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流动儿童保健影响因素

据调查表明,在2010年初中国流动人口高达2.11亿[1],其中流动儿童占25%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十几年都将是我国人口流动快速增长的时期,导致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1儿童保健国内状况及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日新月异的改进,儿童保健受到的重视日趋广泛。目前社会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人口的频繁流动和迁移等。流动儿童保健应该更加具有优质、多层次的特征,预防保健专家在分析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时指出,儿童保健服务主要存在经济取向、专业导向与基本保健需求的矛盾[2],导致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比户籍儿童差。流动儿童的居所无法集中,管理的难度比较高,由于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抚养人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导致对抚养儿童的观念也各不相同。绝大部分抚养人没有掌握科学的喂养方式,很多人都以为儿童主要吃饱、睡好就可以,认为儿童说话走路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开展流动儿童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流动儿童保健现状

3流动儿童保健影响因素

流动儿童保健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比如: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区域政策无法协调、卫生服务管理无法提供有力的扶持、无法控制非法接生现象等。流动儿童保健比较明显的问题为[4]:经济收入、保健信息缺乏、流动性比较大、忽视儿童保健措施等,以上的原因导致流动儿童卫生保健利用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员管理”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社区流动儿童免疫建证及接种率。

4流动儿童保健问题的解决方法

4.1加强社区医师的日常工作。作为社区医师应该掌握儿童的流动情况,为散居的流动儿童建立完善的保健档案,落实每一项日常医疗服务工作,通过不同的渠道在社区中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使儿童监护人可以认识到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其中,配合医学人员做好育儿知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育儿知识水平。

4.2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工作。儿科医师与保健专业人员,应该发挥领导作用,在各个地方区域实施国家与政府提供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力度,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供更多的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经费,了解流动儿童的真正情况与需求,使流动儿童与户籍地儿童享有相等的保健服务。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不断建立与完善流动儿童电子档案,并将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纳入医疗卫生工作考核中。

4.3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在儿童社区保健工作中,全科医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作为全科医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正确诊断儿童疾病,提高基层保健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儿童保健宣传方法,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的积极参与程度,使社区、教育各个工作部门为加强医疗卫生而共同努力。

5体会

流动儿童的分布失去平衡,大多分别在经济比较发送的大城市,家庭收入、居住环境等关键因素,使儿童保健状况与户籍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儿童保健服务远远比不上户籍儿童,出现多种营养性疾病、感染发病等不良现象也多于户籍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母亲的工作情况组成了影响流动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父母的语言能力、文化差异、经济条件、医疗保险对移民儿童的保健服务水平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

[1]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08):967-970

[2]金春华,杨慕兰.新世纪城市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1,09(02):283-285

主要做法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功能完善的保健网络是实施这一项目的根本保证。至此我市已建立以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加强妇幼保健项目规范化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加大了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2010年在全市建立了恒大、池湖、峒山、横山等8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计划再建10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全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模式。并建立了社区定点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妇幼卫生服务的需求。

取得的成效

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孕产妇、儿童)管理手册的使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本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知识读本,有效促进重点人群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同时,推行重点人群健康手册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调整政府资金投入方向,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服务券的形式免费为全市城乡孕产妇及0~6岁儿童提供服务,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明明白白的服务,感受实实在在的实惠。近两年来,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专项项目在鄂州市规范推进,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2011年全市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1人,孕产妇死亡率8.51/10万,儿童保健覆盖率94.8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7.63%。

讨论

如何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大举措。虽然鄂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妇幼专项项目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项目工作进展不平衡;②管理不规范;③覆盖面不够;④服务对象知晓率不高。为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和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工作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完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体系,切实让服务对象收益,保障全市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计划免疫;流动儿童;评价研究

目前国内外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我国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文献检索,现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综述如下:

1我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成就与现状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上海市宝山区近10年来流动人口中,麻疹、百日咳及乙脑发病率分别比本地居民高出13.9、7.5和17.8倍;苏州市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流动人口年均发病率高达12.52/10万,常住人口为2.19/10万,流动人口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可见,非常有必要针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予以特别的强调和重视。

从已有研究看,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普遍低于常住儿童。在全国第4~5次强化免疫活动中,“零剂次”免疫儿童中99.0%以上为流动儿童。孙晓冬等调查现实,上海市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五种疫苗的合格接种率仅为41.02%,远低于本地户籍的儿童。

2针对上海市辖区的调查研究现状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城市,徐英、徐丽华、朱利华等对上海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实际接种及其家长对计划免疫知晓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0位上海市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卡介苗接种率97.0%,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6%,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6.0%,百白破联合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0.9%,麻疹活疫苗接种率为88.6%,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1.3%;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活疫苗五苗全程接种率为23.8%。总体上看,上海市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实际接种率低,尤其是五苗全程接种率明显偏低。

刘萌,钱序从闵行民工子弟小学银星小学学校和公办学校颛桥中心小学卫生老师处收集学生的计划免疫接种卡;对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接种点的医务人员进行结构式问卷个人深入访谈。发现,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五苗全程接种率仅为33.3%,明显低于当地沪籍学生的接种率96.2%。对医务人员定性访谈发现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容易中断;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差,及其经济状况等影响其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医务人员对流动人口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低且工作量大,与前来接种的流动人口沟通有困难。

何艳青等选取上海市闵行区实施4种管理模式的虹桥镇、梅陇镇、七宝镇和江川路街道,组织部分外来人口儿童家长和外来儿童学校的老师,进行焦点组讨论。发现外来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都很重视;对计划免疫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外来儿童学校中计划免疫知识的教育得到了加强,但仍需完善“凭证入学”制度结论尽管这4种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结语

大城市的外来人口众多,对外来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传染疾病,保证儿童健康的关键。了解外来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分析外来儿童接受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有效的干预因素,对于流动儿童采取有效的计划免疫管理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上海闵行区有大量的务工人员,在乡镇企业务工和集贸市场经商,大多数为贫困状况,对儿童健康意识不强,我们闵行区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了解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希望能建立有效的计划免疫体系,把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落到实处,把儿童健康素质提到新的高度。

[1]吕治林编译.儿童疫苗的现状与展望[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0,2,36-39

[2]沈平.中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352-354

[3]刘美玉,张晓石,杨幼平等.贵阳市2001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调查与分析[J].贵州医药,2002.4:328-329

[4]孙晓冬,张金芳,张继光等.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214-216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我国有近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儿童息者有1000万左右。但由于患儿家长和许多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目前我国获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仅占哮喘患者的2%左右。儿童哮喘发病率高于成人,早期正确诊断、规范治疗儿童哮喘,对降低成人哮喘及肺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我院从2005年5月成立儿童哮喘专科门诊,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仪方案对哮喘患儿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哮喘患儿更多的得到规范化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其护理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25例哮喘患儿均为我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儿童哮喘专科门诊确诊的患儿,均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男122例,女103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婴幼儿哮喘86例,儿童哮喘1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27例;轻度哮喘46例,中度哮喘156例,重度哮喘23例。

1.2治疗方法由专科医师根据每个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治疗方案,确定药物的剂型、剂量,全部选用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对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首先选用布地奈德溶液加沙丁胺醇溶液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改为气雾剂或干粉剂长期使用。再由专科护士向患儿及家长宣讲吸入疗法的优点、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药品、器具的保养,峰流速仪的自我监测。

2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一些家长对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认识不足,在开始治疗时没有长期用药的思想准备,只重视哮喘发作时的治疗,而忽略缓解期的治疗。在治疗中病情稍有好转便自行减量或停药。实际上,哮喘发作只是病情的冰山一角,哮喘发作时症状几天就可控制,但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需要数年才能恢复。只有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才能彻底消除气道炎症,使哮喘完全控制,不再发作。

3管理教育力度不够

对哮喘儿的管理和对患儿及家长的教育是哮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非儿科呼吸专业医务人员和哮喘患儿及其家长对哮喘的认识,明确长期治疗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儿童哮喘的治疗知识和管理水平远远不够。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患儿对哮喘的概念、病因及诱发因素有所了解,学会正确使用吸入气雾剂的方法,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能够对哮喘的发作进行预测,同时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措施。通过管理教育使患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全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哮喘长期管理的目的。让哮喘患儿像健康儿童一样学习、生活。

冬季最需要重视婴幼儿的保健,家长需要对他们易患的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有所了解。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在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属于生理性的免疫功能低下时期他们的呼吸道比较短小,而且狭窄,管内猫膜比较薄,猫膜纤毛活动比较脆弱,基本功能不健全,极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另外,如果婴幼儿饮食不均衡,缺乏矿物质,奶量不足,缺锌缺铁时,也会因组织免疫和体液免疫合成不足造成抵抗力下降。

4哮喘的护理体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空气污染及其他刺激性物质,室内温湿度适宜。经常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哮喘发作时患儿多汗,发作后应立即擦身更换衣物,防止受凉。每次吸药后一定要及时漱口,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沉积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气道湿润。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呼吸的幅度及频度。如果发现呼吸困难、咳嗽加剧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5哮喘的家庭预防针

对诱发哮喘的常见过敏原如屋尘、蜗、霉菌等,应经常打扫房屋,更换被单、床褥,保持清洁干燥。尽量不使用地毯和纤维填充的家具。

家中不养猫、狗等宠物。花粉和霉菌高峰期应呆在室内,避免外出。

尽量避免物理性刺激如冷空气、油烟、烟雾、工业刺激性气体等。避免患儿过激的情绪表达和药物诱发如阿斯匹林、俘受体阻滞剂。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的用药是预防哮喘发作的重要保证。要让家属认识到激素虽然有副作用,但吸入疗法直接作用局部,所用药量较全身用量少。要坚持用药,明白不可因一时的症状控制而停止用药。嘱咐家长发现使用效果不佳,及时咨询。

[1]洪建国,王乃礼哮喘的吸入治疗和吸入装置临床儿科杂志

关键词:福利院儿童情感教育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对人的一生来说,形成正确的情感非常重要。生活在福利院的儿童,属于一个独特的群体。和一般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无法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不能和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空虚的。由于从小无法感受父母的关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比较片面,无形之中就会产生孤独、自卑的情感,导致与外界交往的时候产生一定的障碍。

最初,儿童福利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一些孤残儿童。在这里,孤残儿童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照顾。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福利院的职能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在,儿童在福利院不仅能够获得生活上的照顾,还要接受正常的教育。基于这一点,福利院的职员要担负起更多的教育儿童的责任。从情感角度来看,就是要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让其拥有健康的人生观。

一、福利院儿童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注重物质供给,忽略情感需求

(二)与儿童沟通重形式、轻实效

(三)福利院职员素质不高,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四)管理人员不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关爱

与正常同龄人相比,福利院儿童有其特殊的地方。他们曾经都有被遗弃的经历,对物质的要求不高,但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对情感的需求反而更多。他们对外界的关爱非常敏感。面对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照顾,自然而然就会想要更多的关爱。但是,福利院职工毕竟不多,他们的关爱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儿童身上。如此一来,为了获取工作人员更多的关心,很容易导致这些孩子出现恶性竞争。长此以往,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孤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福利院儿童情感教育的管理策略

(一)构建优良的情感环境

儿童的成长过程必须有物质的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更需要温馨、民主的情感环境。调查显示,很多福利院的管理人员都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到儿童身上,在管理过程中给他们提出很多这样那样的要求。比如,让儿童参与他们不喜欢的活动;让儿童完成他们完成不了的工作。对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儿童,动辄恐吓、体罚,这些都会让儿童对管理者丧失信心,更不愿意参与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福利院的儿童更喜欢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和别人进行交流,他们害怕别人的拒绝,不想受到别人的排斥。作为福利院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儿童的情感需要,在他们的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及时地给予疏导,激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和儿童交流,给他们留下自己的空间,给他们机会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化对自己和社会的认知,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在孩子受到打击时,要用心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他们强大自己的内心。

(二)尽量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福利院在为儿童提供情感教育的时候,要重视“三全”育人的理念。所谓“三全”,指的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这个“三全”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求福利院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将情感教育活动与别的教育活动联系起来,依托绘本、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加儿童的情感体验,增强情感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四)大力推进家庭寄养模式

福利院儿童对亲情有着更强的渴望。当前,福利院实施的家庭寄养工作,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多地体验亲情,让他们感受亲情的温暖。家庭寄养,对福利院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在寄养家庭中,他们能够再次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更为健康的人格。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沟通。

(五)真心付出,用爱感化儿童

曾经有位教育专家这样说:“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好像池塘里面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教育活动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爱心,用爱来感化学生。学生有问题,教师要科学面对,正面分析引导,给予必要的宽容,给他们更多的谅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尊重儿童的人格,不能因为他们有缺陷,就对他们有任何的歧视,更不能用任何语言和行为讽刺学生。对于儿童之间的纠纷,要公正地对待;在儿童受挫时,要及时提供帮助;当管理者的管理遭到儿童抵触时,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处处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考虑,触及他们的心灵。只有做到这一点,儿童才会相信他们,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福利院的管理者在儿童的心里洒下爱的种子,才能够让他们逐渐具备爱人之心,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陈琼,李娜,张怡源.浅析如何从情感角度做好福利院儿童的教育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6):214-215.

(一)通过实践调研,改革课程设置

幼儿园需要什么课,我们就开设什么课,学生哪个方面薄弱,我们就强化哪方面的训练。如,结合本专业实际、学生现状和岗位需求特点,我们积极采纳了老师们的调研成果,归纳整理了幼儿园关于学生教学实践的意见,经过专家指导,及时调整了课程设置,全面优化课程结构,解决了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的问题。增开了《幼师应用文写作与训练》和《幼儿教师口语沟通技巧》两门课;把奥尔夫音乐师资认证培训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常规艺术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能取得奥尔夫师资认证证书,实现了学生向一岗多证、一专多能方向的发展。

(二)通过排练演出,改革常规教学

我们针对部分专业课实操性强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大胆创新了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如《幼儿文学》和《儿童舞创编》课的教学就采用了边排边教、以演代考的形式。即以各自的成熟作品为教学依托,教师沿着分析范例-解读要点-指导排练的路子实施教学,学生则沿着欣赏作品-学习要领-排练巩固的路子学习。学期的学习成果则通过“幼儿文学课程汇演”和“儿童舞创编专场展示”检验,演出即考试。

(三)通过切身体验,改革职业素养教育

一是组织园长讲座和优秀毕业生汇报会。来自园长的“爱—幼儿教育的永恒主题”讲座,透彻地阐述了一个幼儿教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案例真实,说服力强,可信度高,教育效果好。优秀毕业生汇报会,则采用学生现身说法,从学习经历、岗位奉献和创业实践等方面讲述了一个幼儿教师具备的事业心和文化科学知识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意义。直指要害,震撼力强。

二是组织课前十分钟故事会。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小朋友和同事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通过每天的故事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三是开展“人人在岗”活动。即把班级工作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达到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人人担责任的目的,强化学生对班级、对他人的责任感,提高其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四)通过比武竞赛,改革职业能力训练

一是组织学生技能比武。根据各年级不同时期专业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分年级、分时段设立比武项目,共涉及声乐、舞蹈、钢琴、试唱、手工、墙饰、美术、讲故事、课件制作、即兴弹唱、儿舞创编、教育活动设计、三项全能和六项全能等14个项目。班级推荐报名和专业科赛前抽号相结合确定参赛人选,改变了少数人参赛的局面,实现了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技能比武的目标。

二是组织幼儿创意课间操比赛。二年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课,除了掌握常规健康教学方法以外,期末组织体现幼儿特色的幼儿园创意课间操比赛,深化健康课的教学。

三是改革五大领域教法课的评定办法。改变过去五大领域教学法课考试只看教案的办法,对成绩的评定全部采用课堂听讲、教案质量和教学活动组织录像三部分成绩共同组成,且教学录像成绩占很大的比重,充分体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

四是全面开展基本功大练兵活动。除了声、舞、键传统训练项目之外,增加听说、故事、手工、钢笔字、墙饰、简笔画、即兴弹唱和儿童装饰画等的训练,并将日常训练成绩计入期末总评,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

五是用生动的方式组织专业展示。根据岗位需要,结合教学进程和学生特点,用生动和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职业能力展示。二年级下学期举行美术作业、边弹边唱、声乐三个专场技能展示。美术作业包括儿童画、简笔画;边弹边唱包括自弹自唱、伴唱、学生伴奏,教师或学生演唱,既演唱儿童歌曲,也演唱艺术歌曲;声乐专场展示包括合唱、表演唱、联唱和独唱等。三年级上学期举行墙饰与手工、幼儿童话剧专场、儿童舞创编专场和综合教学成果四场展示。

(五)通过细化管理,改革职业素养说教

一是组织了幼儿园模拟管理。我们除印发学习了市级机关幼儿园规章制度外,还组织了幼儿园模拟管理,实现了向实践的延伸教育。即把每一个班作为一个幼儿园,班主任即“园长”,学生即“幼儿教师”。通过体验,促使学生加强自律,理解学校严格管理的良苦用心,适应未来岗位需要。通过制定模拟管理制度、安排先行试点、全面总结提升和适当使用模拟管理成绩,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亲密”接触和对未来职业的初步了解。

二是实施了公寓规范化管理。洒扫庭除是一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我们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并实践了70个字的《内务整理规范》和《宿舍值日规范》。我们通过对学生实施强化训练、反复操作,使之养成了井井有条的做事习惯,公寓管理水平明显改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是制定了教学实践管理办法。教学实践管理办法包括带队教师职责、学生组长职责、学生教学实践考核办法、幼儿园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量化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实施,使教学实践井然有序,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本领。

(六)通过深入一线,改革执教方式

通过比武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执教素养。在课改的过程中,教师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提高教师的执教素养是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老师开展技能大比武,组织技能老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强化专业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通过组织专业老师到幼儿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使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教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今后培养合格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

关键词:

孕产妇;系统管理;妇儿健康

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率(简称“两个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卫生健康发展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是有效提高住院分娩率和降低“两个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011年之前,拉萨市城关区没有一家政府设立的独立法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等妇幼卫生工作由短期培训的城市防保专干承担,妇幼卫生能力严重不足;城镇居民住院分娩报销和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虽在城区但也存在在家分娩等情况;对妇幼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视不够,使城关区的孕产妇死亡及儿童死亡水平没能得到有效控制。以2005年为例,拉萨市城关区的孕产妇死亡率为292.40/10万,婴儿死亡率17.54‰,严重威胁着辖区城乡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降低“两个死亡率”,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利,提高其健康水平,城关区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1管理方法及具体措施

1.1构建政府主导机制

城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区政府成立了区长担任组长,财政、发改、妇联、人社、民政等部门组成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区政府将孕产妇系统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妇幼卫生工作。

1.2建立妇幼卫生目标考评制度

城关区政府将妇幼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纳入街道、乡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对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进行年度考评。

1.3建立全额报销制度

实行城乡居民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制度。城镇居民实施生育保险,孕妇住院分娩除超标准床位等自费部分以外,全部费用报销。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所产生的费用全部报销(包括一次性卫生材料费)。

1.4实施奖励制度

2013年开始,城关区委区政府实施“十件民生”工程项目,孕产妇系统管理奖励办法是“医疗健民工程项目”的重要一项,区政府每年专项安排20余万元,对全程参与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户籍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孕产妇兑现1000元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奖励。截至2015年末,受益孕产妇1627名,兑现金额162.7万元。

1.5落实国家惠民措施

认真落实“降消项目”(即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等国家、自治区和拉萨市各项优惠措施,巩固和提高住院分娩率。

1.5.1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落实

1.5.2落实农牧区医疗管理住院补助资金

为每名住院孕产妇兑现住院分娩奖励和陪护人员的护送奖励。

1.6强化技术质量控制

1.7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8深化跟踪随访服务

对于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童,采取全程跟踪随访服务,定期入户进行检查及随访,与高危孕产妇和儿童建立24小时通讯畅通和联络员制度,协助高危孕产妇和急危重患者联系住院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络机制。

2取得的成效

2.1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

2.2住院分娩率与婴儿死亡率

随着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7.54‰,下降至2015年的8.72‰,远低于自治区2015年婴儿死亡率16‰[2]。

3讨论

通过采取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建立住院分娩全额报销制度,实施系统管理奖励办法,落实“降消”项目等国家惠民政策,加强技术质量控制和健康教育,深化跟踪随访服务等系列强化措施。拉萨市城关区基本探索了符合本地的妇幼卫生管理工作模式。孕产妇系统管理和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两个死亡率”明显下降。自治区的妇幼卫生工作纵向比较成效十分显著。但是,横向与内地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婴儿死亡率远高于上海市2013年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2.81‰)及非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7.70‰)[3]。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妇幼卫生整体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3.1产科和新生儿能力建设有待提高。

拉萨市城关区2005-2015年死亡的5例孕产妇及所有婴儿均是在市级以上(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死亡,孕产妇死因分别为重度妊高症(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颅内血管瘤(1例)、羊水栓塞(1例);婴儿死亡主要原因为低体重和早产、出生窒息和肺炎为主。城关区作为首府城市中心城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关区,但其医疗机构的产科和新生儿能力建设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3.2由于拉萨市城关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动比较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面和力度尚有待加强。

需深化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妇幼保健网络是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基础[4],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和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力度。

3.3强化各级妇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妇幼保健人员和产科医生的理论学习,提高实践技能[5]。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专业技术服务,维护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

作者:琼卓玛土旦扎西次仁旺拉单位:拉萨市城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卫生院

[1]田甜,李军.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2):281-282.

[2]黎华玲,索朗德吉.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J].新华每日电讯报,第007版,2015-01-19.

[3]虞慧婷,杨青,靳文正,等.2004-2013年上海市婴儿死亡状况及人群差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257-4260.

[摘要]经济责任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只有对其予以全面认识,对其意义予以深入研究,才能够为其更好地发展铺就道路,才能够让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够不断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推动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就经济责任制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责任制;经济建设;意义;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5.053

0引言

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国家的指导之下,以实现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实现权责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经济责任制是将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相结合的有效制度。其对于公有制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建设有着制度基础性的意义。经济责任制对于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克服、腐败现象,对于全社会的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的实现,对于建立市场经济的有序秩序,对于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发挥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1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

2经济责任制的意义

(1)经济责任制实现有效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经济责任制实质上是国家加强经济纪律,实现有效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国家加强经济秩序是要在宏观调控上来进行经济秩序的有效规范,让经济责任制再由政府的推动下逐渐地由强制性主导改变为各个经济主体的主导。经济责任制所要实现的目的就是个人权利、义务、责任和一切行为物资所需承担的结果都是民主化。中国制度的变迁是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相结合,市场经济是实现各个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使决策权进一步分散,在原有制度的影响下,中国的行政机构的发达使国家所有权在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低下的管理水平以及制度的不发达,使得大型的国有企业资金利用率低,管理制度混乱等这都是责任的不确定造成的,管理制度的提高有赖于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可见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性。

(2)经济责任制对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上的重要性。有史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以粗放型经济发展为主,外延式增长始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经济效益问题极为突出。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要更加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式变为集约式,实现“内涵式经济增长体制”,这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改变长久以来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经济形势中,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没有任何管束机制,来彻底改变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就出现了利用国家资金来进行的“缓慢式经济”,因为是国家的钱,责任问题均不明确,这种没有效率的行为是国家的资本严重浪费,资本利用率极其低下。因此,在如今的经济责任制的约束和引导下,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大幅度实现经济利益的提高,才能使我们追求的经济目标得以更好实现。

(3)经济责任制对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责任制通过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要求,实现对经济转轨的促进,其是进一步实现经济改革的必要前提。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主体间的经济利益,改革是在国家以及国民经济的允许下进行的。各个经济组织的个体是由国家统一领导,各种组织之间形成真正的自负盈亏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这是国家行政组织在改革的前提下形成的必要的经济发展形势。通过保护各个经济组织的利益来进行改革,不但推进了改革发展的步伐,还能从中认识到尊重他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力,要把改革之路放在与别人协商、共同合作,互助友好、和谐共处的利益共同体上,而不是相互阻挠相互攻击。这样国民经济才能在它的内在动力和经济利益的共同体的推动下富有效率和效果的灵活运转。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

Influe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DinanStreetCommunityChildrenwithHepatitisBVaccinationforImmunePersistence

CHAOLi-jun

(NanshiStreet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Tianjin30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healtheducationtoparentsofhepatitisBvaccinebenefits,thanunderstandthetimely,full,sufficientinoculationandacceptandimplement.MethodsThecollectionoftheDinanStreetcommunityhealtheducationlecturesandcomparedofmanagementallwithin2010~2012foroneyearschildrenofhepatitisBvaccinationandthenumberofpersonnelchanges,thesystemfailedtoconductregularhealtheducationlectureafterthe2013bycommunitymanagementwithin1yearsthenumberofchildrenhepatitisBvaccinationregularly,system.ResultsIn2010inoculationof10μghepatitisBvaccinefor271personand5μgfor314person.In2011inoculationof10μghepatitisBvaccinefor238personand5μgfor306person.Byχ2testshowedthatthevalueforχ2of0.75χ20.05,1=3.84,that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Statistics.ConclusionThehealtheducationlecturehaseffectonchildrenreceivinghighdoseofhepatitisBvaccineRegular,system.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ildren;HepatitisBvaccine;Immunepersistence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乙肝感染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最有效措施。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断母婴传播,防止儿童围产期及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1.1自1992年我国实施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来,乙型肝炎感染率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已经取得肯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据文献报道,即使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也只有70~85%产生保护性抗体,仍有部分儿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受多种因素影响。免疫无应答原因与疫苗的质量、接种的部位、剂量、途径以及一些机体因素如精神因素、免疫缺陷、遗传因素和乙肝病毒变异有关[1],据报道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剂量及增加接种次数,可使部分无免疫应答者抗-HBs阳转[2]。RaymondSKoff,杨超美等报道,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免疫持久性与接种年龄、初次接种、抗原剂量有关。

1.2针对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的影响因素我院定期开展0~3月龄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讲座。

1.3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乙肝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及严重性;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乙肝疫苗接种流程;我院使用的乙肝疫苗种类;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乙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后反应的处理。

1.3.1乙肝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及严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乙肝感染形势依然相当严峻,5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96%,据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在中国,90%以上的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源于儿童期感染,这也是大部分亚太地区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特征,在我国2亿多儿童中,CHB也是常见、多发病。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如不阻断慢性化发生率为90%以上[3]。卫生部已将乙肝作为继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后第四个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1.3.2乙肝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乙肝是一种血源传播疾病,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乙型肝炎至今没有根治的办法,预防重于治疗。乙肝免疫是阻断母婴之间HBV传播的主要方式[4],普通接种不仅减少患者中疾病的病例数,还可以控制病毒从慢性携带者向他人的传播[5]。在婴幼儿及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已经肯定,单独使用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止乙型肝炎垂直传播,有的研究表明:有效率为70~80%,这取决于不同疫苗的类型。而免疫持久性与接种年龄、初次接种、抗原剂量有关。国内外众多报道,乙肝疫苗保护效果超过5年,甚至可持续12~15年以上,并且对母婴传播有良好的阻断作用,母婴阻断率在80%以上。

1.3.3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0、1、6个月也可以12个月内完成乙肝疫苗的三针全程的初次免疫,在初一时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

1.3.4我院使用的乙肝疫苗种类一种是酿酒酵母5μg/剂/0.5ml(免费),一种是GSK10μg/剂/0.5ml(自费)。

1.3.5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已知对该疫苗所含成分,包括辅料以及甲醛过敏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早产儿、发热者、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暂缓接种。

1.3.6乙肝疫苗接种后反应的处理乙肝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极个别人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部位微痛,这些轻微反应一般在1~2d内消失。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可请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2结果

2.1南市街社区2010年~2011年1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见表1。

经χ2检验发现χ2值为0.75

2.2南市街社区2012年~2013年1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见表2。

经χ2检验发现χ2值为5.97>χ20.05,1=3.84,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说明进行定期系统健康教育的2012年和未进行定期系统健康教育的2013年对于1岁以下儿童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的选择接种有影响。

[1]胡章勇,毛笑难.乙肝疫苗低无应答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0,5(4):250-252.

[2]国瑞霞.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机理及防制策略[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2):46-47.

[3]张鸿飞.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华肝脏病毒杂志,2010,18(7):495-497.

[4]高寿征.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43.

[5]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91(3):133-135.

[6]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关键词留守儿童;留守类型;情绪调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310580019),肇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肇庆学院学生学术引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ZB201202)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情绪调节是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对情绪反应进行监控、评估、调节,改变情绪反应的强度、持久度等特征的过程,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表现。已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主要受到养育者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儿童智慧的启蒙者,是儿童情绪的引导者和情感表达的示范者。当父母的引领和示范“缺席”时,祖辈则成为孩子的主要依恋对象,祖辈自身的情绪模式会对幼儿的情绪发展与调节造成影响,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相对于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隔代教养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和人际交往缺陷,且适应性较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分为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留守类型问卷两部分。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共有23道题目,包括6个维度,即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自我安慰。问卷主要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留守类型问卷包括儿童年龄、留守者及抚养者情况等。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的部分农村地区,主要有高要市禄步镇、云浮市郁南县、惠州市大岚镇、深圳市罗湖区、肇庆市端州区、广州市海珠区,参加调查的是3~6岁留守儿童的主要养育者,共158人。

3.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者的文化程度,为了确保他们对调查问卷的理解,研究者对抚养者进行个别调查,逐一阅读问卷题目,让抚养者做出回答,由研究者记录回答结果。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根据以往研究,留守的类型也可以细分为儿童单独留守、儿童与父亲留守、儿童与母亲留守、儿童与父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其他亲属留守等六种。本次调查发现,6岁以下儿童中基本没有单独留守型,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自我安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均值得分来看,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运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的能力越高;在被动应付方面,3~4岁的被动应付的均值是15.36,5~6岁的均值是12.15,即年龄越大,留守儿童的被动应付越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在发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留守儿童的发泄与他们的年龄关系不大(见表2)。

(1)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来讲,女童选择认知重建和自我安慰策略的机会高于男童,即女童的认知重建和自我安慰策略优于男童;替代活动策略性别差异极其显著,女童在替代活动策略方面显著地优于男童;而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男童优于女童;男、女儿童在被动应付和发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留守儿童的被动应付、发泄与他们的性别关系不大(见表3)。

本次研究发现,不同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自我安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均值得分来看,与母亲留守的认知重建优于与父亲留守的,与其他亲属留守的认知重建最差。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的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是最强的,与其他亲属留守的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最差。但是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在被动应付和发泄方面均值得分最高,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的被动应付和发泄均值得分最低(见表4)。

3.养育者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养育者文化程度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自我安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均值得分来看,养育者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留守儿童的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自我安慰得分高于养育者文化程度为小学的留守儿童。不同养育者文化程度的留守儿童在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5。

四、讨论

1.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类型。已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可分为儿童单独留守、儿童与父亲留守、儿童与母亲留守、儿童与父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其他亲属留守等六种。本研究发现,3~6岁留守儿童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男女人数基本持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留守儿童身边多由母亲陪伴,其数量占了调查总数的67%。与2012年全国妇联的调查结果中,43.37%农村留守儿童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相比,广东省留守儿童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比例只有10%。这个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农村地区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但他们也意识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尽量选择父母单方外出,而且以母亲与儿童留守为主。本次调查中没有单独留守的儿童,这是由调查对象的年龄决定的,6岁前的儿童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身边一定要有成人的陪护。

2.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则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能力越高。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替代活动的使用频率都是最高的,这可能与儿童自身能力有限,而替代活动是属于相对有效和容易掌握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关。因此,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也越好。

在性别方面,女童的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也优于男童,而男童在问题解决方面优于女童,这些差别部分取决于男女性别的天然差异,也与儿童的性格差异有关。

儿童选择哪种情绪调节策略与留守类型有显著的关系,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比其它类型的留守儿童更偏向于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且使用认知重建策略的能力更低,这对儿童日后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而与母亲和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地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这样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也暗示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

3.养育者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自我安慰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上。养育者的文化程度越高,留守儿童会更偏向于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也说明文化程度高的养育者在面对困难时,总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也会影响到儿童。“办法总比困难多”,持这样积极态度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

2.养育者及其他成人对儿童的积极态度。养育者和老师的情绪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人就是儿童的一面镜子,当留守儿童与养育者一起生活,或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时,他们也会模仿和学习成人的言行及情绪调节方式,并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因此,留守儿童的养育者和幼儿园老师应该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待幼儿有良好的耐心,养育者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减轻生活的压力,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3.注重家园共育。幼儿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规律的生活会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社会性支持,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和引发不良情绪的情景,有利于留守儿童对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会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留守儿童社区的支持和帮助。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珍惜,留守儿童缺乏了父母的爱,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法,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放下对他们的偏见。地方妇联、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树立信心。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快乐地生活。愿这个群体不再是孤独的守望者,他们身后的援手越多,他们获得的支持和帮助也会越多。

[1]Thompso,R.A.Emotionregulation:athemeinsearchofdefinition[A].InFox,N.A.(Ed.).thedevelopmentofemotionregulationanddysregulation:biologicalandbehavioralconsiderations[C].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1994:59.

[2]肖颖.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Thompson,R.A.&Meyer,S.Socializationofemotionregulationinthefamily[A].InGross,J.J.(Ed.,).Handbookofemotionregulation[C].NewYork:GuilfordPress,2007:249-268.

[4]刘云,赵振国.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2).

[5]王玲凤.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

[6]吴霓,程秀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升梁山县韩岗镇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3).

[7]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

[9]程黎,王寅梅,刘玉娟.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2).

THE END
1.“醫生媽媽”黃會青:為孤殘兒童照亮愛的“晴天”在北京市兒童福利院,有這樣一位女醫生,她用常年的堅守與付出,在治愈孤殘兒童身體疾痛時也溫暖着孩子們的心。她將青春和大愛奉獻給兒童福利事業,書寫平凡又令人感動的奮進人生——她就是,北京市兒童福利院醫務科科長黃會青。 1993年7月,剛剛走出校門的黃會青來到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工作。從醫士、醫師...http://big5.news.cn/gate/big5/bj.xinhuanet.com/20241116/e5bc3c5e88474f348d49cb64333b42ca/c.html
2.福利院儿童心理降易教网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儿童因为家庭原因、社会环境或其他因素而无法得到正常的成长和心理支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福利院儿童面临多种心理问题,需要关注和治疗 https://sz.eduease.com/zixun_info-id-109718.htm
3.在福利院的孩子活着就好,太可怜了!生孩子一定要深思熟虑!在福利院的孩子活着就好,太可怜了!生孩子一定要深思熟虑!2024-11-23 09:56:44 阿燕姐说育儿 辽宁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阿燕姐说育儿 2.2万粉丝 分享育儿 02:45 社会性死亡瞬间 02:16 夏凉被不用买,用毛巾制作就可以,做法...https://www.163.com/v/video/VYGNVHV2N.html
4.未保经验专题李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当困境儿童的守护人2022年6月30日上午9点,由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儿童福利和保护宣传月(2022)”系列活动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一线未保工作人员,与大家在线分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中的真实经验。 http://www.bnu1.org/show_2627.html
5.孝感火车站旁发现一弃婴民警妥善救助送儿童福利院由于当时该产妇没有留下真实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不能及时找到遗弃男婴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更专业的照顾,民警又联系了市儿童福利院。 目前,该案件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也希望遗弃小孩的父母能够看到节目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来说明情况,也希望广大市民们有线索能够积极配合,到公安机关提供相关线索。http://m.xgnews.cn/p/135747.html
1.县儿童福利院:开展大走访为孤儿成长助力护航同时,开展镇村干部访谈,对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核实困境儿童数量增减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救助政策范围,解决燃眉之急。通过走访和调查评估,县儿童福利院与41名散居孤儿、136名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他们的监护人建立了通信联系和走访档案,为下一步开展儿童精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https://www.tjxzf.gov.cn/xwzx/tjyw/13971290.html
2.“医生妈妈”黄会青:为孤残儿童照亮爱的“晴天”人物这些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确诊的30余例苯丙酮尿症儿童逐渐学会笑、坐、行走。即便一些脑损伤不可逆的患儿,癫痫、皮肤瘙痒、自伤等情况也很少发生。更有十余名患儿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被家庭领养,融入社会。 “看到他们有了家,开启幸福生活,成就感十足。”黄会青说,很多孩子从小就来到这...https://www.workercn.cn/c/2024-11-18/8395440.shtml
3.探访中山儿童福利院:“模拟家庭”里真实的爱南方plus模拟的家庭有真实的爱 据介绍,在开展模拟家庭之前,所有的孩子都主要以班级生活为主。20-30个孩组成一个班,由一位保育阿姨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 “但其实孩子与家庭的依恋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些家庭的温暖是保育阿姨没办法给予孩子的。”从2002年起,进入中山市儿童福利院工作的工作人员罗赞说。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6/02/c3599029.html
4.我想收养一个小孩真实医生问答你好,请问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不舒服吗? 你好 我想收养一个小孩 最好是女孩 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自己有孩子吗 没有 48岁吗 嗯 你在哪个城市 大同 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福利院 福利院的孩子流传不靠谱 靠谱的 就怕有健康问题 可以做体检的 请问现在给孩子的几率大小 不大 ...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O2NRlLLCoxsq7RUr-hqqIg/
5.儿童福利院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接下来来了好多孩子,并且来带班老师来了之后,王老师才走出去。在我们教孩子们一起写作业的时候,王老师还会悄悄地来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再悄悄地走出去。她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却从不趾高气昂,反而处处谦逊而行,待人和善。 儿童福利院的心得体会 篇4...https://mip.oh100.com/a/202303/6413998.html
6.儿童福利院心得(通用21篇)当我们来到福利院时,里面的孩子们,大都在玩耍。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纷纷笼络过来。据了解,儿童福利院工作是我国儿童工作的特殊组成部分。儿童福利院和其他也监护养育部分儿童的社会福利院监护养育的儿童主要是因天灾和不可预测事故失去双亲的孤儿,同时也监护养育因身患难以完全康复的智残、肢残等重残或因严重疾病而被父...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21202140625_6050138.html
7.温州儿童福利院自闭症康复服务平台专栏简介:温州儿童福利院服务平台总共收录了温州儿童福利院在2024年11月15日之前在自闭症家园网提交相关信息0条,其中自闭症专业文章0条,自闭症视频课程0条,自闭症人物访谈0条,自闭症学术论文0条,温州儿童福利院目前的内容数量在全国所有机构中位居位。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整理与解析,自闭症家长基本能掌握温州儿童福...https://www.asd-home.cn/jgzhuanlandetail_1466.html
8.儿童节走进福利院孤儿的未来,他们这样守护能成功走出福利院固然好,但现实情况是,220名孤儿100%残疾,一半以上重残。受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孩子要长期留在福利院生活。 这些孩子的日常什么样?走进福利院,孩子们的小床都是空的,宿舍里静悄悄。 福利院康复专家管华盈告诉记者,福利机构曾经的养育模式是“养活”,现在是“养好”;未来是“养成和全人格发展”。这...https://www.xhby.net/wx/yw/201905/t20190529_6209924.shtml
9.优秀人物:韩露“带给我希望”,不忘初心,无悔青春坐上第二趟的公交车才抵达福利院,但是看到孩子们,就一点也不觉得累了。现在路段情况已经有了改善,每周日下午835、869站牌下都会出现“带给我希望”那些小红帽的身影。韩露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跟孩子们一起相处的快乐时光,这是很难得的。”她的认真善良之外,还有一颗柔软的内心。https://shss.nuc.edu.cn/info/1070/3088.htm