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达成的书面协议,其并非用来确立劳动人事关系,故就业协议书不是劳动合同而是民事协议。
(2)就业协议书是在规定期限内确立就业关系、明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和义务,故只要双方达成合意并签字盖章,即对双方生效。
所以,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所达成的民事协议,不是劳动合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诚实守信履行协议。
就业协议书必须约定违约金
依《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就业协议书作为民事协议,违约金属于可约定的项目,既双方可以约定有违约金,也可以约定不设违约金。若就业协议书上的违约金条款是格式条款,有违约金的请写明具体数额,而不是“根据具体损失计算”等模糊字眼,在不设违约金的情况下,请写“无”,请勿留空格,以防篡改。
违约金条款约束谁?
原则上,因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均发生法律效力,不论任何一方发生违约行为,都应承担违约责任。毕业生或用人单位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即为违约行为。
违约金是否有数额的限制或规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业协议书上的违约金数额五花八门,范围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网传“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5000”或“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一个月工资”等均无法找到明文依据。因就业协议书属于民事协议,目前尚无全国性的法律或政策规定该违约金的限额,故属于自由协商约定范围,若部分地区有特殊规定,从其规定。
若违约方觉得数额太高,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可以先与守约方协商,协商不成可按照《民法典》第585条请求人民法院进行调整: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是否有法律或政策规定免除违约责任的情况?
当然,若用人单位在签约时已与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中明文约定某些可免除毕业生违约责任的条件(如考上公务员、三支一扶和研究生等),可按约定进行。如没有特殊约定,合同双方中的一方无法按约定履行义务的,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毕业生被违约后怎么办?
在签就业协议书时,以下事项大学生们要格外注意:
1、确定招聘单位的正规性,多方求证该公司的真实性及社会声誉,避免上当受骗。
2、签就业协议前,先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虽然就业协议书是属于民事协议,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但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此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具体内容要约定明确。就业协议书如要约定违约金,请务必写清楚数额,而非模糊的“经济损失”或“待定”,如果单位明确表示没有违约金,也请注明或者划掉违约金的空格或写“无”,其他空格同理。
5、签约前,请慎重;签约后,请守信。不论是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应按合同约定履行,任何一方违约,都需承担违约责任(不仅用人单位违约毕业生,也有毕业生违约用人单位)。若有被违约情况,守约方可及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