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语文课程建设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我校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的阅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好中国底色,开阔国际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儿童阅读课程的意义
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儿童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并且借助阅读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精神的发育和智慧的生长,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建构属于儿童的阅读课程,就是遵从儿童精神的发育规律,铺设适合儿童的阅读路径,选择适宜儿童的阅读内容,帮助儿童成为优秀的终身阅读者。
3.儿童阅读对于盛泽实验小学发展的特殊意义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一直是盛泽实验小学着眼于“秀外慧中”阳光儿童60年培养目标的内涵之一。通过阅读课程的实施,在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课程的主题建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学习与自觉运用,“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最终将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因此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儿童阅读课程开发及实践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实施目标
1.培养爱阅读、善阅读、会阅读,有时代担当的儿童
儿童天性喜欢阅读,能够自然接受地接受阅读。而什么样的书需要读,什么样的书必须读,读这些书能够儿童带来怎样的生命滋养,而这种滋养又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怎样的影响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新时代的中国儿童,可以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魅力,可以在阅读中感受生活的本真,可以在阅读中锻炼其承担时代发展的使命与责任,这也是我们国家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初心”,而基于此,我们的阅读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时期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相结合,充分吸取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精髓。让孩子在爱阅读、会阅读、善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快乐,创造属于我们自觉的儿童阅读课程。
2.以人物评价为主题的阅读课程促进师生阅读思维的转变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也需要有阅读策略的引导。在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主题阅读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自己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教学理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服务者、引路人,也是一个学习者。通过人物评价式主题阅读微课程的开发,使教师更亲近学生,更了解阅读的秘密。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在为课程框架下,整合零散的文本与活动,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是儿童阅读的起步阶段,重要的是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选择儿童喜爱的作品,让他们爱不释手,远离手机和电玩,将儿童带进阅读的世界里,享受阅读的美好生活,获得生命成长的愉悦感和进步感,这是儿童阅读课程的第一目标。作为贴合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的意义,儿童文学的“经典性“甚至就是活化在经典儿童人物形象身上。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中的典型人物是立体的、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在召唤并且引领着儿童读者在开展审美体验的精神力量体。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由书中的人物在到儿童自觉的生活,在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中不断成长,而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3.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实践为培养新时代“四有好教师”赋能
校本阅读课程开发、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思想,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实施方式与国家课程大不相同,其中蕴含的教学思想也与国家课程大有异趣,比较注重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而必然引起教学思想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课程的变革,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变革人。校本阅读课程的持续深化是使教师更具担当力,更具批判力,更具反思力,从而顺应时代潮流,为成为新时代“四有教师”蓄能、奠基。
三、儿童阅读课程的内容
四、儿童阅读课程实施的方法路径
盛泽实验小学儿童阅读课程以“人物评价”为课程体系一以贯之的粗重主线,一二年级重在认识、评价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若干牵引式的阅读阶段,对书中的人物形象的任职实现从单一、片面到立体、丰满,经历比较完整的阅读过程,并获得自主阅读兼具自主评价的全新阅读体验;三四年级遇见作品背后的“作者”,统整教材以作者的单篇阅读,再到群文和整书阅读,从而实现以作品见作家,并通过对作家的评价开展作家系列作品的阅读,从而打开儿童阅读的另一个窗口;五六年级同书论道,需要学生全面把握作者和作品,准备充分的评价依据,初步形成审美兼具批判的阅读眼光,促使学生对书中人物的认识不囿于一隅,而是上升到高阶思维的解读。“评价”是学生阅读的支架,也是实现学生自能阅读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滋味,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意义。同时,借助阅读课程给广大老师带来更多的有关阅读教学的新思考。阅读是要把人带向远方,而远方实则就在近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姿态需要低到尘埃里,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从学习阅读到通过阅读而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力,使阅读活泼有序地走向深处。
围绕评价主体,建构多元的评价方式:自主评价、师生互评、亲子评价、名家点评、作者评价。
五、课程实施的创新之处
理论创新:系列国家文件的出台,全民阅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务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倡导开展全民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正式推动阅读的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而在全民阅读热潮中促进国家未来一代精神素养全面提升的儿童阅读俨然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今年开始全国统一使用部编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的比例加重,更让教材内外阅读活动如何整合设计成为了一个教育特点议题。盛泽实验小学儿童阅读课程从阅读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规划、活动测评的方式这三大板块来构建,实现有序阅读教育。三
实践创新:“评价性阅读”,最大的特点和创新就在于让学生学会重复阅读,从而不断发现书中最精华最好的东西。每一本出版的好书都是一件艺术品,阅读是作家和读者的对话,在阅读中教师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将丰富每一个孩子的视野,并且让其想象力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慢慢引导孩子从阅读理解到审辩阅读。
六、附表:盛泽实验小学儿童阅读课程内容建设安排表
2021-2022第一学期一年级课外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一年级阅读培养目标
1.学生层面: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2.学校层面:通过班级到年级的阅读活动,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展现校园阅读特色。
3.生命层面:从小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浸润学生的心灵,播撒文学的火种。
二、一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及要点
类型
范围
方式
阅读类型
评价方式
《古诗词》
选学
每周一诗
课堂指导
语文课前
单元测验
《迷路的小孩》
整书
师生共读
自由阅读
九至十月
《爱吃水果的牛》
十一月
《小猪唏哩呼噜》
亲子共读
十二月
《和大人一起读》
九至十二月
三、一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
(1)古诗15首
1.《咏鹅》唐骆宾王2.《江南》汉乐府3.《画》唐王维4.《悯农》唐李绅
4.《古朗月行》唐李白6.《风》唐李峤7.《村居》清高鼎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9.《鹿柴》唐王维10.《江上渔者》宋范仲淹11.《望天门山》唐
李白12.《敕勒歌》北朝民歌13.《春晓》唐孟浩然14.《静夜思》唐李白
15.《绝句》唐杜甫
(2)和大人一起读8篇
1.《小白兔和小灰兔》2.《剪窗花》3.《小鸟念书》4.《小松鼠找花生》
5.《拔萝卜》6.《谁会飞》7.《猴子捞月亮》8.《春节童谣》
(3)课外阅读书目
1.必读:《迷路的小孩》(金波少年儿童出版社)
2.必读:《爱吃水果的牛》(汤姆牛明天出版社)
3.选读:《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春风文艺出版社)
四、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附:《迷路的小孩》阅读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
评价
阅读记录本
班级层面:
1.绘制封面,要求与《迷路的小孩》有关,注明作品、作者、学校、班级、姓名。(p1)
2.阅读记录表,主要内容为阅读时的摘抄,5句左右。(p2)
3.选取书中1位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制作人物名片(画像、性格……),要求图文并茂,可摘抄/概括故事情节,体现人物性格。(p3)
4.你的读书心得(p4),5.举办好书推荐会。(p5)
十月
1.每班评选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2.评选标准:完整度20%、绘画30%、书写及写作30%、整洁20%。
年级层面:
进行年级展示,选出年级优胜奖
3.各班一等奖参与年级评比,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4.评选标准:完整度20%、绘画30%、书写及写作30%、整洁20%。
2021-2022第一学期二年级课外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学生层面:
1.在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下,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正确阅读习惯,喜爱图书,爱护图书;每次阅读能坚持15到20分钟。
2.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增加阅读量。
学校层面:
1.借助丰富的阅读交流形式,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创建书香校园。
2.用阅读擦亮学生人生的底色,为终身阅读打基础。
二、二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及要点
《论语》
双周
预备铃响后
单周
《一只想飞的猫》
《小鲤鱼跳龙门》
《笨狼的故事》
九月至十月
《一粒种子的旅行》
三、二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
(1)《论语》10条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5.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古诗15首
1.《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2.《山行》唐杜牧;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4.《乐游原》唐李商隐;
5.《杏帘在望》(节选)清曹雪芹;
6.《忆江南》唐白居易;
7.《绝句》唐杜甫;
8.《凉州词》唐王之涣;
9.《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0.《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1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12.《长歌行》汉乐府
13.《咏柳》唐贺知章
14.《村居》清高鼎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1.必读书《小鲤鱼跳龙门》金近北京教育出版社
2.必读书《一只想飞的猫》陈伯吹商务印书馆
3.选读书《蚯蚓的日记》【美】朵琳.克罗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4.选读书《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4.选读书《笨狼的故事》汤素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亲子共读)
5.选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德】安妮.默勒南海出版社(亲子共读)
6.选读书《一年级小个子和二年级大个子》【日】古田足日接力出版社
四、二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附:《一只想飞的猫》阅读方案
阅读小书
1.绘制封面。给自己的阅读小书去一个好听的名字,写上自己的班级、姓名,然后适当涂色,装饰美观。(p1)
1.阅读记录表。按时完成阅读记录。(p2)
2.绘制人物小卡。观察封面和题目《一只想飞的猫》,相信你对这一只小猫一定有了自己的认识,为它做一张人物小卡,画上它的模样,写下你对它的第一印象。(p3)
3.绘故事。读完了猫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撞碎仙人掌,还是怒抓蝴蝶;是请猫大扫除,还是尾巴钓乌鱼,又或者是其他有趣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画一画,写一写。(以文配画的形式)(p4)
4.再次绘制人物小卡。读完故事,你心目中的猫又是什么样的呢?再为他做一张人物小卡,画上它的模样,再写下你对它的印象。(p5)
5.绘制封底。恭喜你完成了一本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阅读小书”,请为它写下推荐理由,并进行装饰。(p6)
11月
班级展示:每班评选出班级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十五名,在班级、班级博客和班级群内进行表彰。
年级展示:各班一等奖进行年级评比,按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
评选标准: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小书,并讲一讲自己画的故事。作品完整度20%,绘画30%,书写30%,语言流畅,故事完整20%。
2021-2022三年级第一学期课外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外阅读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养成积极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养成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以及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步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善于思考。
3、初步学习浏览、快速寻找阅读目标的方法,懂得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逐步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
二、三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及要点
《小古文》
2周1篇
阅读午自习
《中国寓言故事》
《夏洛的网》
三、三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
(1)《论语》10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9、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古诗10首
1.《江南春》唐杜牧2.《望洞庭》唐刘禹锡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7.《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8.《乡村四月》宋翁卷
9.《观书有感》宋朱熹10.《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3)《小古文》8篇
《南辕北辙》《滥竽充数》《五官争功》《对牛弹琴》《狐假虎威》
《王戎七岁》《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
(4)课外书目
必读:《中国寓言故事》(曹文轩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读:《夏洛的网》(上海译文出版社)
选读:《稻草人》(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选读:《乌丢丢的奇遇》金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选读:《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着,马默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及措施
。
附:《中国寓言故事》阅读方案
《中国寓言故事》阅读小书
1.绘封面,要求与《中国寓言故事》有关,注明作品、作者、学校、班级、姓名。(p1)
2.阅读记录表(p2)
4.选取1位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制作人物名片(画像、性格……),要求图文并茂,可摘抄/概括故事情节,体现人物性格。(p4)
5.你的读书心得(p5),故事改编/续编(p6)
6.为这本书写阅读推荐。(p7)
5.每班评选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6.各班一等奖参与年级评比,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7.评选标准:完整度20%、绘画30%、书写及写作30%、整洁20%。
一月初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
2021-2022四年级第一学期课外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1.学生层面:通过师生共读、阅读小竞赛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3.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开展校本课程《论语》、《小古文》、每周一诗、与教材配套的文学作品、其他经典作品的读书活动,建立课外阅读体系,使阅读及经典诵读成为我校的特色,夯实我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构建理想的学生成长文化环境。
二、四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及要点
每周2条
阅读课
每周1篇
《中国神话故事集》
《草房子》
《昆虫记》
整书交流
同书论道/单元测验
《西游记》
三、四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
(1)《论语》20条。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9.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1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1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鸟鸣涧》唐王维2.《竹石》清郑燮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5.《秋词》唐刘禹锡5.《示儿》宋陆游6.《山居秋暝》唐王维
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8.《题临安邸》宋林升
9.《塞下曲》(其一)唐卢纶10.《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3)《小古文》10篇
《山川之美》《自相矛盾》《大禹治水》《豺烹羊》《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揠苗助长》《掩耳盗铃》
(4)课外书目
必读:《中国神话故事集》(朱大可浙江文艺出版社)
必读:《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朱文君)
必读:《西游记》(刘敬余北京教育出版社)
选读:《草房子》(曹文轩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选读:《昆虫记》(言小山译人教社大百科全书)
四、四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及措施
附:《西游记》阅读方案及四年级诗词小会方案
《西游记》阅读小书
1.绘封面,要求与《西游记》有关,注明作品、作者、学校、班级、姓名。(p1)
3.《西游记》主要人物的关系图、简要人物介绍。(p3)
4.选取3~4位你比较了解/喜欢的人物,制作人物名片(画像、性格……),要求图文并茂,可摘抄/概括故事情节,体现人物性格。(p4~7)
5.《西游记》取经路线图。(p8)
6.你的读书心得(p9),故事改编/续编(p10)
7.为这本书写阅读推荐。(p11)
8.每班评选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9.各班一等奖参与年级评比,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10.评选标准:完整度20%、绘画30%、书写及写作30%、整洁20%。
诗词小会(年级活动)
1.班级赛:诗词默写,每班选出4名同学参与年级赛。
2.年级赛:诗词抢答,由老师出题,积分制,前5位同学进入决赛。
3.决赛:诗词接力,复赛第一名为守擂者,挑战者先出题,让守擂者背诵前一句/后一句,守擂者回答正确算成功,并可给挑战者出题,先回答不出的一方算失败,胜利者守擂。
4.选出“诗词会主”。
一月初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书香家庭。
2021-2022第一学期五年级课外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五年级课外阅读培养目标:
1.学生层面:养成学生热爱并且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学校层面:借助丰富的阅读交流形式,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3.生命层面:用书香浸润学生童年,给予生命成长的美好底色。
二、五年级课外阅读书目及要点:
阅读地点
每周一论语
教室
每周一诗词
每周一古文
语文课上
《中国民间故事》
九月
《城南旧事》
同书论道
图书馆
《非洲民间故事》
家中
《列那狐的故事》
要点:
(1)《论语》10条: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古诗词15首:
1.《望岳》2.《春望》3.《秋夕》4.《马诗》5.《乌衣巷》6.《商山早行》
7.《次北固山下》8.《江南逢李龟年》9.《夜雨寄北》10.《使至塞上》
11.《雨霖铃·寒蝉凄切》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3.《蝶恋花·春景》
14.《扬州慢·淮左右都》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小古文》10篇:
1.《大禹治水》2.《女娲补天》3.《南辕北辙》4.《精卫填海》5.《夸父逐日》
6.《叶公好龙》7.《李广射虎》8.《卧薪尝胆》9.《晏子使楚》10.《破釜沉舟》
课外书书目信息:
1.必读书:《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长江文艺出版社)
2.必读书:《中国民间故事》(作者:闻忠主编;南方出版社)
3.选读书:《列那狐的故事》(作者:闻忠主编;南方出版社)
4.选读书:《非洲民间故事》(作者:闻忠主编;南方出版社)
5.选读书:《呼兰河传》(作者:萧红;中国青年出版社)6.选读书:《俗世奇人》全本(作者:冯骥才;人民文学出版社)7.选读书:《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春风文艺出版社)
三、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及措施:
五年级的课外阅读涵盖古今中外不同的优秀文化,将努力建立起学生、教师、家长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使共同阅读成为彼此交流、共同成长的一种新途径。
(1)《论语》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每周阅读课上,一节阅读课教一条论语,要求学生会背诵,能积累。
(2)《古诗词》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每周一各班第一节语文课,随后的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有针对性地巩固,熟读成诵,并在单元检测中考查。
(3)《小古文》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语文课上,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意思,背出重点注释,在单元检测中进行考查。
(3)课外书的阅读,主要是使学生在期初就购买好必读书目和一部分选读书目。本学期,主要是达成师生共读的目标,同时鼓励和引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最主要的阅读活动是关于《城南旧事》的“同书论道”。
附:《城南旧事》“同书论道”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逐步具备精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书中不同人物形象形成全面精准的解读。
3.激发学生“同书论道”的热情,逐渐形成高阶思维。
活动过程:
班级层面的“论道”
年级层面的“论道”
“论道”前期准备:
1.师生在10月8日-10月12日完成《城南旧事》的共读。
1.进入年级“论道”大赛的学生,再次阅读这本书,思考书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2.相邻两个班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形成6人小组,共同准备好对某一人物形象的2分钟演讲稿。
“论道”现场赛:
1.10月15日午习阅读课,师生共同展示并讲述人物资料卡,并说明选择这一人物的主要原因。
2.每班评选出三名优胜者参加10月后旬的年级“同书论道”大赛。
1.每组派出一人进行2分钟演讲,前3组演讲结束后,5位评委开始为3组选手打分,公示分数后,淘汰分数较低的两组。
2.剩余四组学生,分成两场进行“论道”。第一场的论道主题是“秀贞疯不疯”,第二场的论道主题是“厚嘴唇的年轻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备注:进行论道时,允许两组学生有相同或不同观点,但要根据书中内容言明各自理由。)
3.评委们根据四组学生现场“论道”的综合表现评选出年级前三名。
2021-2022第一学期六年级课外阅读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1.会挑选适合自己的各类读物,拓宽自己的阅读广度,自觉养成读书的习惯。
2.勤思考,勤做读书笔记,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1.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创建书香校园,潜移默化地擦亮学生文学底色。
2.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位,开发校本课程。
二、六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及要点
《爱的教育》
《小英雄雨来》
《童年》
《呐喊》
三、必读书目:
(一)《论语》
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小不忍,则乱大谋。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名不正,则言不顺。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7.朝闻道,夕死可矣。
2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二)古诗词:
1.《登高》唐杜甫;
2.《黄鹤楼》唐崔颢;
3.《锦瑟》唐李商隐;
4.《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5.《蜀相》唐杜甫;
6.《无题》唐李商隐
7.《客至》唐杜甫;
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10.《春望》唐杜甫;
1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13.《声声慢》宋李清照;
14.《雨霖铃》宋柳永;
15.《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16.《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17.《如梦令》(两首)宋·李清照;
18.《浣溪沙》宋·晏殊
(三)文言文:
1.《拔苗助长》2.《刻舟求剑》3.《郑人买履》4.《画龙点睛》
5.《自相矛盾》6.《师旷论学》7.《指鹿为马》8.《程门立雪》
9.《桃花源记》10.《欧阳修苦读》11.《马说》12.《伤仲永》
13.《陋室铭》14.《木兰诗》
(四)必读书目:
1.《童年》高尔基上海译文出版社(高惠群翻译)
2.《小英雄雨来》管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爱的教育》埃·德·阿米琪斯上海译文出版社
4.《呐喊》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五)选读书目:
1.《上下五千年》林汉达少年儿童出版社
2.《地心游记》儒勒·凡尔纳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老人与海》海明威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及措施:
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涵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将努力建立起学生、教师、家长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使共同阅读成为彼此交流、共同成长的一种新途径。
(1)《论语》《古诗词》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每周阅读课上,一节阅读课教两条论语,一首古诗词。之后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反复吟诵每一周的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单元练习进行默写考察。
(2)《小古文》的教学可以利用一节阅读午自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意思,背出重点注释,在单元检测中进行注释、翻译的考察。
(3)课外书的阅读,主要是使学生在期初就购买好必读书目和一部分选读书目。本学期,主要是达成师生共读的目标,同时鼓励和引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最主要的阅读活动是关于《童年》的“同书论道”。
附:《童年》“同书论道”的活动方案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书中不同人物形象,感受苦难与美好。
1.师生在10月8日-10月12日完成《童年》的共读。
资料卡的形式:图片+文字或者纯文字。
3.进入年级“论道”大赛的学生,再次阅读这本书,思考书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4.相邻两个班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形成6人小组,共同准备好对某一人物形象的2分钟演讲稿。
4.每组派出一人进行2分钟演讲,前3组演讲结束后,5位评委开始为3组选手打分,公示分数后,淘汰分数较低的两组。
5.剩余四组学生,分成两场进行“论道”。第一场的论道主题是“如果要对阿廖沙的童年做一个比喻的话,你会比作什么?为什么?如果说是一种色彩呢?”;第二场的论道主题是“恶还是蠢?书中的人物为什么那么喜欢大打出手?”。
(备注:进行论道时,允许两组学生有相同或不同观点,但要根据书中内容言明各自理由。)
6.评委们根据四组学生现场“论道”的综合表现评选出年级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