉祥、康健等美好寓意,其中墨龟(成年雄性中华草龟的别称)因其独特的黑色甲壳和神秘的形象,更被赋予了镇宅、调节风水、挡煞等特殊的风水学作用。此外,中国自古就有饲养鸣虫的传统,如蟋蟀、蝈蝈、蛉类等,这些鸣虫清脆的叫声给人们带来愉悦,甚至还发展为斗蛐蛐等娱乐活动,进入了上层社会的生活。
中国爬宠狂欢节“萌”动上海
此次展示的爬宠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龟类以其悠长的寿命和沉稳的性格著称,无论是小巧玲珑的巴西龟,还是体型庞大的鳄龟,都以其独特的甲壳和游泳姿态赢得了众多“爬友”的青睐。而蜘蛛,作为爬宠界的另一大亮点,以其复杂的织网技巧和多样的生存策略,让饲主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神秘。蛇类爬宠则以其优雅的体态和敏捷的动作吸引了众多追求刺激与挑战的饲主。从色彩斑斓的玉米蛇到神秘的蟒蛇,它们不仅在外形上各具特色,更在习性上展现出了极高的适应性和生存智慧。
情感陪伴的独特方式
与传统宠物相比,爬宠以其独特的形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为宠物爱好者们带来了全新的饲养体验和观察视角。
许多爬宠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以与人类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例如,一些龟类和蜥蜴类宠物在饲养过程中会表现出对主人的依赖和亲近感。“每天下班后,我就会搬一个小板凳观察我的守宫,看它有没有好好吃饭,看它尾巴的活动情况怎么样,往往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什么烦恼都忘记了。”一位参加爬宠展的玩家声情并茂地介绍。
守宫,属壁虎科,有不下90属900~1000种,是蜥蜴目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守宫有地栖和树栖之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品类有豹纹守宫、睫角守宫、瘤尾守宫、蛙眼守宫等,不同品类饲养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食物是昆虫,也有部分种类会喜食果泥等。幼体守宫通常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更容易在主人的监督下培养良好的习惯,但是也需要更加细心的关爱和照顾。
经济产业的新蓝海
作为中国最大的爬行类宠物食品生产供应商,青岛大任富城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顺鑫介绍:“我们公司在一二十年前就开始做速冻活体饵料生产了,但近两年爬宠热度才真正开始高起来,除了速冻产品,我们还延伸了罐头、牧草、冻干、活体等系列,用来制作产品的动物都是自繁自养,严格遵守各项防疫程序和生产管理制度,保证所有动物健康无疫病,并且营养丰富。”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等是爬宠的主要消费市场,这些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对爬宠文化的接受度比较高,产业链更为集中。
爬宠医疗、美容、寄养等新兴服务也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上海,单闵行区就有三家正规的异宠医院,可为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进行诊疗服务。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此外,上海还有专门的异宠沉浸式体验场所,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三三萌宠乐园,就是一个集多功能人宠互动区与蛙类生物栖息地、网红露营地于一体的乐园。该乐园设有多个功能分区,如萌宠休闲区、萌宠运动区等,孩子可以近距离观察、喂食和互动爬宠,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乐园还注重营造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氛围,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接触和了解爬宠,可以近距离拿在手中接触爬宠,观察样貌、感受形态。其中,荷香蛙鸣园也是浦江镇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孩子们可以在蛙类科普区等区域中游玩、学习爬宠知识,增长见识,培养对自然奥秘和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不同于传统宠物如猫、狗等,龟、蛇、蜘蛛、蜥蜴等爬宠往往与野外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它们的饲养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许多爬宠爱好者会主动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加入社群等方式,不断学习和交流爬宠的习性、饲养技巧及生物保护知识。
爬宠热潮的兴起,是社会发展与人们精神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最早兴起“爬宠热”的欧美国家,其爬宠文化较为成熟和开放,爬宠会被认为是有趣、美丽、神秘的象征,也有更多的社交平台和活动促进爬宠饲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国目前的爬宠文化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