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父母均残疾,近亲属也缺乏监护能力及意愿
4月2日,困境儿童小明(化名)在南通市社会福利院结束防疫隔离后转至儿童生活区集中养育。在专家的指导下,小明将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和教育,开启崭新的人生旅程。他也成为南通市社会福利院代养的首名困境儿童。
今年10岁的小明是一名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好动多语,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无安全防范意识。小明的父母均是残疾人,不具备监护能力,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也缺乏监护能力及意愿。
像小明这类困境儿童,备受社会牵挂。他们往往由社区帮助照料,社会福利机构接收孤儿、弃婴,一般并不接收他们。为了给予他们更多、更为周到的关爱,今年,我市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困境儿童福利机构代养工作。党史学习教育中,市社会福利院制订了“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学史立行,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妥善解决困境儿童的安置问题,努力保障困境儿童的权益。
经开发区法院判决,开发区民政局被指定为小明的监护人。今年3月初,开发区民政局向市民政局提交了困境儿童小明的代养申请。市社会福利院配合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完成了小明的走访评估、入院审批、代养协议签订等工作。3月25日下午,市社会福利院迎来首名入住困境儿童小明。
刚到福利院的小明,非常兴奋,对福利院的篮球架、拳击训练器材、滑滑梯、转转椅等玩乐健身设施情有独钟,不停问这问那。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小明接受了核酸检测,4月2日结束隔离后转至儿童生活区集中养育。
崭新的床单被褥带着阳光的味道、柜里挂着给小明添置的新衣、游戏区里摆放着各类玩具……相较于社区代养的困境儿童,市社会福利院提供的24小时有人照护、养教康医全套服务,无论是安全还是服务质量都更有保障。这里专业的医生、护士、教师、护理员、厨师等,将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呵护,小明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目前,困境儿童代养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尚无规范性文件可以参照借鉴,我们将继续秉持‘育儿童为己幼’的服务理念,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社会福利院院长任新梅表示,市社会福利院将用实际行动,为更多有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努力让困境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