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重点复习

作者主要讴歌斑羚群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语文阅读理解题高分训练法

一、筛选信息类

筛选信息,从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词语或句子。

同桌是一个勤劳的人同桌是一个节约的人同桌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同桌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节约+热爱读书

二、深层含义类

对文中字、词、句、段、篇的主旨的理解都属于深层含义类题目。

下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近年中考记叙文的部分标题,从中可窥见一斑。

标题

核心转化点

深层含义

《词典的故事》

词典----知识

渴望知识

《搭桥》

桥----人际沟通

《被遗忘的稻草》

遗忘----渴望实现

稻草渴望自我实现

《父亲的眼神》

眼神----期待

期望、期待

主旨在文中出现的形式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主旨在文中

出现的形式

1、强烈感叹式的抒情句子;

2、对人对事作出评判的议论句子;

3、主人公在关键情节中自我感悟的句子;

4、人物之间触及人生哲理的对话;

3.如何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首先找到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词、句所在的段落表达的含义,再从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例如《济南的冬天》中“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中“慈善”一词的含义,就要结合全段的内容去理解------作者写老城在阳光的照耀下、小山的包围中,暖和安适的状态和人们并不急切地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我们可以得知济南的冬天不像其他的北方城市那样严酷。那么“慈善”在这里就是一种形象化表达,应理解为“温暖、舒适”。

慈善=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这样的温暖=温暖、舒适

三、审美鉴赏类

标题、词、句、段等的作用或表达效果,以及文中人物形象分析等都属于审美鉴赏类题目。

1、下列词语\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a.从用词角度有以下几种答题套路:

用词基本的回答模式

动词生动地表现不某人或某物的情状或特点

形容词细致地描摹出某人或物的特点或心理

叠词营造一种节奏感强的音乐效果

拟声词让声音再现,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

如《背影》中“蹒跚”、“探身”、“攀着”、等动词就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对“我”的挚爱深情。(“蹒跚”等词语表现了父亲行动的艰难,为了给“我”买几个橘子,不辞劳苦,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挚爱。

B、有关人物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语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写出不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不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如《散步》中“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不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这时的“我”应如何决定呢?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精神品质。(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当时矛盾的心理心理状态,表现了“我”人到中年肩负的责任。

C、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2、烘托气氛。3、造成悬念。4、引起读者的兴趣。5、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最后一课》中“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在操练”一句,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暗示了“最后一课”发生的时代背景:普法战争。)

D、句子(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答题套路一般有以下几种:

句子在两个情节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句子在结尾附近——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的作用即为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答题套路:运用XX的修辞手法,使“……”(套修辞作用),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优秀教师(怎样)的情感。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拟人——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借代——用(什么)代(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夸张——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啊(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感情。

反问——鲜明强烈地写出了(什么观点、态度、情感)。

如《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答题套路:运用了XX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烘托或突出了……极具感染力(给读者的感受或表达的效果)。

附: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衬托——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质。或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如高尔基的《海燕》主要运用象征、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作用是含蓄,深刻地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4、文中的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简要分析文中的XX这一人物形象)

首先将题目代入原文,检索哪些段落是对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对这些段落逐一概括,提取其中的有关词句,舍去相同性格,罗列不同性格,最后将提取出的词句加工、概括成答案即可。

如《故乡》中通过“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等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杨二嫂”尖刻、爱占小便宜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其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表现出来。)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伤仲永》

一、解释划词的含义答案

1、世隶耕属于

2、未尝识书具曾经

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就:完成

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14、伤仲永哀伤、伤感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从先人还家回

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本来

21、即书诗四句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孙权劝学》

一、解释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当:掌管。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当:应当。见:了解

4、孰若孤孰:谁

5、蒙乃始就学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4、少顷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

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坐”同“座”

8、妇抚儿乳抚:抚摸。乳:喂奶

9、众妙毕备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少:稍微。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走:跑

15、群响毕绝毕:全。绝:尽、消失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答案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夸父逐日》

1、夸父逐日逐:赛跑

2、河、渭不足河:黄河

3、弃其杖其:自己的

4、化为邓林为:成为

二、中心思想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狼》

1、止有剩骨止:通“只”

2、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

3、苫蔽成丘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7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10、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THE END
1.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二年级篇四: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二年级 暑假里,妈妈给我借了一本书,叫《一只想飞的猫》,听到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想知道它为什么会飞,后来又怎样了。 读了一遍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一只普通的猫,是一只没礼貌的猫。懒惰。骄傲。自大的猫,整天在那想入非非,想着自己可以像喜鹊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像...http://k8.55px.net/show-321149.html
2.一只想飞的猫童读后感.doc一只想飞的猫童读后感一只想飞的猫童读后感篇一暑假里,我看完了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创作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这是一只骄傲自大,目空一切,逞强好胜的猫,只是因抓了几只耗子就到处吹牛说它一伸爪就逮住了十三只耗子。它本想抓蝴蝶反而被蝴蝶捉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08976.html
3.小学生暑期名著阅读书目公布科教●《一只想飞的猫》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童话故事集,共选出了五篇童话故事:其中《一只想飞的猫》《骆驼寻宝记》比较长,情节曲折生动;《三只小喜鹊说的》《小耗子没听懂》《安琪儿夜游记》情节简单但趣味横生。面对两篇长故事,我们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用表格或图画梳理一下情节,还可以采用故事接龙的方...https://www.newskj.com/edu/system/2023/07/24/030611648.shtml
1.休闲世界最大的温泉瀑布位于我国的蚂蚁庄园庄园形堂解析:先心病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简称,指的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出生后心脏无法正常工作。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8到10个,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影响或母体健康状况引起。 更新于2024.9.27 想要购买债券基金,以下哪一种风险相对较低 ...https://blog.csdn.net/qq_41539778/article/details/135125608
2.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精选37篇)《一只想飞的猫》陈伯吹所写,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只“想飞的猫”的形象。这只猫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只因抓住了几只老鼠就到处自吹自擂,说什么“我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个耗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精选37篇),欢迎大家分享。 https://www.ruiwen.com/word/yizhixiangfeidemaoduhougan.html
3.《一只想飞的猫》18、喜鹊的家在哪棵树上?( ) A.槐树B.银杏树C.枣树D.冬青树 19、谁想实事求是地揭穿猫的鬼把戏?( ) A.小松鼠B.小乌鸦C.小喜鹊D.小麻雀 20、鸭子没有早回去的原因是,上岸时,遇见了( )。 A.猫B.鹅C.鸡D.喜鹊 21、两只蝴蝶飞到湖中心,和谁谈天说地去了?( ) ...https://www.wjx.cn/xz/245969614.aspx
4.猫是一种想起来就让人有些悲伤的动物马亿澎湃号·湃客在这之前,在他的印象中,猫是一种想起来就让人有些悲伤的动物。家里唯一养过的那只猫,是一只黄麻中带黑褐色的母猫,之所以是母猫,是因为有一年的秋天那只猫生过一窝小猫,准确地说是两只。在一个夜晚,是他看着妈妈接生的,那年同时接生的还有一窝小猪。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764850
5.武汉教育云17.《穿靴子的猫》:说它不高尚?你太多虑了 (美)马塞利诺绘,贵州人民出版社 穿靴子的猫很酷很聪明,想了各种妙招让矮矬穷的主人翻身,这是非常经典的故事,如果大人小时候没接触过的,可能会觉得书里有各种诈骗的招数,可是对小孩来说,这些所谓的恶都是大人多虑了,用这种眼光,童话里成天讲些王子公主谈恋爱也不...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id=1615950196
6.B站硬核会员题库大全2022B站硬核会员答题答案汇总大家有没有参加最近的B站硬核会员测试,小编和小伙伴试了一下,里面有些题目还是挺难的。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B站硬核会员题库答案吧。 B站硬核会员题库汇总 题目: 俺はGandom(我就是高达)这句话是谁说的? 刹那·F·清英 基拉·大和 希罗·尤尔 巴纳吉·林克斯 答案:刹那·F·清英 题目:灼眼的夏娜中女主角的...https://app.ali213.net/mip/gl/817207.html
7.郑振铎的猫范例6篇大家对它都没有好印象:“都不喜欢它”,它在我家只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更不可思议的是仅仅因为常常对着笼中的一对芙蓉鸟凝望:大约是羡慕鸟儿的快乐,或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当鸟儿死了一只的时候,便遭到了大家不约而同的怀疑。“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还被...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10675.html
8.《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通用25篇)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1 2010年9月30日晴《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我把《一只想飞的.猫》看完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骆驼寻宝记。全...https://m.unjs.com/zuowen/duhougan/20110306091809_58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